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八年級(上)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請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
-
1.近日,南通市文旅部門以“觀摩紅色文化資源”為主題,倡導徒步游學的形式,引領青少年深入南通的紅色紀念館等,如南通革命紀念館、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等,深度感悟南通的紅色故事。從“在社會中成長”的角度來看,這次活動的意義是( )
①便于青少年社會身份的早日確定
②有利于青少年獲得成長的精神滋養
③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
④有利于青少年積極關心與融入社會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組卷:72引用:7難度:0.6 -
2.重慶高溫發生山火,因山火所在的位置偏僻,山路也陡,消防車和大一點的車壓根兒上不去。為了支援救火,在四五十度的體感溫度下,重慶百余位摩托“烈火少年”,響應號召,自愿站出來,一趟一趟地載著消防員們及救火物資往山上沖……網友感嘆:山火被撲滅,這群摩托車少年真是立了大功!摩托“烈火少年”的行為告訴我們( )
A.要注重社會實踐專注個人發展 B.要主動關心社會,培養親社會行為 C.要放棄個人利益實現人生價值 D.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3.拿出手機,登錄“黨史云課堂”學習平臺,點擊“百年黨史”中“南方談話: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隨著全國黨史教育的開展,各地黨建部門利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開啟了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探索了新時代“互聯網+黨史學習教育”新模式。這體現了( )
A.互聯網促進了人際交往 B.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C.網絡促進了民主政治的進步 D.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新平臺 組卷:45引用:3難度:0.8 -
4.近年來,各類謠言在網絡上傳播擴散,嚴重誤導公共輿論、損害網民權益、污染網絡環境。整治網絡謠言亂象,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心聲。面對網絡謠言,國家應該( )
A.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B.充分利用網絡后臺管理優勢,查找源頭,徹底根除網絡謠言 C.對無法辨別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長、老師或專家求助 D.打造專業化的網絡辟謠平臺,及時廣泛、精準、高效地傳播辟謠信息 組卷:34引用:3難度:0.8 -
5.乘車時要自覺排隊,依次上車;參觀游覽時,要愛護公物、文物古跡和花草樹木;觀看電影時,不能高聲喧嘩。這說明( )
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
②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
③社會秩序就只是公共場所秩序
④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
6.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實施“三孩生育政策”。以下對生育政策的調整理解正確的是( )
①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
②要堅定地維護規則
③原有的規則總是不合理的
④規則因社會的需要而改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組卷:11引用:3難度:0.7 -
7.為緩解道路交通擁堵,當前廣州部分區域的“限速”“限行”“開四停四”等交通管制,對于有車一族來講,意味著失去行車的“自由與痛快”。下列對此看法不正確的是( )
①法律是人們享有自由的唯一保障
②人們的自由是有限制的,并不是隨心所欲
③“限行”“限速”這些措施嚴重侵犯了人們的自由
④任何自由都是相對的,世上沒有絕對自由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組卷:171引用:6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3小題,共40分)
-
22.閱讀材料,分析問題
材料一:2022年9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同學們不能到學校上課,所以學校的老師開始給我們上網課,父母也給準備了上網課的設備,我和同學們在一個APP上交流學習,我樓下的鄰居哥哥也在上網課,我經常在微信上問他一些學習上的問題,我還挺喜歡上網課的生活。
(1)結合“我與社會”的知識,分析材料一中,小李有哪些社會關系?
材料二:2022年3月5日是第59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3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為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通甸革命英烈紅軍小學舉行了“志愿者最閃耀——讓學雷鋒成為一種習慣”學雷鋒志愿服務月啟動儀式。啟動儀式后,大隊輔導員帶少先隊員到通甸鎮紅色文化主題街區清理衛生,“環保小衛士”們認認真真清掃衛生,雷鋒的光輝形象更加牢牢地刻在同學們的心中,大家清楚地認識到雷鋒并沒有離我們而去,雷鋒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都是雷鋒。
(2)向“環保小衛士”們學習,你將用哪些實際行動養成親社會行為?
材料三: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迅速興起,在推動經濟社會進步、豐富網絡生活的同時,也出現了直播內容低俗、誘導觀眾“打賞”等突出問題。2022年5月7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搖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四部門聯合發布文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參與或直播打賞,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
(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為什么要限制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活動?組卷:13引用:3難度:0.2 -
23.【法不可違】
法院對一起校園欺凌案進行宣判。五名犯罪時未滿十八歲的女生,因犯尋釁滋事罪分別被判處十一個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經鑒定,受害者女生的傷情構成輕微傷。
(1)材料中五名被告人的行為屬于哪種違法行為?她們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預防犯罪】
據相關報道,校園暴力事件中,75%發生于中學生之間,而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在暴力事件的危害中,不及時有效制止或改正,很容易走上犯罪之路。
(2)校園欺凌和暴力影響惡劣,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
【善用法律】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對于校園欺凌,同學們采取的態度和應對方式有所不同,通過大數據調查,結果是:不敢聲張,忍氣吞聲,默默忍受的占37.8%;以暴制暴,以牙還牙的占17.3%;告訴老師和家長,向他們求助的占38.9%;到公安機關報警或到人民法院舉報、起訴的占6%。
(3)請你運用所學“善用法律”的知識,從遭遇校園欺凌正在進行時,和校園欺凌停止后如何應對校園欺凌為同齡人提出建議。組卷:1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