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育新中學八年級(下)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7/4 5:0:12

          一、填空(6分)

          • 1.按要求完成填空。
            (1)
             
            ,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
             
            ,攘除奸兇。(諸葛亮《出師表)》)
            (3)
             
            ,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4)報君黃金臺上意,
             
            。(李賀《雁門太守行》)
            (5)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中表達詩人對理想境界追求的的詩句是:
             
             

            (6)秋瑾的《滿江紅》(小住京華)中抒發知音難覓的孤獨以及失意之情的詩句是:
             
            ?青衫濕!

            組卷:8引用:1難度:0.9

          二、閱讀(72分)

          • 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草記
            賈平凹
                  ①1982年10月,我去銀川,過三邊,一漠沙地。天地全然都空白了,幾十里沒有一座房,也沒有一棵樹,遠遠的地平線上,夕陽欲浮欲沉,像是妊娠,已經粘膠得成一個橢圓形
                  ②我默默地走著。先是并不留意,后來就發現眼前倏忽飄過一朵兩朵白絨團兒,溫溫柔柔的,泛著銀光,再往前走,白絨團兒竟多起來,一動腳,就繞著身子亂飛。疑心是柳絮,抬頭搜索去,四周依舊空曠;急用手去捉,手一抬,那白絨團兒卻順手而上,才抓住一團要看時,一出氣,又飛了。一時又起了風,沙塵并沒有動,但白絨團兒越發紛紛,如千萬只白色蝴蝶,升升浮浮,翩翩不能安靜。定睛看去,那白絨團兒卻原來都是從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草高不盈尺,條葉,半綠半枯,結一串串果實,如豆莢,盡都干裂;有的已空殼,在風中錚錚顫著細音;有的半合半開,形如織布木梭,里邊兩排英籽,每籽小如雞眼。四周生滿白絨,風吹絨毛如足如翅,就悠悠而去了。
                  ③我不知此草為何名,站在那里,一直等遠遠的一隊駱駝走來。問起駝峰間的牧人,回答說:這草叫佛手腫。草古怪,名字也古怪。我再問,回答是:“它怎么能不長絨毛呢?要不,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④我不禁喟然長嘆:哦,大凡塵世,任何地方都有生命的存在。漠漠邊關沙地,也是如此。而萬事萬物既有存在的生命,又都有它賴以生存的手段,環境不同,手段也相異呀!遙想竹林中的蛇可以是青色,湖水里的鵝可以毛隔水,岸上的樹可以葉子圓闊,高山的樹可以葉子尖針,可見環境好的并不足夸,環境劣的更不應自棄。再想這佛手腫長在這里,它也開花,它也結籽,雖然沒有一只蜂兒來傳遞花的愛情,沒有一只鳥來遺播籽的繁衍。生活給了它瘠貧,也同時給了它奮斗,一結籽就生出絨的翅膀,自己去謀生路了。也正是環境太不好了,它并不去以色以香誘惑蜂兒鳥兒,它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靠的是飛的力量,自然這樣可能落地而生,也可能落地而亡。要不,怎么會有這么多的白絨團兒各自在尋找自己的歸宿呢?
                  ⑤“這草很多嗎?”我問牧人。“當然很多,你再往北走,沙地上全是這種草呢。”
                  ⑥“那走過的草壩子上怎么沒這種草?”“它是苦命的,一旦綠了一片沙地,什么花草都來長了,有了蜂兒,有了鳥兒,它卻就長不成了。”
                  ⑦“它只能在沙地上長?”“要不怎么說是苦命的呢?”
                  ⑧牧人趕著駱駝走遠了,緩緩的步伐,搖奏著沉沉的鈴聲。幾朵白絨團兒飄在駱駝的身上,落在牧人的帽子上,那深深的駱駝腳窩里,也滿滿地落下了一堆了。
                  ⑨啊,荒涼的沙地上,有多少人來過,又有多少人能知道這草呢?知道的只有駱駝,只有牧人。但駱駝不懂人語,不能言語;牧人能言,但不能寫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記下此草,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1)結合上下文,說說第①段中畫線句子的作用。
            (2)談談你對結尾段中的“草可悲,草亦可幸也”的理解。
            (3)選文與《一顆小桃樹》,蘊含著作者怎樣相同的情思?

