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六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五四學制)
發布:2025/6/29 5:0:10
一、(18分)
-
1.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合乎規范的一項是( )
A.“干什么呀!”她變了臉色:“你又不是老師,憑什么批評我?” B.我不知道這條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C.昆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戲曲劇種。它雍容典雅,儀態萬方;它影響深廣,美名遠揚。 D.中秋節有很多習俗:吃月餅呀、賞月呀、賞桂花呀、喝桂花酒呀……其中賞月最受人們喜愛。 組卷:43引用:1難度:0.5 -
2.給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項是( )
①但無疑我們都能體悟得到蕩漾于整部作品中的悲憫情懷。
②這種看似平常實則并不簡單的生活,我們的時代未必經歷過。
③《草房子》是一個美好的所在,它讓讀者想起浪漫、溫馨、遙遠。
④在人際關系日趨疏遠的當今世界中,這種情懷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
⑤當翻開這本小說時,我們確實會被這樣一種氣息所籠罩。
⑥作者以優美的文筆,描繪了已經離我們遠去的小學生活。A.⑥②①④⑤③ B.③⑤⑥②①④ C.③④⑤⑥②① D.③⑥②①④⑤ 組卷:420引用:7難度:0.7 -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一個人生命不像一件襯衫,當你發現它臟了、破了的時候,就可以脫下它來補好,洗滌。 B.這就是我所尋求的,因為它對人生似乎過于美好,所以最終我還是得到了它。 C.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 D.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總把我帶回塵世。 組卷:322引用:3難度:0.6 -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誡子書》中的“書”是指書信,這是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 B.“令尊”是對他人的父親的尊稱,“家君”是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C.《聊齋志異》是清代蒲松齡所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是其書房的名稱。 D.寓言往往通過簡單的故事闡述深刻的道理。《列子》中的《穿井得一人》告訴我們不要輕信輕傳;《呂氏春秋》中的《杞人憂天》告訴我們不要為沒有必要的事情擔憂。 組卷:559引用:2難度:0.8 -
5.下列詞語書寫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沐浴 疲倦不堪 廢寢忘食 呼朋引伴 B.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跡罕至 C.急躁 煞有介事 翻來復去 人聲鼎沸 D.訣別 個得其所 混為一談 不求甚解 組卷:123引用:9難度:0.9 -
6.下列語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這次期末考試,他的成績進步很大,面對這樣的豐功偉績,他表現得很謙遜。 B.回顧巴以戰亂的報道,讓人觸目傷懷的不是死亡的人數,而是那些承載苦難的照片。 C.無論多么樂觀的人,面對艱難困苦,也難免會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 D.寫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又有什么意義呢? 組卷:32引用:1難度:0.5
二、(6分)
-
7.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①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千年的企盼?唯有西藏,那片離陽光最近的圣潔土地。
②記不清是多久以前,一個人默默地看一個介紹西藏的節目,潔凈如水晶的蒼穹、隨風流轉的白云、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虔誠撲拜的……一時間,只覺得神飛天外,不知身在何方。母親的呼喚把我的神思拽了回來。我望著驚訝得有些手足無措的母親,突然感覺有東西從眼眶中滑了下來。原來,我已潸然淚下。生平第一次知道,在遙遠的天邊,存活著一方神圣的土地。時至今日,仍記得那堵得胸口滿滿的A______與莫名的B ______。三毛說她第一眼看到撒哈拉沙漠時,竟有一種縹緲如前世鄉愁般的情思,或許就是這種感覺吧。從那以后,每次看到有關西藏的畫面,無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熱淚盈眶。
③高三時,老師曾問我們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當出色的翻譯,有人要去德國留學,有人要:成為一名高級企管……去西藏,則是我此生夙愿。是的,去西藏,圓我一生一世的夢,償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潔白的哈達,為何會承載如許的祝福與敬意;我想知道岡底斯山下沉睡著怎樣的神祇,會讓人們虔誠地用血肉之軀一步一撲地丈量對他的崇拜;我想知道雅魯藏布江蘊藏著何種魔力,能使它從千萬年前一路走來,仍如萬鈞雷霆般奔騰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奧秘,竟能孕育出如此溫情善良的人民,稚純如赤子……
④向往西藏,常有一種絲絲縷縷恍如隔世的思念,纏得我無法入眠。當我踏上那片魂牽夢縈的土地,我會如何?在雪山草地的映襯下,我定會向我永生永世的家鄉、向那亙古的神圣莊嚴,頂禮膜拜;澄澈的陽光下,閃耀著一顆純凈的心,聲聲召喚著我那在塵世中淪落的已不知歸路的靈魂。
⑤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園。三千里朝圣路,是家的方向。
(1)將“悵然”和“感動”選擇填入文中的A、B處。
A.
