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福建省泉州市晉江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1-20題每題1分,21-35題每題2分,35題共50分)
-
1.下列屬于內環境的是( )
A.消化管內的液體 B.輸尿管內的液體 C.淋巴管內的液體 D.汗腺導管內的液體 組卷:93引用:60難度:0.8 -
2.“醉氧”(也稱低原反應)是指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會再次發生不適應,從而出現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癥狀。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與血紅蛋白、血漿蛋白一樣,氧氣也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B.醉氧是外界環境的變化導致內環境的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 C.患者發生嚴重腹瀉后,補充水分的同時要注意補充無機鹽 D.醉氧說明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組卷:78引用:24難度:0.7 -
3.關于人體內環境中pH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正常人體血漿的pH通常維持在7.35~7.45 B.血漿中乳酸過多時,乳酸會與NaHCO3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 C.血漿中Na2CO3過多時,Na2CO3會與H2CO3結合形成NaHCO3 D.人大量喝水時血漿pH會明顯上升 組卷:5引用:7難度:0.8 -
4.用火柴棍由腳跟向前輕劃新生兒足底外側緣時,他的大拇趾會緩緩地上蹺,其余各趾呈扇形張開,該現象在6~18個月逐漸消失。下列關于該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新生兒完成這些動作屬于非條件反射 B.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控制該動作完成 C.該現象消失說明低級中樞的活動受高級中樞的調控 D.在大腦中央前回的頂部有控制腳趾運動的代表區 組卷:132引用:24難度:0.8 -
5.一般情況下,興奮在兩個神經元之間傳遞時,以下生理活動不會發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轉化 B.離子通道的開放和關閉 C.電信號和化學信號的轉變 D.神經遞質進入突觸后膜 組卷:23引用:6難度:0.7 -
6.在家兔動脈血壓正常波動過程中,當血壓升高時,其血管壁上的壓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減慢和小血管舒張,從而使血壓降低,僅由此調節過程判斷,這一調節屬于( )
A.神經調節,負反饋調節 B.神經調節,免疫調節 C.體液調節,負反饋調節 D.體液調節,免疫調節 組卷:924引用:46難度:0.7 -
7.下列各圖箭頭表示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和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組卷:168引用:108難度:0.7 -
8.圖為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X表示下丘腦,是體溫調節的中樞 B.若手術切除Z,會引起激素a和b分泌減少 C.幼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影響腦的發育 D.Y表示垂體,可分泌多種促激素和生長激素 組卷:34引用:22難度:0.7 -
9.下列有關神經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若在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方向是由左向右,則局部電流方向是:膜內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B.某人因為交通事故脊髓從胸部折斷了,一般情況下:膝跳反射存在,針刺足部無感覺 C.人受到驚嚇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在此反射弧中,腎上腺是效應器 D.在只有傳入神經元(A)和傳出神經元(B)組成的反射弧中,則當A接受刺激后,興奮的傳遞方向是:A的軸突→B的樹突或胞體 組卷:35引用:5難度:0.7 -
10.下列關于保衛人體的三道防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體的皮膚、黏膜和抗體等殺菌物質構成了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B.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淋巴細胞構成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C.保衛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不是生來就有的,主要針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D.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11.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顆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易通過肺部進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為空氣污染指數的重要指標。下列有關PM2.5的推測錯誤的是( )
A.PM2.5進入人體肺泡中即進入了人體的內環境 B.顆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質進入人體后,內環境pH仍能維持在一定范圍內 C.PM2.5可能成為抗原,可以誘發機體產生免疫應答 D.顆粒物進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屬于非條件反射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12.餐后或一次性攝入較多的糖,血糖濃度的暫時升高會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使其分泌胰島素:也會引起下丘腦的興奮,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多種內分泌腺,最終使血糖濃度保持相對穩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參與血糖濃度的調節方式有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 B.興奮在傳出神經元和內分泌腺間通過突觸傳遞信息 C.胰島素分泌增加會降低組織細胞轉運葡萄糖的速率 D.胰島B細胞接受的信號分子有高血糖濃度、神經遞質等 組卷:104引用:11難度:0.7 -
13.下列關于人體體溫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冬天走到室外后,冷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 B.人體體溫的穩定受神經、體液的共同調節 C.人體熱量的來源主要是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D.夏天,正常人體的散熱量大于產熱量 組卷:6引用:9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4題,50分)
-
38.進食可刺激胃腺細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殺滅進入胃內的細菌,這屬于機體的第
(2)哺乳動物進食時,食物尚未進入胃內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稱為頭期胃液分泌。該過程受神經調節和神經—體液調節的共同調控,如圖所示。
①胃泌素通過
②促進胃腺細胞分泌胃液的信號物質,除胃泌素外還有
(3)為探究兩種調節機制對頭期胃液分泌的影響,有人用同一只狗連續進行了以下實驗:步驟 實驗操作 4小時胃液分泌量 1 假飼 +++++++++ 2 切除胃竇,再假飼 + 3 假飼,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劑量,使胃液分泌量與步驟1相當) +++++++++ 4 只注射與步驟3相同劑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飼 ++++
①步驟2中胃液的分泌是
②步驟3的目的是
③步驟4是為了確定在神經—體液調節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復上述實驗均得到相同結果,表明在頭期胃液分泌的兩種調節機制中,組卷:38引用:2難度:0.7 -
39.圖1為細胞毒性T細胞通過表面受體(TCR)識別抗原呈遞細胞呈遞的腫瘤抗原后被激活,進而攻擊腫瘤細胞的示意圖。圖2為腫瘤細胞的一種免疫逃逸機制示意圖。腫瘤細胞大量表達PDL1,與細胞毒性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抑制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逃避細胞毒性T細胞的攻擊。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抗原呈遞細胞通過
(2)圖1中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腫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
(3)圖1中細胞毒性T細胞通過TCR只能識別帶有同樣抗原的腫瘤細胞,故發揮的免疫作用具有
(4)為阻斷圖2中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制備了抗PD-L1抗體。該抗體注入體內后通過組卷:5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