            組卷:8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
            賣炭翁 白居易??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敘事詩,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揭露了“宮市”的掠奪本質,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B.第一節寫賣炭翁勞苦悲慘的生活。“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兩句對賣炭翁的神態做了精煉傳神的描繪。
            C.第二節寫“宮使”對賣炭翁的掠奪。“半匹紅紗一丈綾”與“一車炭,千余斤”構成強烈反差。
            D.詩人對統治階層罪惡的揭露和控訴,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蘊含在情節的敘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寫中。
            (2)這首敘事詩先講述了賣炭老人“
             
            ”和“曉駕炭車”的經歷,接著寫了老人“賣炭得錢”的期望破滅之時
             
            的心情,揭露了當時
             
            的社會現實。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故有名馬/不省視而竟夕不眠
            B.一或盡粟一石/一簞,一豆羹
            C.能求其千里也/又敢毒邪
            D.策之不以其/不足為外人
            (2)下列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駢死于槽櫪之間——和其他馬一塊死在相同的馬廄里。
            B.不以千里稱也——不按照“千里馬”的稱號來稱呼它。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而且想和普通的馬一樣還不能夠。
            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韓愈認為伯樂對千里馬有決定作用,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B.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是“伯樂不常有”造成的,“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那些不能正確對待千里馬的人造成的。
            C.在對待千里馬的問題上,那些不識馬的昏庸者,他們是那樣的愚昧無知,千里馬就在面前,卻不能好好對待它,反而拿起鞭子鞭打著它,并大呼“天下無馬”,這真是可笑之極。
            D.在韓愈看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昏庸行為就猶如伯樂不識馬一樣,是令他憤慨不已的。韓愈借伯樂相馬的故事,表達了他懷才不遇的憤慨之情。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5.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題。
            【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富貴不能淫》)【乙】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丈夫之冠也,父
             

            ②往送之門,之曰
             

            ③所以心忍性
             

            于慮
             

            (2)翻譯句子。
            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甲】乙】兩文采用了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
            (4)《孟子》中的至理名言,對我們為人處事、立業治國都有很好的借鑒和警示作用,讀完【甲】【乙】兩文,你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示?

            組卷:13引用:2難度:0.7
          • 6.閱讀名著《傅雷家書》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1955年1月26日
                  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么禮物一般的等著。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來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們在會場上,一定會禁不住涕泗橫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更莫過于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其次,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想到你將來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沒有止境的進步,為更多的人更廣大的群眾服務,鼓舞他們的心情,撫慰他們的創痛,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能夠把不朽的大師的不朽的作品發揚光大,傳布到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榮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后你可以孤軍奮斗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料!孩子,從今以后,你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說得不錯,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
            (1)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大兒子(人名)成為
             
            (職業)
            (2)傅雷接到兒子的來信非常高興。高興的原因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3)傅雷在這封信中對兒子寄予了怎樣的期望?

            組卷:3引用:3難度:0.5
          • 7.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_____著上面,兩腳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在文中空白處填上相應詞語。
            (2)文段中畫橫線句采用了什么描寫手法?為什么要寫父親的穿戴?(有何用意)。
            (3)“心里很輕松似的”一句中“似的”能否去掉?為什么?

            組卷:7引用:2難度:0.5

          三、綜合題(12分)

          • 8.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 9.民以食為天,籌備組準備將“一粒米的萬年演變史”制作成系列展板。請從下面兩個階段中任選一個,借助資料包,以“稻穗”的口吻講述它的成長歷程。(不少于80字)

            【資料包】
            一粒米的萬年演變火
            時間 主要事件 意義
            10000年前 浙江浦江縣上山遺址的先民馴化野生稻 稻開始被人類種植,稻米成為重要食物。
            7000年一4000年前 河姆渡遺址、良渚遺址中發現大量碳化稻米 稻米已經成為當時人們的主要食物。
            后來由于我國南方洪澇災害嚴重等原因,稻米的痕跡消失了很久。
            唐朝時期 方便好用的曲轅犁出現 使水稻在貧瘠的土地、山地都能播種,梯田也隨之出現。南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水稻
            宋朝時期 優勢明顯的占城稻出現 一年可以種兩季,稻米產量的增加供養了更多人口,使中國人口在北宋第一次超過6000萬。
            20世紀50年代 我國首次培育出矮稈稻 矮稈稻抗倒、耐肥、高產。
            20世紀60年代 袁隆平開始進行雜交水稻研究 我國水稻產量實現第二次大突破、多次打破世界梗稻單產紀錄。技術還被推廣到世界各地。
            1996年 我國正式啟動“超級稻”研究工作 中國水稻產量不斷翻倍。大米也是全世界人們最主要的糧食。
            21世紀 水稻研究繼續發展 現在的米口感好,味道好,還富含各種營養物質。
            (選自“人民資訊”,有刪改)

            組卷:22引用:1難度:0.5
          • 10.《路遙傳》作者厚夫在中心書城、南山書城、寶安書城,連續舉辦了三場講座,與深圳讀者面對面交流路遙的“人生”。學校將于2021年10月15日下午4點,邀請厚夫在學校禮堂舉辦一場同樣的講座,請以班長的身份,(落款不得出現真實姓名)寫一則通知,告訴同學們,50字左右。

            組卷:63引用:3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11.請以“走近你才知道”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②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③內容充實,有真情實感。
            ④用規范漢字書寫,不少于600字。

            組卷:2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