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學生學習了“力的測量”,為深入研究彈簧秤的原理,想探究彈簧的形變與受到的拉力的關系,他選用刻度尺和四個相同的鉤碼進行如下的實驗:將四個鉤碼依次掛到彈簧下面,分別測出彈簧的長度,得到如下的數據。
所掛鉤碼的個數 | 0個 | 1個 | 2個 | 3個 | 4個 |
彈簧長度 | 8cm | 10cm | 12cm | 14cm | 16cm |
彈簧伸長量 | 0cm | 2cm | 4cm | 6cm | 8cm |
(2)彈簧下的鉤碼能否不斷增加?原因是什么?
(3)如果現有和上面相同的兩根彈簧L1L2,組成如圖甲、乙兩種裝置,則甲圖中L1、L2的長度各為多少厘米?乙圖中彈簧L1、L2的長度為各為多少厘米?
(彈簧的重力不計、不需寫出詳細計算過程,可簡要說明計算思路)
【考點】彈簧伸長量與拉力的關系.
【答案】(1)彈簧的伸長和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不能;原因是:彈簧的伸長是有限度的,彈簧所受的拉力不能超過它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
(3)甲圖中L1、L2的長度均為14厘米;乙圖中彈簧L1、L2的長度均為11厘米。
(2)不能;原因是:彈簧的伸長是有限度的,彈簧所受的拉力不能超過它能夠承受的最大拉力;
(3)甲圖中L1、L2的長度均為14厘米;乙圖中彈簧L1、L2的長度均為11厘米。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布。
發布:2024/8/1 8:0:9組卷:21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同學們在“制作彈簧測力計ΔΔ”的活動課中發現:在一定的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長度就會越長,根據這一現象,小明和小科提出如下猜想,究竟誰的正確呢?它們決定一起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小明和小科利用一根彈簧。若干個相同的鉤碼.刻度尺等器材設計實驗(如圖1),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1 拉力(鉤碼總重)F/N 0 0.5 1.0 1.5 2.0 2.5 3.0 3.50 2 彈簧的總長度l/cm 4.50 5.10 5.70 6.31 6.90 7.50 7.90 8.60 3 彈簧伸長的長度Δ/cm 0 0.60 1.20 1.81 3.00 3.40 3.70
(2)根據表中數據,在圖2中畫出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的關系圖并判斷哪個同學的猜想是正確的?
?
(3)有同學分別用如圖甲、乙兩種方式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你認為正確的握持方式是哪種?選擇正確方法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示數放大圖如圖丙所示,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受到的拉力大小。發布:2024/8/29 18:0:8組卷:15引用:1難度:0.5 -
2.某項目小組用彈簧和刻度尺自制彈簧測力計,制作的彈簧測力計如圖,標記刻度如表:
彈簧所掛物體的重/N 0 2 4 6 8 10 12 14 刻度尺示數/cm 6 8 10 12 14 16 18 20 A.4cm B.6cm C.8cm D.10cm 發布:2024/12/28 12:30:2組卷:27引用:3難度:0.5 -
3.為研究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的關系,裝置如圖。實驗時,小平選用A、B兩種不同規格的彈簧,分別在彈簧下掛不同數量的鉤碼(每只鉤碼重0.5N),采集的數據如下表:
懸掛鉤碼數/只 0 1 2 3 4 5 6 彈簧A長度(cm) 3.00 5.00 7.00 9.00 11.00 12.00 12.50 彈簧B長度(cm)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8.30
(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 。
(3)若要用上述彈簧制作一把量程相對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彈簧 。發布:2024/8/8 8:0:9組卷:2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