(2)②段“我望著驚訝得有些手足無措的母親”中,母親“驚訝”的原因是什么?
(3)與“每次看到有關西藏的畫面,無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熱淚盈眶”相呼應的句子是
(4)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舉例說明。
(5)模仿③段中的有關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寫一段話。
(6)文段中有許多含義雋永的句子,試找出其中兩個,對其作一點賞析。組卷:2引用:1難度:0.5 -
8.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小說的氣味(有刪改)
莫言
拿破侖曾經說過,哪怕蒙上他的眼睛,憑借著嗅覺,他也可以回到他的故鄉科西嘉島。因為科西嘉島上有一種植物,風里有這種植物的獨特的氣味。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說《靜靜的頓河》里,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特別發達的嗅覺。他描寫了頓河河水的氣味,他描寫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還有馬匹身上的汗味,當然還有哥薩克男人和女人們身上的氣味。他在他的小說的卷首語里說:哎呀,靜靜的頓河,我們的父親!頓河的氣味,哥薩克草原的氣味,其實就是他的故鄉的氣味。
出生在中俄界河烏蘇里江里的大馬哈魚,在大海深處長成大魚,在它們進入產卵期時,能夠洄游萬里,沖破重重險阻,回到它們的出生地繁殖后代。對魚類這種不可思議的能力,我們不得其解。近年來,魚類學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魚類盡管沒有我們這樣的突出的鼻子,但有十分發達的嗅覺和對于氣味的記憶能力。就是憑借著這種能力,憑借著對它們出生的母河的氣味的記憶,它們才能戰勝大海的驚濤駭浪,逆流而上,不怕犧牲,沿途減員,剩下的帶著滿身的傷痕,回到了它們的故鄉,完成了繁殖后代的任務后,就無憂無怨地死去。母河的氣味,不但為它們指引了方向,也是它們戰勝苦難的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大馬哈魚的一生,與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創作,其實也是一個憑借著對故鄉氣味的回憶,尋找故鄉的過程。
我喜歡閱讀那些有氣味的小說。我認為有氣味的小說是好的小說。有自己獨特氣味的小說是最好的小說。能讓自己的書充滿氣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讓自己的書充滿獨特氣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
一個作家也許需要一個靈敏的鼻子,但僅有靈敏的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獵狗的鼻子是最靈敏的,但獵狗不是作家。許多好作家其實患有嚴重的鼻炎,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寫出有獨特氣味的小說。我的意思是,一個作家應該有關于氣味的豐富的想象力。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好作家,在寫作時,應該讓自己的筆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氣味。即便是沒有氣味的物體,也要用想象力給它們制造出氣味。這樣的例子很多:
馬爾克斯小說《百年孤獨》中的人物,放出的臭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夠在黑暗的夜晚,憑借著嗅覺,拐彎抹角地找到自己喜歡的女人。
福克納的小說《喧嘩與騷動》里的一個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氣味。其實寒冷是沒有氣味的,但是福克納這樣寫了,我們也并不感到他寫得過分,反而感到印象深刻,十分逼真。因通過上述的例子和簡單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小說中實際上存在著兩種氣味,或者說小說中的氣味實際上有兩種寫法。一種是用寫實的筆法,根據作家的生活經驗、尤其是故鄉的經驗,賦予他描寫的物體以氣味,或者說是用氣味來表現他要描寫的物體。另一種寫法就是借助于作家的想象力,給沒有氣味的物體以氣味,給有氣味的物體以別的氣味。寒冷是沒有氣味的,因為寒冷根本就不是物體。但福克納大膽地給了寒冷氣味。死亡也不是物體,死亡也沒有氣味,但馬爾克斯讓他的人物能夠嗅到死亡的氣味。
當然,僅僅有氣味還構不成一部小說。作家在寫小說時應該調動起自己的全部感覺器官,你的味覺、你的視覺、你的聽覺、你的觸覺,或者是超出了上述感覺之外的其它神奇感覺。這樣,你的小說也許就會具有生命的氣息。一個有氣味、有聲音、有溫度、有形狀、有感情的生命活體。那些偉大作家的虛構作品,之所以讓我們感到真實,就在于他們寫作時調動了自己的全部的感覺,并且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了許多奇異的感覺。這就是我們明明知道人不可能變成甲蟲,但我們卻被卡夫卡的《變形記》中人變成了甲蟲的故事打動的根本原因。
那就讓我們膽大包天地把我們的感覺調動起來,來制造一篇篇有呼吸、有氣味、有溫度、有聲音、當然也有神奇的思想的小說吧。讓我們像烏蘇里江里的大馬哈魚那樣,追尋著母河的氣味,英勇無畏地前進吧。
(1)作家的創作與逆流而上的大馬哈魚的一生有哪些相似點?
