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藻主要生長在溫暖石質海岸潮間帶(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間的地帶),且海浪作用相對較弱的環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長時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東部的某島嶼(圖1)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該島甲、乙兩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層剖面(圖2)中,砂巖層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層水平連續性比甲地好。

(1)簡述該島風向的季節變化特點。
(2)從位置和地層特征的角度,判斷甲、乙兩地海浪作用相對大小,并說明判斷依據。
(3)推測該島從珊瑚藻時期到砂巖時期,再到現階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認為,如果不考慮氣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殼運動決定的;也有人認為,如果不考慮地殼運動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氣候變化決定的。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對你的推測給予合理解釋。
(4)該島海洋生物化石獨特,簡述發展旅游中保護化石可采取的措施。
【考點】地表形態的塑造;旅游應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答案】(1)冬季為西北風(偏西或西風),夏季無盛行風向(無風,少風)。
(2)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依據:甲地位于迎風海岸,風力較大;砂巖層厚度較小,說明侵蝕作用較強,沉積作用較弱;珊瑚藻化石層水平連續性較差,說明侵蝕作用較強。(從乙地角度作答亦可)
(3)先上升后下降。選“地殼運動”:砂巖層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地殼下降,海平面上升;地層剖面出露于當前海平面之上,說明地殼上升,海平面下降。選“氣候變化”:砂巖層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地層剖面出露于當前海平面之上,說明氣候變冷,海平面下降。
(4)加強海洋生物化石的科普宣傳,增加游客對海洋生物的了解;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游客的保護意識;做好景區規劃,控制游客人數;保護海岸海灘,建立自然保護區;制定和完善相應法規。
(2)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依據:甲地位于迎風海岸,風力較大;砂巖層厚度較小,說明侵蝕作用較強,沉積作用較弱;珊瑚藻化石層水平連續性較差,說明侵蝕作用較強。(從乙地角度作答亦可)
(3)先上升后下降。選“地殼運動”:砂巖層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地殼下降,海平面上升;地層剖面出露于當前海平面之上,說明地殼上升,海平面下降。選“氣候變化”:砂巖層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說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地層剖面出露于當前海平面之上,說明氣候變冷,海平面下降。
(4)加強海洋生物化石的科普宣傳,增加游客對海洋生物的了解;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游客的保護意識;做好景區規劃,控制游客人數;保護海岸海灘,建立自然保護區;制定和完善相應法規。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4/20 14:35:0組卷:37引用:5難度:0.5
相似題
-
1.如圖示意亞洲東部某區域地質構造。據此完成下列要求。
(1)簡述圖示地區在花崗巖形成之前的地質作用過程。
(2)指出①②兩地河流地貌類型,并描述②地地貌特征。
(3)簡述F群島的形成原因。發布:2024/12/31 19:0:1組卷:3引用:4難度:0.5 -
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地表形態是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圖為我國某地區地質構造剖面圖。
(1)推測圖示地區是否可能出現變質巖,并說明判斷依據。
(2)甲、乙兩地都為山嶺,試分析其成因的差異。
(3)簡析丙地兩側泥砂巖厚度差異顯著的主要原因。發布:2024/12/31 19:0:1組卷:1引用:3難度:0.5 -
3.讀新月形沙丘等高線地形圖,判斷該地的主導風向( )
A.西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東南風 發布:2024/12/31 18:30:1組卷:40引用:4難度:0.5
相關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