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人大附中九年級(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5/7/1 2:0:13
一、基礎?運用(共11分)
-
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
人類社會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我們常將它比作歷史長河,而每個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當我們上船之時,前人就將他們的一切發現和創造,濃縮在書本中,作為歡迎我們的禮物,同時也當作交班的囑托。① 有了這根接力魔棒,② 人類幾十萬年的歷史,某一學科積幾千年而成的成果,我們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其掌握,而騰出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新的創造。因此,③ ,我最喜歡的是赫爾岑的這句話: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種族、人群、國家消失了,但書卻留存下去。
(1)依次填入文段①②處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A.①雖然 ②但是 B.①如果 ②那么 C.①因為 ②所以 D.①不僅 ②而且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2.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閱讀,是一種學習。讀《濟南的冬天》,我領略了濟南冬天水的澄(dèng)清和碧藍;讀《雨的四季》,我感受夏天雨的熱烈和粗獷(kuàng);讀《秋天的懷念》,我明白了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這樣往往會忽略親人因你而①憔瘁的面龐;讀《散步》,我懂得了咄咄(duó)逼人并不可取,解決②分岐的最佳方式是諒解;讀《金色花》,我認識到對母親的愛不分國界,不分形態,它③取訣于你的內心;讀《再塑生命》,我體悟到當海倫和莎莉文老師為“杯”和“水”爭執(zhí)不下時,老師的教育智慧。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啟迪智慧的鑰匙,閱讀是_____。閱讀讓我們靜下心來聽大師和名人傳道授業;閱讀讓我們找尋到人生的方向;閱讀讓我們提升素養、了解世界、增長知識。所以,不要④吝嗇時間,把它花在美好的閱讀上吧!
(1)文中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澄(dèng) 清
B.粗獷(kuàng)
C.咄咄(duó)逼人
D.爭執(zhí)
(2)下列詞語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A.①憔瘁
B.②分岐
C.③取訣
D.④吝嗇
(3)對文中劃波浪線句子的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閱讀讓我們提升素養、增長知識、了解世界。
B.閱讀讓我們了解世界、增長知識、提升素養。
C.閱讀讓我們增長知識、提升素養、了解世界。
D.閱讀讓我們增長知識、了解世界、提升素養。
(4)仿照下面句式,在橫線處填上恰當的句子。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啟迪智慧的鑰匙,閱讀是組卷:2引用:1難度:0.7
二、古詩文閱讀(共21分)
-
3.詩詞古文默寫。
(1)我寄愁心與明月,
(2)《論語》中論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3)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
(4)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5)補充完整《觀滄海》詩句: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4.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造化鐘神秀”中的“造化”指
(2)說說“陰陽割昏曉”中“割”的表達效果。
(3)這首詩的尾聯富有啟發性和象征意義,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意愿?組卷:2引用:1難度:0.3 -
5.詩文佳作膾炙人口。請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①右擎蒼
②懷民亦未寢
(2)一詞多義是漢語中的常見現象。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酒酣胸膽尚開張╲開國元勛
B.月色人戶╲千家萬戶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尋向所志
D.欣然起行╲性行淑均
