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13 1: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題1分,共12分)說明: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下列動物中,與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合的是( )
A.渦蟲——身體呈左右對稱 B.蛔蟲——靠剛毛運動 C.水螅——有口有肛門 D.蛇——皮膚輔助呼吸 組卷:2引用:1難度:0.6 -
2.海蜇經處理后可以食用,人們在海里游泳有時會被海蜇蜇傷,這是因為海蜇的體表有( )
A.觸手 B.口 C.芽體 D.刺細胞 組卷:9引用:2難度:0.8 -
3.同學們參觀標本室時看到了如圖所示的動物頭骨,該動物最可能是( )
A.野牛 B.梅花鹿 C.野狼 D.貓頭鷹 組卷:189引用:17難度:0.6 -
4.豬肉絳蟲、血吸蟲、蛔蟲都營寄生生活,適應其寄生生活的共同特點是( )
A.身體背腹扁平 B.身體呈圓柱形 C.消化器官發達 D.生殖器官發達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5.如圖是關節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2是關節囊,能使關節更牢固 B.3中有滑液,能使關節活動更靈活 C.2是骨骼肌,能牽動骨繞關節運動 D.4是關節軟骨,能減經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組卷:7引用:4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18分)(說明:[]內填序號,河蟹處填名稱)
-
15.動物的行為有利于它們的生存和繁衍,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動物的行為復雜多樣,動物間的信息交流也各有不同。請閱讀下面兩個資料并回答問題:
資料一:在探究小白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實驗中,某組同學在迷宮的出口處放一些小白鼠喜愛的食物,將小白鼠放進迷宮入口,記錄小白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
(1)經過幾次嘗試和失敗后,小白鼠能夠直接爬向迷宮出口,這是小白鼠的
(2)探究小組的同學準備了年齡、生長情況等相同的小白鼠,繼續觀察它們走迷宮,發現它們“嘗試與錯誤”的次數不同,這說明這種行為受
(3)與蚯蚓走“T”形迷宮相比,小白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要少得多,這說明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
(4)小白鼠一旦進入空曠的地方就會設法尋找隱身處,表現出“尋墻行為”,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這種行為屬于
資料二:螞蟻是營群體生活的昆蟲,每個群體中都有蟻后、雄蟻和工蟻,蟻后的主要職能是產卵,繁殖后代;雄蟻的職能是與蟻后交配;工蟻的主要職能是筑巢、覓食、護卵、飼喂幼蟻、保衛等。
(5)像螞蟻一樣營社會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分工。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這是
(6)一只螞蟻發現食物后,會迅速返回巢穴。不一會兒,一大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點,它們靠組卷:19引用:1難度:0.4 -
16.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這一探究活動中,不同小組的同學在各自選定的環境中采集細菌和真菌。A組同學把一枚硬幣放在培養基上輕輕一按;B組同學用無菌棉棒擦拭手心,然后在培養基上輕輕涂抹;C組同學在教室打開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再蓋上蓋子,封好。下面是C組同學檢測教室里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的探究過程:
步驟一:取兩套裝有同一種培養基的培養皿,密封好,分別標記為甲、乙,并進行高溫滅菌,置于無菌環境中(圖一)。
步驟二:將甲培養皿的蓋子打開,暴露在教室的空氣中5~10分鐘,再蓋上蓋子,封好,乙培養皿不做處理。
步驟三:將甲、乙兩個培養皿同時放入37℃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后觀察實驗結果(圖二)。
分析下列問題:
(1)上述幾組同學的做法,相當于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中的
(2)圖二是C組同學的實驗結果,有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是
(3)將甲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乙培養皿不做處理,其目的是
(4)C組同學探究的問題是:
(5)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
(6)請你根據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說說在生活中儲存糧食防止發霉的方法。組卷:9引用: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