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據北京醫科大學兒童發展中心數據,近年來,我國每年約有上10萬青少年發生過自殺、自殘、自傷行為。據一項在上海展開的調查顯示,有24.39%的青少年有過一閃而過自殺、自殘、自傷念頭,有超過1‰的青少年有過自殺計劃。實施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事件時有發生。年輕的生命被如此輕視,令人痛心疾首。究其原因各式各樣,但最終都指向一點:抗挫折能力缺失。
          材料二:
                2022年3月3日,“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祖國各行各業感人的故事躍然屏幕,其中“互為手足”挑戰命運共建幸福家庭的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和從小“喪失聽力”卻艱難求學成為清華博士的江夢南,他們以自己最為平凡的生活,用頑強樂觀、直面挫折、積極向上、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行動戰勝了一切困難,令人無比感動,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以上材料激發了你哪些思考?請你針對當前的家庭教育現狀,以“為抗挫教育致家長書”為題,向家長寫一封公開信。
                要求:自選角度,聯系實際,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點】命題作文
          【答案】為抗挫教育致家長書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讀過史的人都知道劉邦起于市井之中,司馬遷奮于宮闈之刑,曹孟德割須棄袍,范仲淹劃粥斷齏,鐵木真國破家亡,朱重八年少出家,宋濂跋涉于大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凡是成大事業,立大德行,留千古之清名之英雄豪杰,幾乎沒有人沒吃過苦。
                 在真的猛士面前,苦難只會激發他們永不言棄的堅持,奮進向上的狠勁,從而實現人的更長遠的發展。古今賢人,無不以艱苦奮斗為榮,無不以艱難困苦為路,無不于其中進取發展。于是有的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磨難是成才的必需品。20世紀初,隨著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發展,行為主義教育理論與學習理論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從而導致了挫折教育在美國的盛行,甚至成為了一種迷信;甚至到了“孩子摔了不能扶,孩子哭了不能哄”的地步,凡是你哄孩子、扶孩子,你就成了溺愛孩子,不懂教育的家長。稱之為“讓孩子學會獨立”,實則是“讓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痛苦與黑暗,并且沒有人幫助你”,從而讓孩子“學會獨立”。其結果是剝奪了一批孩子的天真快樂之時光,而且淘汰了一批不能夠承受這樣的對待的孩子——造成了他們的精神障礙(如自閉癥)。
                 且不論這個理論其中的科學誤區,僅從價值選擇的方面來講:讓孩子過早地感受到生命的苦難,真的好嗎?如果站在社會本位的思路上來的話,早早地淘汰一批不能夠適應競爭的子體,避免了資源的浪費,留下來的就會是相對強大的子體,這就像鯊魚的坯胎在母體之中就開始相互廝殺,留下來的一定是強大的能夠更好的適應自然界的個體。這樣的競爭能夠提升社會總體效率。這樣的過程似乎也有他的道理。只不過,如果這個理論真的是正確的,自閉癥患兒的家長,又為什么要去治療他們的孩子呢?也許他們去救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因為孩子對他們有什么利用價值,而僅僅是因為這是他們的孩子而已。
                 以家長的邏輯來判斷,孩子應當受到磨練與挫折,這是為了讓他更好的獨立。那么等到他真的能夠獨立的時候,因為你對他一切培養的方向都是他的獨立,那你就不應該為他的獨立感到任何的不舍,不應當表現出任何的留戀,因為你根本就沒有培養你跟孩子有意識的羈絆!因為你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到了如何讓他更痛苦,從而更強之中!不必過度依賴挫折教育。成為頂天立地,勇立時代潮頭的大英雄或許一定需要種種苦難的磨練,可是做一名能夠自食其力,自得其樂,樂天安命的獨立的人卻不一定需要過多的磨難,如果你真的想把你的孩子培養成傳奇,那么你可能需要付出的很多,你的孩子需要付出的代價會更多。
                 總而言之,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成,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也能摸索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適當的挫折教育能夠提升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多讓孩子經歷一些事,多讓孩子動手,適當的去承擔一些責任和壓力,會讓孩子更“皮實”,對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有非常大的幫助!長大后更容易適應現在多變的社會!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2引用:2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作家三毛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并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對三毛的這句話,你有怎樣的理解、思考和感悟?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自渡”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發布:2025/1/1 3:30:1組卷:23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瓜熟蒂落、羽翼豐滿,這是草木鳥獸成熟的模樣;但對我們而言,真正的成熟卻不僅僅指身體的長成……
                  請以“這,才是成熟的模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立意準確,思想健康;②內容充實,有適當細節描寫;③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書寫清晰,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不得出現真實人名。

            發布:2025/1/1 3:30:1組卷:14引用:2難度:0.1
          • 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文章。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節日。比如西方的圣誕節、復活節、愚人節等,中國的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節日里,你曾結識了永難忘懷的人,你曾經歷了一些記憶猶新的事……
                  請把作文題目“我的
             
            節回憶”補充完整,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扣住所選節日的特點。②寫人要凸顯個性,寫事要有點波瀾,能突出中心。③要有生動的描寫和抒情。④不少于800字。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發布:2025/1/1 4:0:1組卷:9引用:4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