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1.2 在社會中成長》2021年同步練習卷(5)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
-
1.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和信仰都是別人創造的,由別人傳授給我們的……”這說明( )
A.人的生存和發展可以離開社會 B.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C.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只能依賴別人 D.每個人都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組卷:15引用:11難度:0.7 -
2.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著變化,越來越便利多彩。網友議論紛紛:
網友a:我們小區引入了蔬菜便民服務,便利店搭載果蔬,菜市場干凈整潔了不少。
網友b:社區衛生中心籌建了養老驛站,不僅能電話咨詢,還有專業醫生來為老人們服務,感覺非常溫馨。
網友c:以前我們小區周邊違建密集,一旦著火,后果不堪設想,今年城管聯合街道拆除了違建,冬天終于住得安心了。A.我們通過享受便利,逐漸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B.社會為人提供支持,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C.只有消滅違法行為,才能夠建設宜居的生活環境 D.好的環境由人創造,人的社會交往構成社會關系 組卷:37引用:9難度:0.7 -
3.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俄羅斯發現一位7歲的“鳥孩”。他從小被母親與幾十只鳥養在同一間屋子里,母親從未在他面前說過一句話,他也沒有出去過,整天只能與鳥溝通,久而久之他就只會嘰嘰喳喳地學鳥叫,說鳥語,完全喪失了人類的語言能力。這一事例告訴我們( )
①只有社會化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②只有與他人交往才能真正成長和發展
③我們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社會
④“鳥孩”雖只會說“鳥語”但仍是社會人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組卷:6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10.材料一:近些年來,在我國不少城市的居住小區里,出現了很多舊衣物捐贈箱或“友善墻”,居民把一些干凈的衣服、鞋子放進捐贈箱,或者掛在“友善墻”上,旁邊寫著“如果你需要,帶走它”。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多余的干凈衣物放進捐贈箱或者掛在“友善墻”上,有需要的人則可以隨時將衣物取走。一個捐贈箱、一面友善墻,溫暖一座城。
材料二:在“創建全國文明區,打造‘綠水青山門頭溝’”之際,某中學準備開展以“做環保小衛士,保護母親河”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在全校范圍內發起倡議,積極招募學生志愿者,組建學校的環保小衛士志愿者服務隊,定期參與清理永定河垃圾、宣傳環保等志愿活動。小雅有幸成為了永定河環保小組志愿者,周末,她和小組成員一起來到濱河公園發放傳單,向過往行人宣傳環保理念。一位收到傳單的阿姨說:“你們學生不在學校好好學習,跑來參加這種活動真是浪費時間!”
(1)材料一中“捐贈箱”“友善墻”這種行為屬于什么行為?
(2)請列舉你參加過的一次公益活動,并用一句話概括你的感受或收獲。
(3)你贊同材料二中阿姨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組卷:51引用:2難度:0.3 -
11.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帶領我們成功開展了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請你選擇印象最深的一次,回顧活動過程,參與并完成如下任務。
【活動主題】這次實踐活動,老師指導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確定活動主題以及活動的時間、地點、方案、要求等。
(1)請你寫出這次實踐活動的主題名稱。
【準備工作】在這次實踐活動中你一定不會忘記所感受到的課堂之外的無限精彩。那你還記得老師在出發之前讓做的準備工作嗎?
(2)請寫出在出發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
【活動評價】相信這次實踐活動讓你進一步領會了所學知識,提升了觀察生活、分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3)結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有關知識,請你對參加這次活動的收獲進行簡要總結。組卷:1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