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讀下列圖文資料,完成問題要求。
          2020年12月9日,歷時六年建設的國家重點鐵路建設項目--從新疆庫爾勒到青海格爾木的格庫鐵路全線貫通運營。格庫鐵路實現全線貫通運營,烏魯木齊和拉薩之間最近的鐵路通道就此形成,被美譽為“大漠新絲路”、“西北最美最神奇的鐵路線”。開通首日,庫爾勒始發首趟列車滿載貨物開往格爾木。

          (1)從烏魯木齊到拉薩,沿圖中最近鐵路線,依次經過的省區的簡稱是
          新、青、藏
          新、青、藏

          (2)寫出地形區的名稱:A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B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3)格庫鐵路被美譽為“大漠新絲路”,該條鐵路的開通,有利于把新疆盛產的
          吐魯番葡萄、哈密瓜、長絨棉等
          吐魯番葡萄、哈密瓜、長絨棉等
          (特色農產品)運輸到西藏。
          (4)該圖示地區的鐵路線分布比我國東部地區
          稀疏
          稀疏
          (稀疏/密集)。
          (5)結合地圖信息,根據所學的知識分析,修建格庫鐵路遇到的困難。
          穿越廣闊的沙漠,經過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地形復雜,工程難度大;沿途氣候惡劣
          穿越廣闊的沙漠,經過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地形復雜,工程難度大;沿途氣候惡劣

          【答案】新、青、藏;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吐魯番葡萄、哈密瓜、長絨棉等;稀疏;穿越廣闊的沙漠,經過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地形復雜,工程難度大;沿途氣候惡劣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6/27 10:35:59組卷:43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1年6月30日下午3時,在全國人民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隨著鐵道部部長一聲令下,北京到上海的G1次高速動車組列車,如一道閃電駛離北京南站,向著目的地--上海疾駛而去。這標志著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京廣高鐵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開通運營,是世界上最長的高速鐵路線路。京廣高鐵線路全長2298公里,北起北京,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南至廣州,全線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初期運營速度300公里/小時。
            材料二:隨著京津城際鐵路、京廣高速鐵路、鄭西高速鐵路、滬寧城際高速鐵路、滬杭高鐵、京滬高鐵、哈大高鐵等相繼開通運營,中國高鐵正在引領世界高鐵發展。中國高速鐵路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深入思考。
            材料三:高速鐵路作為適應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高科技產品,是以高速度、大容量、低污染、安全可靠著稱的先進的交通工具。它的采用將大大降低交通運輸的社會成本,從而產生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材料四:中國四大跨境高鐵線路:
            (1)歐亞高鐵線路:從倫敦出發,經巴黎、柏林、華沙、基輔,過莫斯科后分成兩支,一支入哈薩克斯坦,另一支遙指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之后進入中國境內的滿洲里。進程:國內段已經開工,境外線路仍在談判
            (2)中亞高鐵線路:起點是烏魯木齊,經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最終到達德國。進程:國內段正在推進,境外線路仍在談判
            (3)泛亞高鐵線路:從昆明出發,依次經由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抵達新加坡進程:中緬間鐵路隧道6月動工
            (4)中俄加美高鐵線路:從東北出發一路往北,經西伯利亞抵達白令海峽,以修建隧道的方式穿過太平洋,抵達阿拉斯加,再從阿拉斯加去往加拿大,最終抵達美國。
            讀四則材料,分析高速鐵路在我國的發展。
            (1)我國的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高原鐵路
             

            (2)我國第一條高速鐵路是
             
            ,連接了我國的著名的
             
             
            兩大工業基地。鐵路全線將優先采用“以橋代路”方式開工建設的主要目的是
             

            (3)2012年12月26日京石、石武、武廣高鐵全線貫通,組成我國最長的高速鐵路是
             
            ,以
             
            (客/貨)運輸為主。單程節省8小時。2012年12月1日,世界第一條高寒地區高速鐵路--哈爾濱至大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

            發布:2024/12/29 8:0:2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材料:隨著京津城際鐵路、京廣高速鐵路、鄭西高速鐵路、滬杭高鐵、京滬高鐵、哈大高鐵等相繼開通運營,中國高鐵正在引領世界高鐵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世界最大規模和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速鐵路網.我國高鐵的未來發展方向是跨境高鐵.中國四大跨境高鐵線路 (1)歐亞高鐵線路、(2)中亞高鐵線路、(3)泛亞高鐵線路、(4)中俄加美高鐵線路.回答46一50小題.
            京石、石武、武廣高鐵全線貫通,組成我國最長的高速鐵路是(  )

            發布:2024/12/29 8:0:2組卷:1引用:0難度:0.7
          • 3.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1年6月30日下午3時,在全國人民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隨著鐵道部部長一聲令下,北京到上海的G1次高速動車組列車,如一道閃電駛離北京南站,向著目的地--上海疾駛而去.這標志著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京廣高鐵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開通運營,是世界上最長的高速鐵路線路.京廣高鐵線路全長2298公里,北起北京,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南至廣州,全線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初期運營速度300公里/小時.
            材料二:隨著京津城際鐵路、京廣高速鐵路、鄭西高速鐵路、滬寧城際高速鐵路、滬杭高鐵、京滬高鐵、哈大高鐵等相繼開通運營,中國高鐵正在引領世界高鐵發展.中國高速鐵路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深入思考.
            材料三:高速鐵路作為適應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高科技產品,是以高速度、大容量、低污染、安全可靠著稱的先進的交通工具.它的采用將大大降低交通運輸的社會成本,從而產生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材料四:中國四大跨境高鐵線路:
            (1)歐亞高鐵線路:從倫敦出發,經巴黎、柏林、華沙、基輔,過莫斯科后分成兩支,一支入哈薩克斯坦,另一支遙指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之后進入中國境內的滿洲里.進程:國內段已經開工,境外線路仍在談判.
            (2)中亞高鐵線路:起點是烏魯木齊,經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最終到達德國.進程:國內段正在推進,境外線路仍在談判.
            (3)泛亞高鐵線路:從昆明出發,依次經由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抵達新加坡進程:中緬間鐵路隧道6月動工.
            (4)中俄加美高鐵線路:從東北出發一路往北,經西伯利亞抵達白令海峽,以修建隧道的方式穿過太平洋,抵達阿拉斯加,再從阿拉斯加去往加拿大,最終抵達美國.
            讀四則材料,分析高速鐵路在我國的發展.
            (1)我國的最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高原鐵路
             

            (2)我國第一條高速鐵路是
             
            ,連接了我國的著名的
             
             
            兩大工業基地.鐵路全線將優先采用“以橋代路”方式開工建設的主要目的是
             

            (3)2012年12月26日京石、石武、武廣高鐵全線貫通,組成我國最長的高速鐵路是
             
            ,以
             
            (客/貨)運輸為主.單程節省8小時.2012年12月1日,世界第一條高寒地區高速鐵路--哈爾濱至大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
            (4)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世界最大規模和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速鐵路網.我國高鐵的未來發展方向是跨境高鐵.

            發布:2024/12/29 8:0:2組卷:15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