(3)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4)比較閱讀是學習古詩文的好方法,請將下面的表格補充完整。選文 江城子密州出獵 記承天寺夜游 關鍵詞選取 狂 ① 內容概括 ② 本文記敘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經歷,描繪了清澈美妙的月色,表現作者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 組卷:83引用:3難度:0.4
三、名著閱讀(5分)
-
6.根據你的名著閱讀積累,完成相應任務。
名著專題 名著中的“冷”與“暖” 名著書目 《朝花夕拾》 (示例)我認為《朝花夕拾》這本書是冷色調的,因為書中不乏深刻的“理性的批判”,如《五猖會》中對封建專制的教育制度,《二十四孝圖》中對虛偽殘酷的封建孝道,《父親的病》中對庸醫故弄玄虛、草菅人命的本質,魯迅先生的憎惡與批判鮮明而深刻。 (任務一)請你仿照示例,結合相關文章內容,對《朝花夕拾》的“暖色調”進行闡述。 《海底兩萬里》 (內容呈現)
先生,我要把它擊沉。”尼摩船長冷冷地回答,“輪不到你對我指手畫腳,命運讓你看到了不該看到的東西。攻擊業已開始,反擊將是恐怖的!”……一個巨大的物體在水中下沉,為了絲毫不錯過它沉沒的情形,鸚鵡螺號跟著它潛入海底深淵。我在相隔十米的地方看到了這艘開裂的船體,海水正嘩嘩地直往里灌,甲板上滿是黑壓壓的驚慌失措的人影……海水在往上漫,戰艦上不幸的人們有的正在往桅索上爬,有的正順著桅桿向上攀,有的則在水中絕望地掙扎。這些受海水入侵驚嚇的人簡直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大屠殺》
(任務二)在讀到上述文字時,小寧不禁感慨:“尼莫船長真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啊”,你是否認同她的評價?請結合整本書閱讀體驗,說說你的看法。《儒林外史》
《圍城》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任務三)小波將三本小說放在一起閱讀,發現了藏在諷刺背后的悲憫,請你從以下人物中選擇一個,結合具體內容,為小波的觀點找到論證。
A.范進《儒林外史》
B.方鴻漸《圍城》
C.小職員伊凡《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探究結果 色調有冷暖之分,而在文學作品中,色調也可以成為作者情感傳遞的重要媒介。回憶性散文成人視角與兒童視角的自如切換,科幻作品主人公亦正亦邪的復雜個性,諷刺小說“婉而多諷”背后的悲憫情懷……冷與暖一體兩面,既為感知,也是共鳴。 組卷:45引用:4難度:0.9
四、現代文閱讀(共23分)
-
7.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①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這句話說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愛國主義始終是凝魂聚氣、攻堅危難的強大精神力量。
②“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愛國是一種自覺,愛國的自覺是最為深刻的自覺。對祖國的愛亦如對母親的愛,是一種天然有之的樸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觀理由的自覺的愛。在法國啟蒙思想家盧駿的思想中,愛國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種無限崇高的公共精神,從古至今,自人類社會誕生國家以來,人民都會自覺地把自己的存在與國家的存在視為一體,熱愛自己的國家是人性的自覺表現和終生為之忘我年獻的偉大目標。熱愛自己的國家,為她尋求光榮和福祉是天經地義的人之常情。
③“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干峰秋葉丹”,愛國是一種情懷,愛國的情懷是最為深厚的情懷。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國情懷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偉業。而創萬古傳奇。漢朝張騫懷揣報國之志開辟絲綢之路,為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南宋名將岳飛一首《滿江紅》成為抒發愛國情懷的千古絕唱,激勵了世世代代的華夏兒女奮發圖強、建設河山; 。愛國情懷比天高、比海深。
④“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愛國是一種力量,愛國的力量是最無堅不摧的力量。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只有把愛國轉化為實踐,把對祖國的深情厚誼轉化為實際行動,愛國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十六歲便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愛國給予的奮斗力量;大科學家黃大年在祖國的事業面前“俯首甘為孺子牛”是愛國賦予的奉獻力量。愛國的力量是精神的強力之表現,毛澤東同志所講的精神原子彈,是愛國力量最生動形象的表達。
⑤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雄踞于世界的東方,當代青年躬建千年未有之盛世,務必將愛國主義寫在青年奮進的旗幟上。陶行知曾說:“國家就是大家的,愛國就是每個人的本分。”讓我們堅定愛國的自覺、奮發為國的情懷、激發強國的力量,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把自己的夢想觸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之中。
