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市中關村中學高二(上)期中調研化學試卷
發布:2024/10/12 10:0:1
本部分共21題,每題2分,共42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下列裝置或過程能實現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是( )
A B C D 鋅錳干電池 燃氣燃燒 電池充電 火力發電 A.A B.B C.C D.D 組卷:32引用:3難度:0.8 -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放熱反應一定是自發反應 B.熵增的反應不一定是自發反應 C.固體溶解一定是熵減小的過程 D.非自發反應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發生 組卷:312引用:13難度:0.8 -
3.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進入到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下列不能作為火箭推進劑的是( )
A.液氮—液氫 B.液氧—液氫 C.液態NO2—肼 D.液氧—煤油 組卷:215引用:10難度:0.7 -
4.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確的是( )
A.等質量的硫蒸氣和硫磺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的熱量多 B.氫氣的燃燒熱為285.8kJ?mol-1,則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 C.CaCO3(s)═CaO(s)+CO2(g)ΔH<0 D.已知中和熱ΔH=-57.3kJ?mol-1,若將含0.5molH2SO4的濃溶液與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要大于57.3kJ 組卷:14引用:1難度:0.7 -
5.M與N在密閉容器中反應生成P,其反應速率分別用v(M)、v(N)、v(P)表示。已知v(M)、v(N)、v(P)之間有以下關系:2v(M)=3v(N)、v(N)=v(P),則此反應可表示為( )
A.2M+3N═P B.2M+3N═3P C.3M+2N═2P D.3M+2N═P 組卷:136引用:4難度:0.5 -
6.依據圖示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ΔH2>0 B.1molS(g)完全燃燒釋放的能量小于2968kJ C.ΔH2=ΔH1-ΔH3 D.16gS(s)完全燃燒釋放的能量為1484kJ 組卷:119引用:7難度:0.6 -
7.下列圖示與化學用語表述內容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NaCl溶于水
電解CuCl2溶液
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H2與Cl2反應過程中焓的變化NaCl═Na++Cl- CuCl2═Cu2++2Cl- 2NO2(g)?N2O4(g)
ΔH<0H2(g)+Cl2(g)═2HCl(g)
ΔH<0A.A B.B C.C D.D 組卷:39引用:8難度:0.7 -
8.已知1molH2O2分解放出熱量98kJ。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機理是:ⅰ.H2O2+I-═H2O+IO-,ⅱ.H2O2+IO-═H2O+O2↑+I-。H2O2分解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表示加催化劑后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B.①的活化能等于98kJ?mol-1 C.ⅰ和ⅱ均為放熱反應 D.ⅰ的化學反應速率比ⅱ的小 組卷:87引用:5難度:0.5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8分)
-
25.鐵的腐蝕與防護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Ⅰ.研究鐵的腐蝕
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1:將鐵粉放置于0.002mol/LCuSO4溶液中浸泡,過濾后用水洗滌
步驟2:向15.00mL1mol/LNaCl溶液(用鹽酸調pH=1.78)中加入浸泡過的Fe粉
步驟3:采集溶液pH隨時間變化的數據。
(1)第一階段,主要發生析氫腐蝕,Cu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
(2)第二、三階段主要發生吸氧腐蝕
①選取b點進行分析:經檢驗溶液中含有Fe2+,寫出Fe被腐蝕的總反應
②取b點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無明顯現象,加入稀鹽酸后立即變紅。b點Fe2+被氧化的離子方程式為
③依據b點發生的反應,分析第二階段pH升高的原因是
Ⅱ.研究鐵的防護
(3)在鐵表面鍍鋅可有效防止鐵被腐蝕
已知:Zn2+放電的速率緩慢且平穩,有利于得到致密、細膩的鍍層。
①鍍件Fe應與電源的
②向ZnSO4電解液中加入NaCN溶液,將Zn2+轉化為[Zn(CN)4]2-,電解得到的鍍層更加致密、細膩,原因是
(4)電鍍后的廢水中通常含有CN-,用如圖所示裝置除去含CN-、Cl-廢水中的CN-時,控制溶液pH為9~10,陽極產生的ClO-將CN-氧化為兩種無污染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石墨作陽極,鐵作陰極
B.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l-+2OH--2e-═ClO-+H2O
C.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H2O+2e-═H2↑+2OH-
D.除去CN-的反應:2CN-+5ClO-+2H+═N2↑+2CO2↑+5Cl-+H2O組卷:27引用:1難度:0.6 -
26.某小組探究含Cr元素的化合物間的轉化,進行如下實驗。資料:
ⅰ.含Cr元素的常見粒子:Cr2(橙色)、O2-7(黃色)、CrO5(溶于水,藍紫色,不穩定)、Cr3+(綠色)、Cr(OH)3(藍灰色,難溶于水,可溶于強酸、強堿)、Cr(OH)4-(亮綠色)。CrO2-4
ⅱ.H2O2在堿性環境中比在酸性環境中分解速率快。
ⅲ.在堿性環境中,O2不能氧化+3價鉻元素。實驗操作及現象如下:裝置 步驟 操作 現象 Ⅰ 先滴入稀硫酸至pH≈2,再滴入5滴5%H2O2溶液,振蕩 溶液橙色加深。滴入H2O2溶液后迅速變為藍紫色,有氣泡生成。稍后,無明顯氣泡時,溶液由藍紫色完全變為綠色 Ⅱ 繼續緩慢滴入10滴2mol?L-1NaOH溶液,邊滴,邊振蕩 又有氣泡生成,溶液最終變為黃色 (橙色)+H2O?2O2-7(黃色)+2H+。請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Ⅰ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CrO2-4
(2)Ⅰ中,溶液由橙色變為綠色的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Ⅱ中,繼續滴入NaOH溶液后,又有氣泡生成的原因是
(4)Ⅱ中,繼續滴入NaOH溶液后,預測有Cr(OH)3沉淀生成,但實驗時未觀察到。提出假設:在堿性環境中,+3價鉻元素被H2O2氧化。
①甲同學設計實驗證明假設成立:取少量Ⅰ中的綠色溶液,在滴入NaOH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
②乙同學進一步研究堿性環境對+3價鉻元素的還原性或H2O2的氧化性的影響,設計如圖實驗。右側燒杯的溶液中,氧化劑是
開始時靈敏電流計指針不偏轉,分別繼續進行如下實驗。
ⅰ.向左側燒杯中滴入NaOH溶液,出現藍灰色沉淀,繼續緩慢滴入NaOH溶液,靈敏電流計指針向右偏轉(電子從左向右運動),此時左側的電極反應式為
ⅱ.向右側燒杯中滴入NaOH溶液,有微小氣泡生成,靈敏電流計指針向左偏轉,左側無明顯變化。此時原電池中的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由上述實驗,Cr2與H2O2、O2-7與H2O2的氧化性強弱(填“>”或“<”):CrO2-4
酸性條件下,Cr2O2-7
堿性條件下,CrO2-4組卷:32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