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你是人間四月天》,回答問題。
          (1)閱讀全詩,請你概括詩歌每一節的內容。
          (2)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如畫般的美景,請說說全詩描繪了哪幾幅畫面?
          (3)詩人以“四月天”為喻指贊美的對象,請說說本詩是如何表現“四月天”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詩里突出了“你”的哪些特點?請結合具體句子分析。
          (5)請賞析句中的加點詞: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6)這首詩給人的感覺很美,你認為它美在哪里?請作出簡要賞析。
          (7)本詩主旨是什么?

          【答案】(1)第一節:愛如四月天里的光艷輕靈。第二節:愛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靜。第三節:愛如四月天里的鮮妍莊嚴。第四節:將生命、歷史融入自然風景中,展現青春的激越與豪邁。第五節:抒發對閑適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2)①詩人給我們呈現出一幅清新明麗、溫潤豐美的人間四月天圖景。②和煦的微風在春光里飛舞,黃昏的云煙彌漫,繁星在夜空閃爍,西域灑落花瓣,③百花潤澤鮮艷、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潔明凈,草是鵝黃、芽是嫩綠、蓮是潔白,繁花一樹樹綻放,春燕一雙雙呢喃。
          (3)作者運用意象來表現“四月天”,運用這些意象將無形的愛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景物,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
          (4)“你”指“人間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煙”“鮮妍百花”“新鮮初放芽的綠”“一樹一樹的花開”“燕呢喃”“愛,暖,希望”,突出了“你”嬌柔、溫和、靜雅的特點。
          (5)“點亮”用在句子里,營造出了極為獨特的意境。給我們一種靈動的審美體驗,進一步烘托那種微醺般的溫暖的感覺。
          (6)音樂之美:本詩韻腳工整,格律和諧,讀來朗朗上口;意象之美:選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入詩,色彩柔和,動靜相宜,晝夜雨雪都被她寫得極其純凈美好,營造出了一個優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黃昏吹著風的軟”“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以異于尋常的倒裝句式帶來一種新奇的閱讀美感;情感之美:本詩所寫情感,是母愛也好,愛情也好,抑或其他,都不失為一份輕柔、純美、真摯的動人情感。
          (7)關于這首詩,有說是林徽因寫給自己的長子梁從戒的,也有說是寫給詩人一生的熱愛徐志摩的,但不管是寫給誰的,詩人在詩中都表達出了她對對方的無比的喜愛之情,以及從對方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2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詩歌,完成問題。
            金黃的稻束
            鄭敏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獲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巔上,
            暮色里,遠山
            圍著我們的心邊,
            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
            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
            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
            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
            而你們,站在那兒,
            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
            (1)詩歌中的“而你們,站在那兒”一句中“你們”所指的是
             

            (2)詩歌中,詩人由金黃的稻束想到了
             
            、
             
            。
            (3)簡要評析詩句“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中“皺”與“美麗”的含義。
            (4)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歌以“金黃的稻束”為中心形象展開聯想,通過稻田、路上、天空、遠山等空間性的位移,傳達一個時間性的主題——對勞動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詩歌賦予“金黃的稻束”以積極、強烈的視覺印象和“靜默”無言的聽覺感受,意在利用兩者的不協調,把關注點從外在畫面轉向內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黃的稻束”“收獲日的滿月”等形象都具有圓滿意味,但詩歌來寫收獲的快慰和滿足,卻引人思考勞動者母親的“疲倦”。
            D.“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體,應該是美麗的母親,而不是如雕像一樣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發布:2024/12/26 23:30:2組卷:5引用:2難度:0.6
          • 2.下列對《青山不老》中“青山是不會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布:2025/3/12 9:30:2組卷:33引用:2難度:0.7
          • 3.下列語句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布:2025/3/12 9:30:2組卷:39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