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氏菌是獲得性肺炎主要的致病菌。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導致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藥株增多、耐藥性增強。噬菌體是一類細菌性病毒,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抗生素替代品。為研究探索應用裂解性噬菌體防治多重耐藥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研究人員進行了以下實驗。
(1)噬菌體體外抑菌實驗
材料與用具:LB培養基,肺炎克雷伯氏菌懸液,感染復數(MOI)分別為10、1、0.1的噬菌體phage1513,PBS(磷酸鹽平衡生理鹽水),恒溫振蕩培養箱,比色計。
(要求與說明:感染復數指侵染時噬菌體與細菌個數之比,感染復數越高,裂解越快。肺炎克雷伯氏菌數量每小時測一次,可通過測定波長650nm的光密度值并計算,具體方法不作要求)
完善實驗思路:
①取4個反應器皿,加入等量LB液體液體(液體/固體)培養基。
②分組如下:
A組:3mL肺炎克雷伯氏菌懸液+3mLPBS
B組:3mL菌液+3mL感染復數為10的噬菌體phage1513
C組:3mL菌液+3mL感染復數為1的噬菌體phage1513
D組:3mL菌液+3mL感染復數為0.1的噬菌體phage1513
③置于恒溫振蕩培養箱37℃、150rpm培養,用比色計每隔1h測定650nm處光密度值用比色計每隔1h測定650nm處光密度值。
④統計分析數據,并在坐標圖上畫出預測結果:

(2)噬菌體體內治療實驗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對小鼠進行麻醉,滴鼻20μL肺炎克雷伯氏菌懸液,建立肺炎小鼠模型。滴鼻菌液后2h,3個實驗組以滴鼻給藥方式分別給予小鼠20μL感染復數為10、1、0.1的噬菌體,對照組滴鼻給予小鼠20μL的PBS緩沖液。自滴鼻菌液開始,每12h記錄死亡小鼠數量。實驗結果如圖:

據圖可得到的結論有:①噬菌體在體內可以有效地治療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噬菌體在體內可以有效地治療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②感染復數越高,噬菌體對小鼠肺炎感染的保護作用越強感染復數越高,噬菌體對小鼠肺炎感染的保護作用越強。
(3)分析與討論
①從變異的角度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出現耐藥性的原因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
②噬菌體能夠在血液及其他組織中循環,但也會被抗體中和,影響其裂解效果。在急性感染治療早期,抗體中和作用并不能成為治療的障礙,原因是噬菌體活動要遠遠快于抗體的產生(產生抗體需要一段時間)噬菌體活動要遠遠快于抗體的產生(產生抗體需要一段時間)。如果噬菌體中和抗體能夠在整個噬菌體治療過程中一直出現,可通過重復給藥噬菌體(加大噬菌體給藥劑量)重復給藥噬菌體(加大噬菌體給藥劑量)達到治療效果。
【考點】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答案】液體;用比色計每隔1h測定650nm處光密度值;噬菌體在體內可以有效地治療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小鼠肺炎;感染復數越高,噬菌體對小鼠肺炎感染的保護作用越強;基因突變;噬菌體活動要遠遠快于抗體的產生(產生抗體需要一段時間);重復給藥噬菌體(加大噬菌體給藥劑量)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5引用:1難度:0.7
相似題
-
1.同位素標記法在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認知歷程和DNA的復制特點的探索方面都有所運用.回答下列問題:
(1)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不用14C和18O同位素標記的原因是
(2)若一個核DNA均為15N標記的果蠅(2n=18)精原細胞,增殖過程中消耗的原料均不含15N,則:
①該精原細胞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時,第一次有絲分裂產生的每個子細胞內有
②該精原細胞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配子中有
③綜上分析,細胞增殖過程中著絲點第
(3)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該處“主要”的含義是發布:2025/1/21 8:0:1組卷:14引用:1難度:0.5 -
2.如圖是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和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部分步驟:
(1)赫爾希和蔡斯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2)若要大量制備32P標記的噬菌體,需先用含32P的培養基培養
(3)從圖中所示結果分析,該實驗標記的是
(4)如圖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發布:2025/1/3 8:0:1組卷:13引用:1難度:0.5 -
3.λ噬菌體的線性雙鏈DNA兩端各有一段單鏈序列,這種噬菌體在侵染大腸桿菌后DNA會自連環化,如圖。關于λ噬菌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B.自連環化的主要原因是單鏈序列的堿基能夠互補配對 C.λ噬菌體利用大腸桿菌的脫氧核苷酸,沿5′→3′方向合成子鏈 D.在大腸桿菌中,λ噬菌體DNA只有一條鏈作為復制的模板 發布:2025/1/15 8:0:2組卷:26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