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曾有網友評出最讓父母心碎的五句話:“你別管我。”“我在忙,沒空。”“不回家了。”“說了你也不懂。”“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其中一位母親說:“我跟孩子說話都挺小心的,就怕碰到他的雷點。”父母的“小心翼翼”遇到我們的“漫不經心”,顯得過于辛酸。
                材料引起你怎樣的感受?請全面理解材料寫作。
                要求:立意自定,內容自選,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700字。

          【考點】材料作文
          【答案】留給父母的別總是背影
            日前,一段視頻走紅網絡:母親們給孩子打電話,沒說幾句就因“我忙著呢”“一會兒再說吧”而被掛斷。母親聽到這些話的畫面被播放給孩子看,令人頗為感慨。其中一位母親說:“我跟她說話都挺小心的,就怕碰到孩子的雷點。”
            小時候,父母帶著咿呀學語的我們看世界,他們是我們的“百科全書”,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不知從何時起,他們變得常常嘮叨,噓寒問暖也顯得過于瑣碎;他們沒有按照你的期望“表現”,你的第一反應是責備;他們發來“呵呵”表達微笑,在你看來這個詞語卻充滿不屑與調侃;他們打電話過來,你卻嫌“不合時宜”而更加不耐煩;他們面對新事物茫然無措,而你卻未曾像當初他們教你那樣,耐心地教會他們。
            曾有網友評出最讓父母心碎的五句話:“你別管我。”“我在忙,沒空。”“不回家了。”“說了你也不懂。”“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父母的“小心翼翼”遇到我們的“漫不經心”,顯得過于辛酸。
            對待朋友、同事、戀人,我們或許都會多一份理解和耐心。為什么偏偏這么對父母呢?或許,是我們把父母的愛當做“理所應當”,在享受親情的同時忽略了背后的付出。古往今來,一個令人心酸的現實是,兒女對父母的愛,不如父母的愛多:父母理所應當要幫我們洗衣服、做飯、帶孩子;他們理所應當地不懂當下的時髦。于是,你“理所應當”地離他們越來越遠。
            事實上,每個父母眼里的“孩子”都會長大成人,獨自闖蕩世界。成長的過程,是與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更是不斷篩選身邊人的過程,驀然回首后發現,自始至終陪伴我們的,只有父母。別人都關心你飛得高不高,而只有他們關心你飛得累不累。他們并不是我們奮斗路上的羈絆,而正是我們動力的來源。
            想到不久后過年回家,很多人都會覺得“煩”,父母又要“問這問那”了。而這些在你看來的負擔,正是他們表達關心的方式;在你看來的瑣碎無聊,恰恰是他們最牽腸掛肚的思念。誠然,父母有些時候的思維方式并不易于接受,成長環境和經歷的不同很容易產生分歧和矛盾。換位思考,多多交流,拒絕溝通并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產生更多問題。哪怕他們真的打擾到你,也多一秒耐心,多一秒克制,別把壞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回家的時候多陪他們聊一聊,或許他們并沒有你想象得那么“落后”,你的一點體貼或許會讓他們“受寵若驚”。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當我們爭分奪秒向前奔跑時,他們卻在片刻不停地變老。讓自己成長的速度和體貼關懷的程度,趕得上他們老去的速度。當你在外闖世界時,記得身后還有不斷追隨著你腳步的父母。他們盡可能地想要追趕上我們,那么也請你適時地停一停,耐心地等等他們。別在“子欲養而親不待”時追悔莫及,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留給父母的別總是背影,停下來,用耐心和體貼告訴他們:最溫暖的,就是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3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網上購物、視頻聊天、線上娛樂已成為當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指出,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在家里安裝VR(虛擬現實)設備,便可以足不出戶地穿梭于各個虛擬場景:時而在商店的衣帽間里試穿新衣;時而在診室里與醫生面對面交流;時而在足球場上觀看比賽;時而化身為新聞事件的“現場目擊者”。
                  當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現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
                  對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發布:2025/1/3 8:30:2組卷:2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個小孩手拿一個橘子,問:“媽媽,為什么橘子不能拿來就吃,而要剝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應的勞動。”“那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手中的東西,不能獨自占有。”
                  讀以上材料,你有何啟迪?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400字。

            發布:2025/1/3 9:0:2組卷:0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9月21日,一則消息震撼全網。四川瀘定地震中失聯17天的甘宇在人們的不懈尋找下、終于獲救!
                  甘宇是國有大型水電站的一名技術員,地震中,他冒險拉閘泄洪、排險救人而被困山林,身陷絕境中,甚至要靠喝尿液來維持生命、此時甘宇不知道,一場圍繞他而展開的搜救活動正在進行中,從政府到民間,從懷抱希望的親人、專業敬業的救援隊員到熟悉環境的村民……,無數人自發自愿,前赴后繼,冒著余震、落石,走過斷道、懸崖,抱著不放棄的信念,搜救不停止;年近60的普通村民倪太高在山里獨自找尋兩天,最終找到了他之前并不認識的甘宇。
                  人們感動于好人甘宇的堅強和自救,感動于生命的韌性;更感動于眾多普通人的善意接力——正是他們,才創造了這個守望相助的生命奇跡。
                  以上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發布:2025/1/3 9:0:2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