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六中高一(下)期末化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0分)

          • 1.我國提出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改善環境。碳中和是指CO2排放總量和減少總量相當。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  )

            組卷:33引用:2難度:0.8
          • 2.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不正確的是(  )

            組卷:8引用:2難度:0.7
          • 3.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22引用:5難度:0.9
          • 4.從煤、石油和天然氣中可以獲得基本化工原料。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41引用:2難度:0.7
          • 5.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25引用:3難度:0.8
          • 6.下列由實驗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實驗 結論
            A 酒是陳的香 酒在存儲過程中會生成乙酸乙酯
            B 將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終變為無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無色并且可溶于四氯化碳
            C 用乙酸浸泡水壺中的水垢,可將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強于碳酸的酸性
            D 乙醇和水都可與金屬鈉反應產生可燃性氣體 乙醇分子中的氫與水分子中的氫具有相同的活性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7.某烷烴的結構簡式如圖,其系統命名是(  )

            組卷:236引用:1難度:0.7
          • 8.某種烴與H2  1:1加成后的產物如圖所示,該烴的結構式可能有則該烯烴的結構(  )

            組卷:73引用:6難度:0.7
          • 9.下列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①CH2=CH2+Br2 
            CC
            l
            4
            CH2BrCH2Br
            ②2CH3CH2OH+O2
            催化劑
            2CH3CHO+2H2O
            ③CH3COOH+CH3CH2OH
            濃硫酸
            CH3COOCH2CH3+H2O
            ④C6H6+Br2
            F
            e
            B
            r
            3
            C6H5Br+HBr

            組卷:55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 28.I.金剛石和石墨燃燒,氧氣不足時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中放出的熱量如圖所示。

            (1)在通常狀況下,金剛石和石墨中
             
            (填“金剛石”或“石墨”)更穩定,石墨的燃燒熱ΔH為
             

            (2)已知:N2、O2分子中化學鍵的鍵能分別是946kJ?mol-1、497kJ?mol-1;N2(g)+O2(g)=2NO(g) ΔH=+180.0kJ?mol-1。NO分子中化學鍵的鍵能為
             
             kJ?mol-1
            II.2SO2(g)+O2(g)?2SO3(g) ΔH=akJ?mol-1,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1molSO2(g)完全轉化為lmolSO3(g)放熱99kJ。請回答:

            Ea的大小對該反應的ΔH
             
            (填“有”或“無”)影響。該反應常用V2O5作催化劑,加入V2O5會使圖中B點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III.由蓋斯定律結合下述反應方程式,回答問題:
            已知:①C(s)+O2(g)=CO2(g) ΔH1
            ②2CO(g)+O2(g)=2CO2(g) ΔH2
            ③TiO2(g)+2Cl2(g)=TiCl4(s)+O2(g) ΔH3
            則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ΔH=
             
            。(列出關于ΔH1、ΔH2、ΔH3的表達式)
            IV.已知Na2S2O3與硫酸的反應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研究小組為研究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設計實驗如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反應溫度 加入0.1mol/LNa2S2O3溶液的體積 加入0.1mol/LH2SO4溶液的體積 加入水的體積 出現渾濁的時間

            實驗編號
            mL mL mL s
            20 2 2 0 t1
            40 2 V1 0 t2
            20 1 2 V2 t3
            (1)實驗①②研究的是
             
            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V1=
             

            (2)實驗①③研究的是
             
            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V2=
             

            (3)t1、t2、t3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V.不同的化學反應具有不同的反應熱,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獲得反應熱數據,可以實驗測定,也可以理論推算。
            (1)在稀溶液中,強酸與強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1)時釋放的熱量叫中和熱,中和熱△H=-57.3kJ?mol-1。某化學興趣小組用50mL0.55mol?L-1鹽酸、50mL0.50mol?L-1NaOH溶液進行中和熱測定,計算結果△H=-58.2kJ?mol-1,其原因可能是:
             

            A.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后立即記錄溫度
            B.分三次將鹽酸溶液緩慢倒入NaOH溶液中
            C.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時仰視讀數
            D.誤將醋酸當成鹽酸使用
            (2)若選用硫酸和氫氧化鋇的稀溶液做中和熱測定實驗(操作無誤),測定結果△H
             
            57.3kJ?mol-1(填“>”“=”或“<”)。

            組卷:36引用:2難度:0.4
          • 29.乙醇、濃硫酸在不同溫度下可以發生不同的反應。某同學準備用如圖裝置制取乙醚(夾持及加熱裝置已略去)。

            已知:①乙醇與濃硫酸混合加熱到140℃時反應生成乙醚(CH3CH2-O-CH2CH3);加熱到170℃時反應生成乙烯(CH2=CH2);
            ②乙醚和乙醇的部分物理性質如下表:
            性質
            物質
            沸點/℃ 水中的溶解性 密度/(g?cm-3
            乙醇 78 任意比例混溶 0.8
            乙醚 34.6 難溶 0.7
            回答下列問題:
            (1)加熱前需向A中加入碎瓷片,若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沒有加入碎瓷片,應該如何處理
             

            (2)儀器B的名稱為
             
            ;裝置中B的作用為
             
            ;C中冷凝水應該從
             
            (填“a”或“b”)口進入。
            (3)實驗中發現A中溶液逐漸變黑,某同學猜測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濃硫酸有脫水性,使乙醇碳化,碳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了SO2和CO2,則D后面的三個洗氣瓶中會看到
             
            現象,證明該同學猜測正確。
            (4)若實驗中使用了20mL無水乙醇,最后收集到乙醚12mL,則該實驗中乙醚的產率為
             
            %。(保留整數)

            組卷:4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