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
-
1.下面是本學期課文內容及文學常識的表述,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都是非常優美的經典散文,前者寫的是北京的春天,后者突出的是濟南冬天的特點。 B.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詳細地記敘了百草園中的樂趣,流露出“我”對百草園深深的留戀之情。 C.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以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幽默而辛辣地諷刺了統治階級的奢侈、虛偽、昏庸和愚蠢。 D.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本學期我們涉及的古代文化課文有《<論語>十二章》《呂氏春秋?穿井得一人》《列子?杞人憂天》。 組卷:4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能否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為永恒主題教育青年學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 B.驚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離世,人們自發地通過線上線下的多種方式寄托對先生的哀思。 C.閱讀的終極價值,不僅在于獲取知識,更在于讓人最終擁有一種平靜歡愉的氣質。 D.當下,我國防疫工作進入常態化階段,做好防疫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組卷:4引用:1難度:0.8 -
3.根據下面的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
(1)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jī fū
(2)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xù xù dāo dāo
(3)這也真夠huá jī
(4)她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méi kāi yǎn xiào組卷:0引用:1難度:0.5 -
4.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
(1)默寫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鄉書何處達?
(3)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
(5)表達久別重逢,幸會難得的心情時,可以引用我們本學期學過的詩句:
(6)《<論語>十二章》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直接表達了自己雖然年老體弱,但仍想守衛邊疆,報效祖國的心愿的詩句是組卷:2引用:1難度:0.8
四、附加題。
-
11.閱讀下面文段,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并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但是,我于高興之余,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這并非現在要加研究的問題。但我還依稀記得,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忤逆,對于父母,倒是極愿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桔”也并不難,只要有闊人請我吃飯。“魯迅先生做賓客而懷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闊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穩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但是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拋臉而已,到“臥冰求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鄉的天氣是溫和的,嚴冬中,水面也只結一層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樣小,躺上去,也一定嘩啦一聲,冰破落水,鯉魚還不及游過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孝感神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跡,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白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選自《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1)我幼小時對孝順的理解和看了《二十四孝圖》后對孝順的理解有哪些不同?
(2)作者描繪《二十四孝圖》上“子路負米”“哭竹生筍”等細節,你認為作者對封建孝道持有怎樣的態度?
(3)上文是魯迅小時候對“孝”的認識,請你結合下面材料及自己的經歷,談談你對孝的認識。
【鏈接材料】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組卷:8引用:3難度:0.5 -
12.閱讀周實《雁》短文,根據自己的閱讀感悟,請從不同角度進行三次批注。
①那天外出,偶爾抬頭,忽見天上有一雁陣,排成人字,正在飛過。我禁不住叫出聲來,路人也都駐足仰面。好久沒有看見過了,在這喧囂的城市上空,真的有幾十年了,沒有見過雁飛過。
②我又想起小的時候,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小學時的課文:“秋天來了,天氣涼了。一片片黃葉從樹上落下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啊!秋天來了。”
③那個時候,每個秋天,頭上都有無數的大雁,一只一只扇著翅膀,剪影一般,像勝利進軍的隊伍飄過天空,消失在那東南的云中。
④它們究竟是憑什么知道南飛的時間的呢?找到遷徙的路線的呢?難道遠方有個聲音,有種人聽不到的聲音,就像一道隱形的光線,清晰地展現在它們面前?于是,它們就沿著它飛向光明和溫暖。
⑤于是,我又覺得萬物都有自己擁有的秘密,花草蟲魚,飛禽走獸,莫不如是。若是它們失去了秘密,它們就不是自己了。
⑥我還想象自己若是也能生出高飛的雙翼,也能聽到遠方的呼喚,也能看到飛行的路線,也會立即應聲而去。
(選自2021年11月2日《羊城晚報》)組卷: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