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4年寧夏銀川十中中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5/7/4 3:0:17

          一、積累運用(34分)

          • 1.根據提示默寫出相應的詩句。
            ①“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它是李白“
             
             
            ”(《行路難》)的自信自立;是韓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不屈不撓;是蘇軾“
             
             
            ”(《水調歌頭》)的豁達達觀。
            ②故鄉情結是維系中華民族的紐帶,它往往藏于細節之中。它是杜甫“
             
             
            ”(《月夜憶舍弟》)在戰亂中對親人的無限惦念,是溫庭筠“
             
             
            ”(《商山早行》)在羈旅途中的溫馨美夢。

            組卷:26引用:3難度:0.5
          • 2.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筆冷靜客觀而意含褒貶的寫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瑣記》請概括其中的“褒貶”之意。
                  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么東西呀?……”
            【注】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師學堂,后因水師學堂“烏煙瘴氣”更去了礦路學堂。在憶及礦路學堂一次漢文考試的作文題《華盛頓論》之后,魯迅緊接著寫了上面一句話。

            組卷:179引用:4難度:0.8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當我面對池塘,凝視著它的時候,我可從來都不覺得厭倦。在這個綠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會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滿泥濘的池邊,隨處可見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戲著,追逐著;有著紅色肚皮的蠑螈也把它的寬尾巴像舵一樣地搖擺著,并緩緩地前進;在那蘆葦草叢中,我們還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蠶的幼蟲,它們各自將身體隱匿在一個枯枝做的小鞘中——這個小鞘是用來作防御天敵和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災難用的。
            選文出自法國昆蟲學家《昆蟲記》,這部著作的法文書名直譯為
             
            ,副標題為“
             
            ”。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松幽默詼諧,基于事實的故事情節曲折奇異。

            組卷:13引用:1難度:0.8
          • 4.勤思考,人生更廣闊。
                  走進八(上)《語文》教材,我們目睹了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結識了激勵魯迅先生繼續寫“為‘正人君子’之流所A深惡痛疾的文字”的藤野先生,感受到朱德對慈愛且B含辛茹苦的母親的殷殷情懷,還和同學一起漫步蘇州園林,欣賞一幅幅由匠師們C挖空心思凝結心血而成的完美圖畫……每次打開課本,就是享受一頓D名副其實的饕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光芒。
            (1)文中劃線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深惡痛絕
            B.含辛茹苦
            C.挖空心思
            D.名副其實
            (2)下面對這段話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你發現銀杏葉已經悄然轉黃,寒風中飄落之前會有一樹絢麗的金黃
            解說:這個句子中加點的詞分別是副詞、介詞和名詞。
            B.殷殷情懷  打開課本   柳絮飛舞   饕餮盛宴
            解說:這四個短語的類型各不相同。
            C.盡管今年桂花開得特別晚,但仍然芳香馥郁。
            解說:這是一個表假設關系的復句。
            D.我們目睹了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
            解說:這個句子沒有語病。

            組卷:26引用:1難度:0.7
          • 5.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中學生在網上閱讀的好處很多,但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            。其次,             。因為           。再次,             
            ①網上閱讀信息量大、內容龐雜,同學們很難在大量的信息中迅速篩選出有價值的東西
            ②對視力的危害很大,電腦在工作時,其顯示器會對人體產生較大輻射,從而傷害眼睛
            ③“讀網”比讀書更具有誘惑力,上癮后就更容易浪費時間,浪費金錢
            ④相對于傳統閱讀,網絡閱讀更容易處于失控狀態

            組卷:15引用:2難度:0.5
          • 6.“拆字對聯”是一種活潑精巧的對聯樣式,體現了漢字之美。下面四副對聯中不屬于“拆字對聯”的一項是(  )

            組卷:163引用:3難度:0.9
          • 7.綜合性學習。
                  材料一:日前,微博、微信中一則“提醒開車的朋友注意禮讓背橙色書包的小朋友,因為他們患有聽力障礙”的消息引發大量轉載。然而,“橙色書包”引發了部分網友及兒童權益保護專家的質疑,認為聽障兒童因此“被標簽化”。
                  材料二:自2017年10月1日起《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開始施行。《辦法》不僅放寬了無證無照經營的查處范圍,而且對查處無證無照經營的,相關部門也應當堅持查處與引導相結合、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具備辦理證照的法定條件、經營者有繼續經營意愿的,應當督促、引導其依法辦理相應證照。
                  材料三:2017年11月16日,是第22個“國際寬容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這個節日,目的是提醒我們要學會寬容、換位思考以及相互尊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去年的“國際寬容日”發表致辭時說,奉行寬容有助于消除偏見和歧視。他說,積極寬容應始于每人,始于每天。
            (1)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一中關于聽障兒童背“橙色書包”這件事的?
            (2)《辦法》實施后,管理方式與以往的“追”“趕”“堵”相比,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看待《辦法》中的相關規定的?
            (3)結合材料三,說說我們應怎樣才能做到寬容。

            組卷:0引用:1難度:0.9
          • 8.小語搜索到一幅“蜻蜓立荷”圖,請你用生動的語言幫他描述畫面的內容。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理解(41分)

