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qū)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14 4:0:2

          一、積累?運用(30分)

          • 1.學校開展“走進敦煌文化”專題學習活動,同學們積極參與。
            (1)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題目。
                  【人物】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莫高窟的守護人
                  【故事】茫茫戈壁,莫高窟靜立千年。鳴沙山麓,一代代守護人懷揣(  )熱之心,深居大漠,孜孜以求,以匠心呵護世界文化遺產(chǎn),讓莫高窟重煥光彩。
                  【點評】在敦煌市莫高窟,時間仿佛是靜止的,上千年文明被畫上了墻壁、juān             刻進了崖體,一孔石窟便是一段歷史。在這里,時間又是流動的,一批批莫高窟守護人與時間賽跑,全力搶救不斷退化的壁畫彩塑。
                  “一簞食,一瓢飲”,是守護人的真實寫照。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一批批才俊扎根大漠戈壁,在飛沙揚礫、陋室斗屋中艱苦奮斗。洞窟破敗不堪,他們徒手清沙,             ;面臨缺電缺水,他們點油燈、喝咸水,用鏡面反射出陽光,不chuò             創(chuàng)作……簡陋的工作條件,清苦的生活環(huán)境,都沒有動搖大家守護瑰寶、潛心研究的決心和熱情。
                  “擇一事,終一生”,是守護人的共同追求。一代又一代守護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了初心,以熱愛抵擋歲月流逝,用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展現(xiàn)深沉的家國情懷,zhāng             顯“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這種精神跨越時空,并不斷迸發(fā)生命力,讓文化自信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fā)芽。
            (選自《人民日報》2023年10月12日,有刪改)①根據(jù)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
             

            juān
             

            不chuò
             

            zhāng
             

            ②下列詞語中的“茍”與“一絲不茍”中的“茍”同義的是
             

            A.茍延殘喘
            B.不茍言笑
            C.茍全性命
            D.茍能如此
            ③填入語段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
             

            A.筋疲力盡
            B.頷首低眉
            C.任勞任怨
            D.殫精竭慮
            ④請你就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走進莫高窟】下面是采訪提綱,請聯(lián)系上述語段,結(jié)合你的思考,將其補充完整。
            采訪主題:走近莫高窟的守護人
            采訪目的:①
             

            采訪問題:您深居大漠、堅守敦煌文化的初衷是什么?
             

             

            (3)【我為敦煌代言】請你為敦煌莫高窟寫一句旅游廣告詞。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2.有同學在讀《昆蟲記》的過程中,把“追求與堅守”寫在筆記本上。結(jié)合《昆蟲記》整本書閱讀體驗,請你為這位同學的看法,找出一個依據(jù)。

            組卷:36引用:1難度:0.8

          二、閱讀?理解(60分)