(選自中國青年網,有刪改)(1)全文首先 ①
(2)結合文章內容,在第③段畫線處補寫一個事實論據。組卷:10引用:1難度:0.5 -
8.家鄉雨
安瓊 我不習慣帶傘,嫌煩,嫌多余。衣衫濕透,猶如落湯雞一般,時常引發感冒,大人叱責,同學嘲笑,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工作之后,也不帶傘。對雨季來與不來,也并不在乎,你要來就來吧,我以不變應萬變,這雨砸在頭上也不會砸出窟窿來,也就更加淡然視之。
后來也開始躲閃雨水了。還是青春期時就發現前額的頭發日漸稀少,就懷疑自己太不把頭發乃至自己當一回事了,這雨也許是掉發的一大緣由。
南方的雨,上海的雨,也真夠綿密的。梅雨季節,身子老是有濕漉漉的感覺,雨傘也遮擋不住細雨紛揚。有一陣子是騎自行車上班的,那雨披裹在身上,像被包粽子似的,那雨帽還禁不住風的挑撥,時不時地掀開以示罷工了,感覺很是不爽。后來有車了,避開了不少風雨。當然,很多時候,還是有點厭煩這突如其來,頻頻造訪的雨。雨,終是太多了,也迷蒙了天空,曾有過的詩意,也逐漸淡去。
到了大西北,到了南疆,并且工作生活了幾年之后,領略了這里的干燥缺雨,忽然就生發了另一種感受。
一年四季,幾乎見不到一場豪雨。也見識過雨滴。那是在公路上疾馳。還沒聽到什么動靜,就聽當地司機說,看,下雨了!在他的指點下,才發現車窗擋風玻璃上散落著幾滴雨珠,渾濁黏稠。緊接著,又看見幾滴弱弱地飄打在窗玻璃上,怯怯的,像一只只懦弱的小昆蟲。后來也看見過雨勢稍微強盛些的,密密匝匝地從天而降,但很是短暫,飄落的雨,沉沒在虛土里,若有若無,顯得孱弱而又委頓。
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塵暴昏黃了紙頁。像一只巨大的繭,密封了整個世界。雨,那輕靈的雨,在深夜也突然來臨。以她透明的身軀,舍生取義。裹挾著猖狂的塵土,墜落,毫不猶豫。翌日,一個陽光的日子。破繭而出,仿佛鳳凰涅槃。我想追尋這一場雨,但她已幻化成一種傳奇。
于是我十分想念家鄉的雨了。
南方的家鄉的雨,春天,多半是淅淅瀝瀝的。飄灑在身上,有春天回歸、大地回暖的感覺,舔一舔,也有些微甜潤。而夏天,雨經常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晶亮清澈,對炎熱一陣鞭打,酷暑多少退卻了幾分。那種涼爽清冽是難以忘懷的。
但白天我能有一種期冀嗎?是的,想在喀什,淋一場家鄉的驟雨,這一次我不會撒腿就跑。南方的雨季里,有來自天朝的詔書,要讓戈壁變成一片雨巷。那縹緲中,還會走出一株株的丁香。就讓我自告奮勇,作一回喀什的舞者。在雨中濕漉漉地飛翔。
后來終于有機會回家鄉,一出機場就被濕潤緊緊相擁了。深秋的雨,也在與樹葉相嬉戲著飄落,撫摸著我的臉龐,撲打在我的衣裳。雖有一種蕭瑟之意,但我仍感覺心曠神怡,溫馨氤氳。
我迎了上去。沒有打傘,自然也不用雨披。
(《人民日報》2016年3月28日,有刪改)(1)結合選文,說說“我”對家鄉的雨的態度是怎樣變化的?【情感變化】
(2)結合選文說說家鄉的雨和新疆的雨有什么不同?【內容理解】
(3)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下面的語句。【句子賞析】
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塵暴昏黃了紙頁。像一只巨大的繭,密封了整個世界。
(4)請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談談選文末段的作用。【結尾作用】組卷:462引用:10難度:0.7 -
9.議論文閱讀。
學校開展“擺脫手機依賴癥”的活動,小李同學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什么是手機依賴癥 實際上手機依賴癥,他不是對手機的依賴,而是對手機里面的信息有依賴。長期玩電腦也好,手機也好,因為現在手機基本都能上網,這些手機有大量的各種各樣他感興趣的信息,所以他對那種信息有依賴。這些人如果得不到信息,他就會有一種不安全,或者是不舒服的心理,想了解手機里會有什么樣的信息。這些人長期地玩手機以后,他對這種信息的依賴程度會加深,他總認為信息對他的生活,或者對他的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果不了解或不知道這些信息的話,第一個他就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第二個,他會有意無意地產生一種想象,如果不知道這些東西將會對我未來的生活,或者是對我未來的工作產生負面的影響,長時間以后他就慢慢地形成一種自動的這種反應。
(載自網絡,有刪改) 材料二:
為什么依賴手機 在問為什么會依賴手機前,我們需要去關注我們在玩手機的時候玩什么。智能手機用戶真正用來通訊談業務的時間非常之少。大部分時間都在完成兩件事情:瀏覽新聞、論壇、游戲、書籍等信息,用信息充斥腦袋,完成與世界的連接和溝通;采用即時通訊軟件與他人聊天,完成與他人的溝通。這兩件事情又同時指向一個方向:我們需要與外在有連接,我們的腦袋里必須裝滿信息。我們不能獨處,當一個人感覺到沒事可做的時候,最容易感覺到恐慌。