          • 9.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故有名馬/不省視而竟夕不眠
            B.一或盡粟一石/一簞,一豆羹
            C.能求其千里也/又敢毒邪
            D.策之不以其/不足為外人
            (2)下列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駢死于槽櫪之間——和其他馬一塊死在相同的馬廄里。
            B.不以千里稱也——不按照“千里馬”的稱號來稱呼它。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而且想和普通的馬一樣還不能夠。
            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韓愈認為伯樂對千里馬有決定作用,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B.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是“伯樂不常有”造成的,“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那些不能正確對待千里馬的人造成的。
            C.在對待千里馬的問題上,那些不識馬的昏庸者,他們是那樣的愚昧無知,千里馬就在面前,卻不能好好對待它,反而拿起鞭子鞭打著它,并大呼“天下無馬”,這真是可笑之極。
            D.在韓愈看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昏庸行為就猶如伯樂不識馬一樣,是令他憤慨不已的。韓愈借伯樂相馬的故事,表達了他懷才不遇的憤慨之情。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10.古詩詞賞析,回答問題。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 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下列對詞作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上片主要通過對缺月、疏桐、人聲、孤鴻等事物的描寫,營造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
            B.“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是虛寫,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物我相融,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C.“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
            D.詞作托物寫懷,是詞人對人生的反省,也是對理想的堅守。
            (2)有人評價這首詞“物我交融,含蘊深廣”,請結合“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簡要賞析。
            (3)詞的上片通過描繪缺月、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氛圍。

            組卷:190引用:2難度:0.7
          • 11.閱讀《懷疑與學問》節選的文字,完成各題。
            懷疑與學問
            顧頡剛
                  ①“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③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身視察。做學問也是這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④我們對于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于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們(  )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  )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  )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  )迷信。
                  ⑥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國的大哲學家笛卡兒也說:“我懷疑,所以我存在。”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古今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          。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1)文中第⑤段括號處應依次填入關聯詞,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不管 不然
            B.不論 否則
            C.盡管 否則
            D.不論 否則
            (2)對文中所說的“懷疑精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對于傳說的話有“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
            B.對于傳說的話,都應當經過一番推敲,不應當隨便就信了。
            C.對于任何學問,都要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
            D.對于任何學說,都不能相信,必須要去親自驗證才能確認。
            (3)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④自然段作者使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對中國古代“三皇五帝”的說法進行追問,又舉出“腐草為螢”的說法進行質疑,然后得出結論。
            B.本文立論有深意,論述有理有據。第⑤段引用了孟子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名言作為分論點,并結合生活中的典型現象作具體闡釋。
            C.第⑥段“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展起來”,先從正面說理,然后從反面說理。
            D.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通達流暢,清婉雋永,自然淡雅,富含哲理。結構完整嚴密,論證層層推進,鞭辟入里,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和說服力。
            (4)如果在第⑥段畫橫線處補充一句話,下列最合適的一項是
             

            A.牛頓看到蘋果自由落地,創立“萬有引力學說”。
            B.瓦特看到水壺蓋子被蒸汽沖飛后,改良了蒸汽機。
            C.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挑戰地心說,創立日心學說。
            D.祖沖之潛心研究,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7位。

