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南區建有一個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展示了較新的生態污水(常富含N、P)處理技術.下圖示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構造示意圖(箭頭示水流方向),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人工濕地的上行池和下行池中均栽有蘆葦、香蒲、菖蒲、美人蕉等具有一定 凈化污水凈化污水能力的濕地植物,這些人工濕地植物一般宜選用本地物種,避免 外來物種入侵(對當地生態系統生物生存造成威脅)外來物種入侵(對當地生態系統生物生存造成威脅),以保證當地生態系統的安全性.
(2)人工濕地的植物根系常形成一個網絡樣結構,網絡中的根系不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 N、PN、P等營養物質,而且還為 微生物(分解者)微生物(分解者)的吸附和代謝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使它們能夠通過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濕地基質常使用碎石等多種材質,碎石間留有一些空隙有利于促進根部的 (有氧)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作用.
(3)污水脫氮過程離不開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作用機理如圖所示.
有機氮氨化作用NH+4、NH3硝化細菌有氧環境NO-2、NO-3反硝化細菌厭氧環境N2、N2O
據此分析,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分別生活在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的 下行下行池和 上行上行池.流入濕地的污水在“先下后上”的過程中,與 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解者)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解者)充分接觸,得到了明顯凈化.
(4)若研究該人工濕地生態污水處理能力,應對 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和出水(口)水質進行監測,通過比較 進水和出水N、P進水和出水N、P含量的差值,來分析人工濕地的凈化功能.經人工濕地處理的生活污水可作為非飲用水用于很多生產過程,不僅減少了污染還 節約了水資源節約了水資源.
氨化作用
NH
+
4
硝化細菌
有氧環境
NO
-
2
NO
-
3
反硝化細菌
厭氧環境
【考點】生態工程的實例和發展前景.
【答案】凈化污水;外來物種入侵(對當地生態系統生物生存造成威脅);N、P;微生物(分解者);(有氧)呼吸作用;下行;上行;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解者);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和出水N、P;節約了水資源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7/27 8:0:9組卷:17引用:2難度:0.3
相似題
-
1.稻鴨共作是一種綜合農業技術。鴨子可為水稻除草、控蟲、松土、供肥和提供刺激源,稻田為鴨提供充足的水、適量的食物以及勞作、棲息場所,最終獲得無公害、安全、優質的大米和鴨肉。以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的功能包括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B.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由水稻、雜草、鴨子和昆蟲組成 C.稻鴨共作生態農業實現了物質良性循環與能量多級利用 D.一塊稻田中全部的稻飛虱(一種有害昆蟲)屬于一個種群 發布:2024/12/31 2:30:2組卷:25難度:0.7 -
2.在水庫的上游,將廢棄農田和鹽堿地改造成大面積蘆葦濕地,通過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決城市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問題,使水庫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流經該濕地的總能量是該濕地中的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 B.大量種植蘆葦的原因是蘆葦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C.濕地中生物種類多樣,可利用正反饋調節維持其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 D.從廢棄農田到蘆葦濕地的變化屬于次生演替,該過程體現了人類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發布:2024/12/31 2:30:2組卷:45難度:0.7 -
3.如圖是某地農民以沼氣為紐帶建立的農業生態系統。沼氣是有機物質在厭氧環境中,通過微生物發酵作用,產生的一種可燃性氣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有機物變成沼氣的過程主要分為兩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細菌將糞便、秸稈中的復雜有機物分解成簡單有機物和CO2,再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將CO2還原成甲烷,甲烷菌也從中獲得能量而生長?;卮鹣铝袉栴}:
(1)該系統有效促進了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
(2)沼氣池中參與發酵的甲烷菌是一種細菌,其可遺傳變異的主要來源是
(3)沼氣池中參與發酵的細菌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屬于發布:2025/1/7 8:0:2組卷:0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