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九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0/24 18:0:2

          一、尋?風度之旅(16分)

          • 1.“風度表現著一個人的文化教養,是一個人審美觀念和精神世界的凝結。”請幫助豐富“風度自來”主題展板內容,完成問題。
            書卷氣質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①                  
            (毛澤東《沁園春?雪》)
            不要輕覷了書籍對于精神的rú                  養作用。在書籍的熏陶下,濁俗可以變為清雅。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十二章)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君子的精神氣質,表現在不急不躁。他們守準則,不會mào                  然處事,無端生氣。
            報國志向
                              ,肯將衰朽惜殘年!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為庶民者,當修身養性;為國策者,當忠君報國。愛國,是一股浩然正氣。
            展板1 展板2 展板3
            坦然態度
                              ,⑤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失去和得到是一種相對的平衡,冥冥之中都是一種注定。諄諄教,銘記于心。
            堅定理想
                              ,⑦                  
            (李白《行路難》)
            這幅畫上,高懸的風帆與昂揚的詩句真是                  ,讓我們感受到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的力量。
            得體語言
            如果說文化一種教養,那么,母語就是教養的基本功,教養上的缺陷必定會在語言上體現出來。                  而這便是文字上的教養。
            展板4 展板5 展板6
            (1)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rú
             

            ②mào
             

            (2)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A.gè B.kè)守
            ②教
             
            (A.huǐ B.huì)
            (3)填入展板5橫線中的成語,恰當的一項是
             

            A.理至意明
            B.富麗堂皇
            C.間不容發
            D.相得益彰
            (4)請根據你的積累,在展板的第①—⑦處補全內容。
            (5)給下列句子排序,放入展板6,最合理的一項是
             

            ①這樣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習慣就化作本能了。
            ②舉止上的高貴風度來自平時一絲不茍的訓練和自我訓練,語言上的良好作風也是如此。
            ③一個語言粗鄙的人,我們會立刻斷定他沒文化。
            ④不用說寫公開發表的文章,哪怕只是寫給自己看的日記,都講究用詞和語法的正確,不肯留下一個不修邊幅的句子。
            ⑤一個語言華而不實的人,我們也可以立刻斷定他偽文化。
            A.④③⑤②①
            B.②①③⑤④
            C.③⑤④②①
            D.③⑤②④①

            組卷:6引用:1難度:0.5

          二、閱?風度之道(50分)

          • 2.下列對名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9引用:1難度:0.5

          二、閱?風度之道(50分)

          • 6.中國的風度,歷朝歷代皆備。北宋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時代,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那么多光照千秋的名字集中出現在這短短數十年間,他們狹路相逢,因朝廷黨爭不和而成為政敵,卻又展現了一個時代的風度。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問題。
            (一)
            ?安石,臨川人,好讀書,善屬文。曾鞏攜其所撰以示歐陽修,修為之延譽;擢進士上第,授淮南判官。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谷與民,出息以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歐陽修薦為諫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辭。修以其須祿養,復言于朝,用為群牧判官,又辭。懇求外補,知常州……于是上“萬言書”,大要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呂祖謙曰:安石變法之蘊,亦略見于此書。
            (節選自《宋史紀事本末?王安石變法》)
            【注】①傳播美名。②擢:提拔。③官吏任期屆滿。④陂塘:池塘。⑤俾:使。⑥呂祖謙:南宋理學家、文學家。
            (一)
            王安石為官和變法
            (二)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司馬光)逆疏其利害,曰:“祖宗之法不可變也。”
            (節選自《司馬光傳》)
            山村五絕(其四)
            (北宋)蘇軾
            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注】①預先。②這組詩共五首,后被指為反對“新法”,誹謗朝政的罪狀。③拄著藜木的手杖。④青苗貸款。“青苗法”是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之一。⑤強半:大半。
            (二)
            反對變法的聲音
            (三)
                  元豐間朝廷以群言論公(蘇軾)。丞相王文公(王安石)曰:“豈有圣世而殺才士者乎?”當時讞議以公一言為決。
            (節選自《太倉稊米集》卷四十九)
            【注】①讞議:議處案件。
            (三)
            是誰救了蘇軾?
            (四)
            ?“大奸似忠,大佞似信。”(《宋史?呂誨傳》)
            ?司馬光:人言安石奸邪,則毀之太過,但不曉事,執拗,此其實也。(《續資治通鑒》)
            ?蘇軾: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
            (《王安石贈太傅制》)
            (四)
            王安石變法失敗后的風評
            (1)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
            例句 解釋加點字 釋義方法
            文。
            予作文以記之。
            A
             

            B
             
            (填序號)
            【查閱字典】
            ①種類。②歸屬。③是。④同“囑”,囑托。⑤撰寫。⑥連接。
            俾新陳相 C
             
            【成語推斷】寒暑易節。
            邑人便 D
             
            【課內遷移】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3處)
            安石獨不求試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
            (3)同學們結合以上古詩文和所學,對北宋文人所展現的時代風度展開探討,請你一起加入。
                  小語:古人勤學苦讀,學而優則仕,但并不都是為了俸祿和官職,比如王安石,在材料一中提到“修以其須祿養,復言于朝,用為群牧判官,又辭。”這句話的意思是①
             

                  小文:是的,王安石淡泊名利,也為民謀利,但為什么他的變法會遭到反對呢?
                  小語:你看蘇軾在《山村五絕(其四)》中描繪的畫面:②
             
            (用自己的話表述),足以說明新法對農村造成的巨大危害。
                  小文:可蘇軾說“贏得兒童語音好”,不是夸變法好嗎?
                  小語:這句話其實是運用了③
             
            手法,是在講變法的唯一好處是讓農民學得了城市的語音,卻荒廢了農耕生產。蘇軾這種敢說真話的行為讓他身陷囹圄,差點被判死罪。
                  小文:即使知道會得罪人,蘇軾還是坦率直言,這像極了他的偶像范仲淹曾說的“寧鳴而生,不默而死。”他敢站出來為民發聲,可見蘇軾還有一顆④
             
            的心。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踐行者。
                  小語:司馬光也是如此,當得知王安石要變法,他預先陳說了變法的利弊,憂慮在前。
                  小文:話說回來,王安石變法其實也是為了挽救宋朝危機,為了黎民蒼生。只不過,變法的成功還得依靠諸多社會因素。
                  小語:原來這些文人都在盡自己的力量為大宋尋求出路,他們勤學苦讀,敢為民發聲,敢引領改革,這真是一個時代的風度啊!
                  老師:說的對。還有一點,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這些文人雖政見不同,卻彼此惺惺相惜。“君子和而不同”,這也是一個時代的風度,請結合以上古詩文談談。⑤
             

            組卷:8引用:1難度:0.5

          三、寫?風度之識(50分)

          • 7.作文。
                  本次“風度之旅”即將結束,相信你對“風度”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
                  請你以“風度”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講述經歷,可闡述觀點,也可抒發感想。
                  要求:(1)題目自擬;(2)除詩歌外,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現含考生個人真實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