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酶結合熒光分析法可對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進行檢測,某研究院利用轉基因技術獲得一種催化效率高、農藥敏感性強的微生物酯酶。

(1)人工合成酯酶基因后通過PCR技術可實現擴增,為該過程提供能量的是 dNTPdNTP;還需要設計兩種引物,設計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夠從引物的 3’端3’端開始連接脫氧核苷酸。為方便構建重組質粒,需要在引物的5’端設計 HindⅢ、EcoRⅠHindⅢ、EcoRⅠ酶的識別序列。某質粒圖譜和目的基因的序列如圖所示,應選擇引物 ①③①③(填數字)。(①-④中加粗表示識別序列前的保護堿基,增強上述酶與目的基因的結合)
①5′-CCGGAATTCATGCTTGATATGCCAATC-3′
②5′-CCCAAGCTTATGCTTGATATGCCAATC-3′
③5′-CCCAAGCTTCTAGTCGAACACAAGAAG-3′
④5′-CCGGAATTCCTAGTCGAACACAAGAAG-3′
(2)若提取高產酯酶野生菌的基因組DNA,用設計的引物和合適的條件進行PCR,其產物可用 電泳電泳鑒定。結果發現有目的基因以外的雜帶存在,分析可能原因是:在基因組DNA中有其他引物結合的位點/引物特異性不強/引物過短在基因組DNA中有其他引物結合的位點/引物特異性不強/引物過短。解決措施:在目的基因的 上、下游上、下游(填“內部”或“上、下游”)重新設計引物進行PCR。
限制酶 | 識別序列與切割位點 | 限制酶 | 識別序列與切割位點 |
PstⅠ | 5′-CTGCA↓G-3′ | NdeⅡ | 5′-↓GATC-3′ |
HindⅢ | 5′-A↓AGCTT-3′ | EcoRⅠ | 5′-G↓AATTC-3′ |
DpnⅡ | 5′-↓GATC-3′ | AluⅠ | 5′-AG↓CT-3′ |
DNA連接酶
DNA連接酶
連接,連接產物導入大腸桿菌前需用 Ca2+(氯化鈣溶液)
Ca2+(氯化鈣溶液)
處理大腸桿菌,使其處于感受態。(4)將目的蛋白與某些標簽融合表達形成含標簽的融合蛋白,實現增溶、防降解、促進分泌、便于純化和檢測等功能。6×His-Tag(組氨酸標簽)含有的咪唑基團選擇性地結合在已固定于層析介質的Ni2+、Co2+等金屬離子上。高濃度的咪唑緩沖液可以競爭性洗脫結合在介質上的His標簽蛋白。據此推測,6×His-Tag的作用之一是
便于純化目的蛋白
便于純化目的蛋白
。【考點】目的基因的篩選與獲取.
【答案】dNTP;3’端;HindⅢ、EcoRⅠ;①③;電泳;在基因組DNA中有其他引物結合的位點/引物特異性不強/引物過短;上、下游;DNA連接酶;Ca2+(氯化鈣溶液);便于純化目的蛋白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41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雙脫氧核苷三磷酸(ddNTP)與脫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結構如圖所示。已知ddNTP按堿基互補配對的方式加到正在復制的DNA子鏈中后,子鏈的延伸立即終止。現通過PCR技術獲得被標記且以堿基“T”為末端的、不同長度的DNA子鏈片段。在反應管中已經有單鏈模板、引物、相關的酶和相應的緩沖液等,還需加入的原料是( )
①dCTP,dGTP,dATP
②dGTP,dATP,dTTP,dCTP
③α位被32P標記的ddTTP
④γ位被32P標記的ddTT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發布:2024/10/26 17:0:2組卷:31引用:1難度:0.6 -
2.通過設計引物,運用PCR技術可以實現目的基因的定點誘變。如圖為基因工程中獲取突變基因的過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個堿基T不能與目的基因片段配對,但不影響引物與模板鏈的整體配對,反應體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別設計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識別位點。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PCR反應體系中還需要加入4種游離核苷酸、解旋酶、TaqDNA聚合酶等 B.第2輪PCR,引物1能與圖中②結合并且形成兩條鏈等長的突變基因 C.引物中設計兩種限制酶識別位點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運載體 D.第3輪PCR結束后,含突變堿基對且兩條鏈等長的DNA占 12發布:2024/11/19 10:30:1組卷:132引用:5難度:0.7 -
3.目前研究混雜DNA群體中的特異DNA序列,一般基于兩種不同的方法,即DNA克隆和DNA分子雜交,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方法①需要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B.方法②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C.方法③需要對探針進行特殊標記 D.方法①②③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發布:2024/11/22 4:0:1組卷:25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