            組卷:49引用:3難度:0.8
          • 12.閱讀《川菜未必麻辣燙》,完成下面小題。
            川菜未必麻辣燙??①現如今,北京的川菜館可是不少,經營著各種源自巴蜀大地的大菜小吃。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小吃店里可以吃到麻辣燙、擔擔面、酸辣粉,一些頗具影響力的餐廳里也開始流行像水煮魚、酸菜魚、毛血旺等風格豪爽粗獷、用料威猛大膽的江湖菜,而且有相當數量的“粉絲”追捧。
            ??②提起川菜,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被麻得吐舌頭,辣得流眼淚。然而,辣椒是明代才從海外傳入中國的。四川人開始食用辣椒的歷史更晚,清代嘉慶年間的《四川通志》里都沒有關于辣椒的記載。到了同治年間,吃辣椒的風俗才在巴蜀盛行開來,而辣椒成為川菜離不開的調料則是光緒年間的事情了。早先的川菜里怎么可能有辣椒呢?
            ??③也許有朋友問了,都沒麻辣味了,還能叫川菜嗎?其實川菜的口味遠不僅是麻辣燙。在北京,有一道既不麻也不辣的川菜佳肴,不僅是曾經頗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四川飯店”的看家菜,而且至今還經常擺上“北京飯店”和人民大會堂的宴席,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開水白菜。
            ??④關于“開水白菜”的故事有好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是說周恩來總理宴請日本貴賓,席近尾聲時端上來這道開水白菜。一位女賓客看見只是一碗清水里面浮著半棵白菜心,覺得肯定寡淡無味,便遲遲沒動勺子。周總理幾次示意,出于禮貌,女賓拿起小湯匙輕輕舀了一點兒嘗了嘗。誰知,湯剛入口,那位女賓竟然立刻瞪大雙眼驚叫:“哇!太鮮美啦!”于是狼吞虎咽地喝了起來。
            ??⑤地道的川菜很少有山珍海味,但這道開水白菜卻足以鮮過山珍海味,真個是清鮮淡雅,香味濃醇,細品起來讓人感覺層次無窮。其中的奧秘全在這開水一樣的清湯里,不見一星油花,沒有半點兒懸濁。現在許多廚師做菜離不開味精、雞汁一類的提鮮調味品,結果做出的菜百菜一味。這些東西的鮮味沒有層次,細品起來單薄得很。而真正的鮮湯卻能融合百味,似淡實濃,鮮得有靈性,鮮得悠遠而深邃。
            ??⑥開水白菜的湯瞧上去清澈透明,淡若清水,卻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滋味。它是用母雞、母鴨、火腿、干貝、肘子等上好材料,經過“制湯”“掃湯”“穩湯”等一系列繁瑣的工藝,熬制七八個鐘頭加工出來的,自然是鮮美得讓人贊不絕口。湯中的白菜必選最嫩的嫩黃色白菜心,用滾燙的清湯從頂上慢慢澆淋。菜心經熱湯這么一淋,漸漸地像花瓣一樣散開了,再繼續澆,直到菜心完全熟軟。最后把白菜放入湯碗,緩緩加進新的清湯,嬌嫩的白菜漂在透亮的湯里,如一朵綻放的花朵,蘊含了詩意般的韻味。整個制作過程中,烹調者的心境必須平和舒緩,才能達到這令人驚艷的效果,而這種心境也融入菜里,一并傳遞給食客。開水白菜,多么樸實的名號!白菜本是俗物,若真叫個“高湯白菜”,反而顯得不搭調了。這道菜在北京的聲譽甚至超過了四川。烹飪是藝術,自然也就符合藝術創作的規律——揚棄,發展,新生。
            ??⑦回過頭來再說說“四川飯店”,這家店原本在西單附近的一個很氣派的四合院兒里。20世紀50年代,經周總理批準并親自命名,由郭沫若先生題寫牌匾。五六十年代,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曾到此品嘗過川菜。改革開放后,“四川飯店”更是接待過無數的各國政要。這里的飯菜可謂是地道的川菜,連主副食原料都由四川專供,干燒鱖魚、樟茶肉、豆渣鴨脯、炒豌豆尖、宜賓糟蛋等特色菜肴,都令食客贊不絕口。
            ??⑧我上中學的時候,學校緊挨著“四川飯店”,午餐經常是去“四川飯店”附屬的小吃店吃擔擔面。還依稀記得那里的擔擔面不算很辣,上面澆一層濃香的豬肉臊子。大約是由于放了一種青灰色、切成細末的川冬菜的緣故,使得那份特有的鮮美難以形容。
            ??⑨前些日子去了兩家當下頗有名氣的川菜館子,也特意點了碗擔擔面,可吃起來除了死辣就再沒什么感覺了。問及服務員:“這面里怎么沒放川冬菜呢?”服務員回答:“冬菜?擔擔面里放的是榨菜,沒聽說放冬菜的。”也許是因為我至今懷念上學時吃的擔擔面,以至于“除卻巫山不是云”。口味的記憶屬于觸覺記憶,大凡對觸覺的記憶都相當持久,相當頑固。
            ??⑩有時我心里琢磨,如果川菜簡單到只放幾根辣椒加把花椒外帶一勺榨菜這么簡單,恐怕也就進不了四大菜系了。現在一些川菜館子的菜沒有川味兒,還有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原因,就是地道的川菜用的鹽應該是自貢產的井鹽,而不是超市里買來的海鹽。鹽,才是一切味道的基礎。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卻未必每個食客都懂。
            (取材于崔岱遠的文章)(1)“味”是本文的核心,作者寫到了“口味”“百味”“韻味”。請你任選其中一“味”,結合文章內容,說說川菜的特點。
            (2)第⑥段著力描寫了開水白菜的美味。請從本段中任選一句,簡要分析其妙處。
            (3)文中第⑨段引用了元稹的詩句“除卻巫山不是云”,詩句的原意是“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別處的云都黯然失色”。請結合上下文,說說作者引用這句詩想要表達什么意思。
            (4)文章以“北京的川菜館可是不少”開頭,以“現在一些川菜館子的菜沒有川味兒”結尾,你從中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組卷:44引用:2難度:0.5

          三、作文(45分)

          • 1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一位農場主的蘋果樹品種特別好,而他周邊的蘋果樹品種卻很差。每年春天,這位農場主都會把優質的蘋果種苗分給周圍的人。大家都挺納悶,如果大家的果樹都變好了,他的果子不就賣不出好價錢了嗎?農場主卻說:“恰好相反,如果我的周圍都是劣等果樹,那么那些果樹的花粉還是會通過蜜蜂傳播到我的果園來。既然這樣,為什么不讓我農場周邊長滿優質果樹呢?”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有創意地表達真情實感。
            (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標點書寫要規范、整潔。
            (5)文中不得出現考生本人姓名及學校名。

            組卷:4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