          • 7.文學作品閱讀課,老師節(jié)選了蘇滄桑的一篇散文,請完成問題。
            會呼吸的紙      ①十月,霜降。
                  ②陽光從天窗傾瀉而下,像一場金色的雨,落在富陽元書紙古法造紙第13代傳人朱中華身上。站在浙江圖書館地下一層古籍部金色的雨里,隔著一層玻璃,他看到另一些金色的雨,落在閱覽區(qū)的仿古書柜和桌椅上。影影綽綽的光亮,清晰的咚咚咚的心跳,都仿佛來自另一個時空。
                  ③一雙戴著白手套的手,將乾隆版《四庫全書》中的一函在他眼前徐徐打開,兩百多年前的舊時光呼嘯而來。兩百多歲的書,新得跟嬰兒一樣,閃爍著玉石般的潤澤。鼻尖傳來一縷熟悉的氣息,是他已聞了四十八年的氣息,空谷、陽光、霧氣、溪流、毛竹的氣息,一張竹紙的深呼吸。
                  ④朱中華手心發(fā)熱,耳朵里嗡嗡作響,眼前飛速交疊著一些幻象——龜甲、青銅、竹簡、絲帛……荒野中,一個無名氏從一張破竹簾上輕輕揭下一層被太陽曬干的纖維物,驚異地發(fā)現(xiàn)可以在上面寫字……燈影下,一個叫蔡倫的男人,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wǎng)等原料,挫、搗、抄、烘,成全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真正的紙……船一樣的紙,承載著唐詩宋詞書法繪畫,懸浮在浩浩湯湯的時光之河……一千多年前的某個元日,北宋皇帝廟祭,風輕拂真宗手里的祭祀紙,散發(fā)著竹子的清香。這張從江南富陽跋涉千山萬水抵達京都的元書紙,在風里舞蹈,召喚著祖先、神靈,以及大地上的一切……
                  ⑤“我能把手套脫了,用手摸一下嗎?”
                  ⑥一段短暫的沉默。
                  ⑦“好。親手摸過,說不定您真能把修復紙重新做出來。”
                  ⑧輕輕觸及紙頁的一霎那,食指中指和拇指指尖上傳來絲綢般的涼滑,輕輕摩挲,則如嬰兒的臉頰,細膩里又有一點點毛茸茸的凝滯。這張消失在歷史深處的紙離他無比的近,像他失散多年的一個親人:是一個嬰兒,也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
                  ⑨陽光從屋頂?shù)乃芰吓锊奸g漏下來,將一個中年男人不高但很壯實的身影投到積水的地面上。深秋的寒意從腳底升起,他只穿著格子棉襯衣和單褲,卻一點都不覺得冷,這幾乎是他常年的衣著,砍竹、撈紙、曬紙、送貨、談生意,都這么穿。其實他最喜歡的是那套米色的唐裝,穿起來站在紙堆里寫字,很像一個文人,但他怕村里人“暈倒”,從來不穿出門。煙霧繞上他長著老繭的食指和中指,繞上鬢角的白發(fā),繞上緊皺的濃眉,擋住了他看向紙槽的目光,如時常擋在他眼前的一個個“難”。
                  ⑩朱中華相信紙是會呼吸的,有生命的,甚至相信,紙是有靈魂的。據(jù)《天工開物》記載,從一根竹子到一張紙,要經(jīng)過砍竹、斷青、刮皮、斷料、發(fā)酵、燒煮、打漿、撈紙、曬紙、切紙等七十二道工序,耗時整整十個月,像孕育一個胎兒。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承載著生死悲歡、滄海桑田,那么重,那么痛,那么美,它怎么可能頑同木石?
                  ?朱中華所有的努力,就是想用竹子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紙,讓會呼吸的紙、讓紙上的生命留存一千年、一千零一年、更多年。
                  ?可是,很難。如今的人們,往往只關(guān)注紙上的字,關(guān)注是誰的畫誰的印章,是否有名,有誰真正注意過一張紙本身,它來自哪里?如何制造的?能活多少年?誰在擔心一張紙會永遠消逝,一門古老的手藝將無人傳承,一種珍貴的精神將永遠絕跡?
                  ?如果一張元書紙開口說話,它發(fā)出的聲音,一定是水的聲音,水聲里,是比古井更深的寂寞。
                  ?他將雙手慢慢伸進紙槽,遺失在時光深處的老精魂,在紙漿水里漸漸醒來……
            (1)文中擋在朱中華眼前的一個個“難”,具體有哪些?
            (2)根據(jù)要求,給下列句子做批注。
            ①這張消失在歷史深處的紙離他無比的近,像他失散多年的一個親人:是一個嬰兒,也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這里“嬰兒”和“老人”是否矛盾?為什么?)
            ②其實他最喜歡的是那套米色的唐裝,穿起來站在紙堆里寫字,很像一個文人,但他怕村里人“暈倒”,從來不穿出門。(怎么理解“暈倒”一詞?)
            (3)文章第④段為什么要列舉眼前出現(xiàn)的一些幻象?
            (4)文章以“會呼吸的紙”為標題,有什么妙處?請簡要分析。
            (5)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說說文章最后一段的含義和作用。

            組卷:4引用:1難度:0.5

          三、表達?交流(60分)

          • 8.作文。
                  有人說:“自從放下,便找到所尋的一切。”當我們放下執(zhí)念,便能收獲自由;當我們放下抱怨,便能發(fā)現(xiàn)美好;當我們放下過往,便會不懼將來……邊走邊放下,才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請以“放下”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請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或體驗寫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組卷:6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