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統編版: 八年級下
          教材版本
          統編版 統編版(2024) 統編版五四制 統編版五四制(2024)
          年級
          七年級上 七年級下 八年級上 八年級下 九年級上 九年級下
          更多>>
          已完結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815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已完結
          熱點預測 中考復習 熱搜題專練
          瀏覽次數:347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2931.修改下列病句并注明病因。
            (1)深圳地鐵十二號線能否順利完工,關系到幾萬群眾的便捷出行。
             

            (2)考前是否認真復習,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40引用:1難度:0.3
          • 2932.文學常識填空。
            (1)《馬說》是韓愈《
             
            》四篇中的第四篇。
            (2)“說”是一種文體,既可以
             
            ,也可以用來
             
            ,都是為了表明作者的見解,說明一種道理。
            (3)韓愈,唐代
             
            家、思想家、教育家,“
             
            運動”的倡導者,“
             
            ”之一。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40引用:1難度:0.9
          • 2933.家是快樂的源泉,家是避風的港灣,家是療傷的診所,家是游子的牽掛……請以“家”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要寫出自己真實的體驗和感悟。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2引用:1難度:0.4
          • 2934.課外拓展。
            【甲】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乙】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適遇牧馬童子,問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辭。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必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莊子?徐無鬼》)[注釋]①大隗(wěi):傳說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辭:謝絕。⑤奚:何,什么。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百灌河
             

            ②河伯始其面目
             

            ③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
             

            ④黃帝拜稽首
             

            (2)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河伯始旋面目 遠而無所至極邪
            B.望洋向而嘆曰 知具茨之山乎
            C.河伯欣自喜 曰:“
            D.于 吾劍之所從墜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聞道百,以為莫己若。
            ②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
            (4)從甲、乙兩文中各提煉出一個成語,然后概括河伯和黃帝身上的共同點。
            (5)請談一談從河伯或黃帝身上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1引用:0難度:0.9
          • 2935.初讀課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筆下的景物還是人物?為什么?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引用:1難度:0.9
          • 2936.拓展遷移,發散思維。
                  請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有關恐龍及恐龍滅絕的資料,互相交流,看看哪種學說自己最感興趣,并說明自己感興趣的原因。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3引用:2難度:0.7
          • 2937.閱讀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①在中國傳統教育里,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四書”之一的《大學》里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說,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用這兩個詞語描寫現代學術發展是再恰當也沒有的了。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
                  ②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便被埋沒了。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學家王陽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儒家對實驗的態度。有一天,王陽明要依照《大學》的指示,先從“格物”做起。他決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條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對著竹子硬想了七天,結果因為頭痛而宣告失敗。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
                  ④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儒家傳統的看法認為天下有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從內心領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傳給一般人。所以經書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傳之于萬世”的。經驗告訴我們,這種觀點是不適用于現在的世界的。
            (1)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端是什么?
            (2)第③段“他決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一句中,“格”的意思是什么?
            (3)第③段作者主要采用什么論證方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4)這四段文字是如何緊扣演講者的觀點的?
            (5)分析選段文字,說說作者對王陽明的態度是怎樣的。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8引用:3難度:0.6
          • 2938.也許那是來自媽媽常用的洗衣液,也許那是來自冬日街邊的烤紅薯,也許那是和你最好的朋友分享的那碗魚蛋,也許那是你哭泣時流過唇邊的淚水,也許那是一句暖人的話語沁人心田……總有一種味道讓你不能忘懷。
                  請以《味道》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8引用:0難度:0.9
          • 2939.朱世英聞晦堂“君子小有過失就被人責難,而小人終日為惡人們為何不以為然?”晦堂說:“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瑕生內,必見于外,故見者稱異;小人者,日日所作,無非過惡,又安用言之?”
                  其實,換一個思路,一切有了答案,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以“換一個思路”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13引用:1難度:0.8
          • 2940.白居易的詩歌《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結合《大自然的語言》一文內容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自然現象?以下原因正確的一項是(  )

            發布:2024/5/23 20:38:36組卷:31引用:4難度:0.7
          login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