這是對獨處的逃避,不僅是孤獨,更有焦慮。當我們沒事可做的時候內心就容易感覺到孤獨,這時候就總想找人說話,找點事做。以前的時候會給朋友寫信、打電話、約朋友聚餐避免孤獨,現在有手機即時通訊;以前沒事就會看電視,趕路、排隊、上廁所的時候會拿著書籍和報紙等打發時間避免空閑焦慮,現在有手機窗口了解世界;當和朋友一起吃飯,不知道該說什么陷入沉默的時候,以前會玩弄手中的紙巾等小玩意、不斷看菜譜等方式來緩解尷尬,現在可以玩手機實現“有事做”。現在的手機則集大成于一身且攜帶方便,于是手機成了孤獨的時候最有效的打發時間的方式。
如果你愿意看的更深,你還可以看到這是對關注的需求。很多人不明白的是,為什么聚會的時候,人們寧愿刷微博聊QQ,也不愿意和旁邊的人多說些話。同樣說一句話,如果有人在微博上給你留言,你看到“您有1條留言”的興奮度是遠遠超過對面的人跟你說一句話的,彈出一個聊天窗口也是,尤其是你發了某個行程狀態被回復后。人們通過網絡、電腦和手機構建了自己的一個世界,然后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網絡中看不到人而只看到信息,因此比現實中的人更具有虛幻性和遮掩性,這種對人的關注的效果就會比現實中的關注加倍。于是才有了這樣的幽默:
將來我要開個法國主題餐廳,采用逼真的大餐模型,專供人拍照使用。當有美女來,坐下,拍照,發微博“今天和表姐一起吃的法國大餐”,然后護送她到對面的煎餅果子攤。
(《手機依賴癥》載自網絡,有刪改) 材料三:
手機依賴癥的危害 ①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長此以往引起內分泌紊亂;
②頭部重心經常前傾,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還可能增加腦癌患病率;
③易出現頸、肩、腰疾病,造成駝背;
④縮短脖子肌肉,導致表皮細胞衰老加快,頸部皺紋加深;
⑤引起皮膚過敏,可能會加重痘痘、粉刺等皮膚問題;
⑥引發近視,導致干眼癥;
⑦誘發腕管綜合癥、腱鞘炎和臉頰下垂等癥狀;
⑧導致“數碼癡呆”,造成記憶力減退。
(載自網絡,有刪改) 材料四:
逃離“手機依賴癥” 不少人已經意識到手機對人類健康和情感掠奪問題的嚴重性,想出不少方法來應對。洛杉磯一家餐廳可以為顧客代管手機,買單時將給予9.5折的優惠;網友發起了“手機疊疊樂”活動,呼吁大家聚會時,所有人都交出手機,誰先碰手機誰就要被罰款;有的大學設立“課堂手機休息室”,號召學生上課前將手機上交。這些行為都是為了提醒大家玩手機應有所節制。如果吃飯、上廁所都強迫性地看手機,手機不在身邊就坐臥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情緒、社會功能受到影響,就需要調整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改變:①睡前聽音樂。對于那些晚上必須玩夠手機才能睡覺的人,不妨聽聽舒緩的音樂,或者看一會兒書,通過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戒掉壞習慣。②多交談。每天留出一定時間和家人交流,規定自己在交談的時間內,除了接必要的電話,不可以玩手機。③帶孩子出去玩。對于愛玩手機的孩子,家長應多抽時間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④試著不帶充電器。為了保證電量,這個做法可以逼自己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⑤逐漸減少玩手機次數。給自己制訂一個計劃,從減少次數開始。很多時候,人們玩手機是一種習慣性行為,如果心理上能夠明白沉迷玩手機有害,并去克制,就能收到一定效果。
(載自網絡,有刪改)(1)閱讀上述材料,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手機依賴癥不是對手機信息依賴,而是依賴手機這一物品。
B.用智能手機大部分時間是用信息裝滿腦袋,完成與他人溝通。
C.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手機對人類健康和情感掠奪問題的嚴重性。
D.制定計劃并從心理上明白沉迷手機有害,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2)下列對材料中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依賴手機是對獨處的逃避,不僅是沒事可做的孤獨,更有打發時間的焦慮。
B.手機依賴癥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還會引發近視。
C.手機依賴是人們對關注的需求,通過手機構建自己的世界,希望得到關注。
D.手機網絡照片呈現都是逼真的場景,沒有遮掩性,對人的關注效果比現實加倍。
(3)關于“擺脫手機依賴癥”的活動,學校網站論壇同學們的跟帖:
①小明說:“手機是當下最重要的交流、學習工具,哪里能離開它呢?對于中學生來說,‘手機依賴癥’危害并不很大!”
②小華說:“我是一個走讀生,一回家就想玩手機,似乎有了‘手機依賴癥’,誰能幫幫我呢?”
針對以上同學的跟帖內容,結合小李收集的材料和生活實際,寫一段文字表達你的看法。組卷:49引用:5難度:0.4
五、寫作(4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對于“習”字的本義和三個延伸義項,你有什么聯想與感悟?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以《習》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組卷:20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