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統編版: 選擇性必修上冊
          教材版本
          統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
          專題復習 溫故知新 統編版
          瀏覽次數:347 更新:2025年06月20日
          已完結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1105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2901.請概括《長征勝利萬歲》中下面文段寫了幾件事,有什么作用?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6
          • 2902.結合你對墨子的了解,從下列句子中概括墨子的形象。
            (1)“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并孔子時,或曰在其后。(《史記》)
            (2)“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跨為服。(《莊子?天下》)
            (3)“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淮南子?修務訓》)
            (4)“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
            (5)“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莊子?天下》)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6引用:2難度:0.4
          • 2903.易錯字音。
            ①怪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4引用:2難度:0.9
          • 2904.如何理解“他知道自己終于被擊垮了”“他只注意到,沒有了船邊的重負,小船行駛得那么輕快,那么平穩”這兩句話?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2引用:1難度:0.8
          • 2905.文章采用了小標題的形式,請問這種形式有什么好處?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90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律詩是在形式上比較復雜的一種體裁,它分為五律和七律,是一種通體五言或七言而格律謹嚴的八句詩(或說八行詩)。這八句詩的結構分為兩個部分,中間四句是駢偶句,必須用對仗,首尾四句是不必用對仗的,當然如果自然而然對上了也是可以的。杜甫的《春日憶李白》,這里我們如果把首尾四句連起來念,往往就正是這首詩鮮明的主題,而中間四句偶句則是豐富這個主題的;前者仿佛是骨干,后者仿佛是肌肉或枝葉。律詩中寫景的名句因此往往多出在這里,這種律詩之所以比長律好,就在于長律的偶句太多,往往產生肌肉或枝葉太多的現象,而律詩則分配得恰好。
                  可是僅僅符合了對仗的規律還并不就算是律詩,如杜甫的另一首詩《望岳》,這里中間四句也是偶句,卻叫作五古而不叫作五律,原因就是律詩還有另一條平仄的規律,而這首八句詩并不遵守,所以不是律詩。平聲包括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第一聲和第二聲,仄聲包括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第三聲和第四聲,還有古音中較為短促的入聲。平聲字較高,而且是可以拉長音的,所以比較明亮爽朗;仄聲字較低,是不能拉長音的,所以比較低徊沉郁。律詩一般都用平聲韻,其原因也就在此。由平仄均勻的起伏可以組成四種詩句。但是為了運用時更為靈活變化,在這些標準詩行的基礎上又有一條變通的法則,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說詩句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是必須遵守標準規律的,而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則無妨靈活運用,這就自然形成一種更簡化的規律,從而把四種詩句合并為兩種詩句。
                  句與句之間平仄的關系,規律是把每兩句作為一對,如果第一句的二四六是仄平仄,那么第二句的二四六就是平仄平,這字音上平仄的對仗同時又是結合字義排偶的對仗而來的;排偶的習慣是以空間對空間,時間對時間,花對草,鳥對魚,實際上是一種相近事物上的門當戶對,而平仄則是以一種相遠的姿態出現,也就是說以不同性質的聲調來對立變換;這樣就調劑了那相近的重復,不落于單調。至于每一對詩句與相鄰的一對詩句之間,則是相鄰兩句(例如第二句與第三句)的二四六完全相同;這里乃是相同性質聲調的重現,這也由于第三句在字義上是另起一聯,它與第二句的關系仿佛是跳得遠些,在平仄上就要求更為相近。所以,如果不符合這種相近的要求,就叫做“失粘”。
                  律詩就是這樣一般以對偶與平仄的講求作為它的特色。可是例如崔顥的《黃鶴樓》,格律就是不謹嚴的,但它卻是七律的杰作。據傳說大詩人李白曾經登黃鶴樓,看見眼前的優美景致,詩興大發,可是抬頭看見了崔顥的這首題詩,他想來想去也想不出更好的詩句來,最后他只得寫了兩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可見即使最好的律詩,也不一定就是平仄排偶上最嚴格的律詩。
            (摘編自林庚《唐詩的格律》)(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律詩在結構上的特征是:中間四句必須對仗,是一部分;首尾四句不一定對仗,是另一部分。
            B.平聲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第一聲和第二聲,平聲字較高,音可以拉長,所以比較明亮爽朗。
            C.律詩的平仄規律要求每一對詩句,如果排偶上相近了,那么平仄上就要相遠,反之亦然。
            D.“失粘”是指律詩中相鄰的兩句在二四六上的聲調性質不相同,平仄上不符合相近的要求。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整體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的結構,末尾舉崔顥《黃鶴樓》一詩作了補充論述。
            B.文章舉杜甫的兩首詩歌為例,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而且使文章富有學術色彩。
            C.文章在表述概念或觀點時使用“相當于”“一般”等說法,體現了作者的分寸感。
            D.第四段寫李白的故事,證明崔顥的《黃鶴樓》雖然是一首優秀的七律,但不符合審美要求。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律詩中間四句是豐富主題的,仿佛肌肉或枝葉,因此,把它刪去對詩歌是沒有影響的。
            B.通體五言或七言的八句詩,如果中間四句是駢偶句,它可能是古體詩,也可能是律詩。
            C.仄聲字較低,是不能拉長音的,不像平聲字那樣明亮爽朗,所以律詩一般不用仄聲韻。
            D.律詩的特色是一般講求對偶和平仄,但不遵循嚴謹的格律,也可以寫出律詩中的杰作。
            (4)文中第四段列舉崔顥的詩是為了證明什么觀點?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3引用:1難度:0.2
          • 2907.簡述文中聶赫留朵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的情節。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引用:1難度:0.4
          • 2908.《論語》記載了弟子樊遲三次問“仁”于孔子,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回答都不一樣。請你試著為這三次回答安排一下先后順序,并闡述理由。
            樊遲問仁,子曰:
            (1)“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2)“愛人。”
            (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4引用:2難度:0.5
          • 2909.根據課文《復活》節選部分的情節,回答問題。
            (1)文章開頭部分,對獄中其他人物對話情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2)從文中看,瑪絲洛娃的墮落是否自愿?原因是什么?
            (3)聶赫留朵夫要用自己的行為對瑪絲洛娃贖罪,這種想法是一以貫之的,還是有過動搖?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2難度:0.5
          • 2910.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含義。
            (1)當
            其無,有車之用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項王乎
             

            ③惴惴恐不
             

            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2)知
            人者智,自知者明
             

            ②則明而行無過矣
             

            ③句讀之不
             

            ④官止而神欲行
             

            (3)伐
            ①自者無功
             

            ②齊師
             

            ③此五霸之
             

            (4)復
            眾人之所過
             

            ②雖有槁暴,不挺者
             

            ③師道之不,可知矣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5引用:1難度:0.9
          login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