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統編版: 八年級下
          教材版本
          統編版 統編版(2024) 統編版五四制 統編版五四制(2024)
          年級
          七年級上 七年級下 八年級上 八年級下 九年級上 九年級下
          更多>>
          已完結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318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已完結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熱搜題專練
          瀏覽次數:157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2971.一詞多義。
            (1)
            ①弗,不知其善也
             

            學半
             

            (2)
            ①然后能自
             

            ②寒暑易節,始一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27引用:2難度:0.7
          • 2972.閱讀課文《大道之行也》,解釋下列加點詞。
            (1)選賢 與:
             
            (2)矜、寡、孤、獨、廢疾皆有所養 者:
             
            (3)男有分,女有分: 歸:
             
            (4)盜竊亂賊而不 作:
             
            (5)故外而不閉外 戶: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20引用:0難度:0.9
          • 2973.解釋下列加點字。
            (1)嘗余核舟一
             

            (2)石青
             

            (3)八分有
             

            (4)高二黍
             

            (5)如有所
             

            (6)兩膝相
             

            (7)絕彌勒
             

            (8)右臂
             

            (9)左手倚一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56引用:4難度:0.5
          • 2974.下列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46引用:1難度:0.8
          • 2975.《傅雷家書》中傅雷希望兒子成為(  )的人。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2引用:0難度:0.9
          • 2976.課內閱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只停頓一處)
            ①問所從來
            ②后遂無問津者
            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2)下列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吾欲南海 漁人甚異
            B.大驚 悟前狼假寐
            C.不足外人道也 此人一一具言所聞
            D.不復出 其心休休
            (3)下列句子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A.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B.甚矣,汝之不惠!
            C.天子為動,改容式車。
            D.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4)文中寫道:“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試著想象一下,誰在嘆惋?為何而嘆惋?
            (5)桃花源被漁人不期而遇,太守精心尋找卻迷路,為什么還要寫身為“高尚士”的劉子驥尋找未果?你能理解作者這樣寫的意圖嗎?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7引用:0難度:0.9
          • 2977.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55引用:1難度:0.5
          • 2978.背誦課文,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北冥有魚,
             
             
            ,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
             
             
            ,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
             
            。(《北冥有魚》)
            (2)鵬之徙于南冥也,
             
             
             
            。(《北冥有魚》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50引用:0難度:0.9
          • 2979.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的,所說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大家都有一支筆,有一張嘴,有什么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事實拿出來說啊!(聞先生聲音激動了)為什么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鼓掌)這成什么話?(鼓掌)
                  ①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②你出來講!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厲聲,熱烈的鼓掌)③殺死了人,又不敢承認,還要誣蔑人,說什么“桃色事件”,說什么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熱烈的鼓掌)④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殺,是李先生留給昆明的光榮!也是昆明人的光榮!(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學生為了反對內戰,遭受屠殺,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獻出了他們最寶貴的生命!現在李先生為了爭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動派的暗殺,我們驕傲一點說,這算是像我這樣大年紀的一代,我們的老戰友,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這兩樁事發生在昆明,這算是昆明無限的光榮!(熱烈的鼓掌)
            (1)歸納選文第一段的段意。
            (2)上文第二段中體現作者觀點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⑤
            (3)上文中“你”指代
             
            ,“他們”指代
             
            。末句的“兩樁事”指的是: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3引用:0難度:0.4
          • 2980.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時至今天,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為證。我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現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做主張、出主意。當時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唯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學術不可缺少,而且對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也是不可少的。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就是說,不論是研究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科學,還是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現在世界和社會的環境變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過去認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我們要自己有判斷力。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幾千年前經書里說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該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1)作者認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2)在文中,作者認為中國學生“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應該怎樣改變這種狀況?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2引用:0難度:0.9
          login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