(2)文中以《變形記》中人變成甲蟲的故事為例,是為了證明:
A.有自己獨特氣味的小說就是最好的小說,能讓自己的書充滿獨特氣味的作家就是最好的作家。
B.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好作家,在寫作時,應該讓自己的筆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氣味。
C.作家在寫小說時應該調動起自己的全部感覺器官,這樣,他的小說也許就會具有生命的氣息
D.虛構作品之所以讓我們感到真實,就在于他們寫作時發揮了想象力,創造出了許多奇異的感覺。
(3)下面是兩位同學讀了莫言的《小說的氣味》之后,分析討論阿來的《蘑菇》時展開的對話,請根據語境,填寫空格。
甲:阿來的《蘑菇》中有多處用嗅覺來寫蘑菇,比如:“一些薄薄的、潮濕松軟的苔蘚下還有東西拱動,慢慢地小小的蘑菇就露出油黑的面孔,一股幽香立即彌漫在靜謐的林間。”“彌漫”一詞寫幽香,好在①
乙:這個句子中不僅有真實的蘑菇的幽香,而且給我們帶來潮濕松軟的苔蘚的氣味,這不正是莫言說的另種寫法嗎?這樣的寫法有②
甲:你看這一句,“七月的第一場夜雨飄然而至,悄然而起的夜霧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四處彌漫,帶來了湍急溪流邊潮濕山巖的氣息,蘑菇幽然的香氣音樂一樣細弱地在林間蜿蜒流淌。”用音樂的蜿蜒流淌寫蘑菇的香氣,太妙了!這樣寫妙在③
乙:我讀阿來的《蘑菇》,就像莫言所說的一樣,讓人感受到作品中“具有生命的氣息”,因為④組卷:29引用:1難度:0.6 -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馬說》)【乙】張尚書①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固②請,之萬無奈,遂牽而去。未幾,馬送回,之萬怪之,詢其故,曰:“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之萬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馬。比公乘之,馴良如故。蓋此馬愿從主也。
(選自陳其元《張之萬之馬》)【注】①尚書:官職名稱。張尚書和下文的“之萬”是同一個人。②固:堅持。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同“祗(只)”,只、僅]
B.一食或盡粟一石(同“飼”,喂)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猶,尚且)
D.食之不能盡其材(才能、才干)
(2)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甲文中韓愈認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4)閱讀下面材料,給甲文中懷才不遇的千里馬提點建議。
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說:“如果你要引人注目,就要使得自己成為一棵樹,傲立于大地之間;而不是做一棵草,你見過誰踩了一棵草,還抱歉地對草說‘對不起’?”組卷:4引用:0難度:0.9 -
10.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山 中
[唐]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賈至①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
[注]①賈至曾調守到此。
(1)兩首詩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
(2)賈至在詩中抒發了哪些感情?組卷:405引用:8難度:0.5
三、(17分)
-
11.根據拼音寫漢字。
山zhài 陡qiào 竹miè yì mí máng 簡lòu huǎng hū 風餐lù sù yōu xián 晶yíng ōu gē 折sǔn 組卷:125引用:3難度:0.8 -
12.閱讀語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題目。
①
(1)請將下面的語句分別填在第①句的橫線上。(只填序號)
A.今日之中國
B.中國之今日
(2)請提取第④句的主語部分,并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3)第⑤句有一處標點符號使用有誤,請將修改意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組卷:170引用:9難度:0.7 -
13.海門某中學組織“增強愛國信念,為祖國做出貢獻”的專項主題研學活動。請你參與。
(1)你認為下列詩句中,那一句最能體現“愛國”的。
A.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B.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C.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D.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2)為了增強學生的愛國信念,學校準備請龔新寶來學校會客廳給全校學生講“愛國這一課”專題講座。現請你擬一份邀請函與一份通知。組卷:5引用:1難度:0.9 -
14.古詩文名句默寫。
“歌以詠志,詩以傳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的“組卷:1448引用:3難度:0.8
四、(6)
-
15.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全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請發揮想象,描述“甲光向日金鱗開”所呈現的畫面。
(2)尾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組卷:110引用:6難度:0.5 -
16.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完成各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 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已而之細柳軍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B.生于憂患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C.必先苦其心志 何苦而不平? D.人恒過,然后能改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A.表現在顏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
B.征驗在顏色上,發現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明白。
C.表現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
D.征驗在臉色上,發現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明白。
(3)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干,需要先經受艱苦磨煉。
B.從國家興亡和個人發展兩個角度依次論證安樂則亡、憂患則生的道理。
C.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
D.全文采用列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寫法,層層推進,結構嚴密。
(4)下列選項能證明本文觀點的一項是
A.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B.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C.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D.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組卷:27引用:2難度:0.7 -
17.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 體育活動總量與人的大腦體積和認知呈正相關,有充分的研究證明娛樂性體育活動會促進大腦健康,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活動對大腦健康的貢獻卻鮮為人知。尤其是人在家做家務時的活動與大腦健康之間的關聯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研究人員研究了社區中66名認知健康的老年人的家務勞動、大腦體積和認知之間的關聯,對參與者進行了三次評估,包括健康評估、腦結構成像和認知評估。
研究結果表明,花費更多時間做家務的老年人的大腦體積更大,預示著更強的認知健康。這提示了多做家務活可能有益于老年人的大腦健康。
科學家已經知道運動對大腦有積極影響,但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干家務活也對大腦有著積極影響。理解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如何促進大腦健康的,對于制定防止老年人認知下降和癡呆的策略至關重要。
在這項研究中,參與者被問到他們花在做家務上的時間,例如整理、打掃灰塵、準備飯菜、打掃衛生、購物、繁重的家務、院子勞動、家庭維修和護理等。進一步統計分析發現,花費更多時間從事上述家務活動的老年人的大腦體積更大。這是在海馬和額葉中觀察到的,海馬在記憶和學習中起主要作用,而額葉則涉及認知的許多方面。
對于家務勞動對大腦的積極影響,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心臟健康與大腦健康息息相關,做家務與低強度有氧運動類似,可能對心臟和血管有積極影響;其次,參與家務勞動的計劃和組織可能會促進大腦中新的神經聯系的形成,彌補表老的負面影響;第三,久坐不動被證明對健康不利,包括對大
腦健康不利,干更多家務活意味著久坐時間減少。
研究團隊表示,除了知道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以外,這項發現有助于促進老年人更加積極主動的做家務,因為家務活是日常生活中必須而且經常要做的,也更容易實現。
材料二 一直以來,運動都是追求健康的代名詞,但是高強度的運動訓練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例如運動訓練對心臟健康的益處遵循一種曲線關系,過量的運動會引起心臟的明顯不適,但至今還沒有確定最佳運動量和過量運動量之間的明確闕值。
之前的研究表明:運動訓練是激活線粒體功能的有效刺激,并可通過刺激葡萄糖攝取作為許多代謝障礙的預防性治療。然而,人的運動訓練負荷與線粒體功能、葡萄糖代謝和運動訓練的生理適應性之間的關系有待闡明。
研究人員假設在訓練負荷逐漸增加的訓練計劃中,人類受試者的運動訓練負荷與線粒體功能、葡萄糖代謝和運動訓練的生理適應性之間存在鐘形關系。為了驗證其假設,團隊招募了6名女性和5名男性健康受試者參加了為期4周的訓練干預,包括高強度間歇訓練。在最初的3周,研究團隊逐漸延長鍛煉時間,從而研究不同負荷鍛煉的生理反應。在第四周,運動負荷逐漸減少。在整個干預過程中,進行了組織活檢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以評估不同階段的代謝反應。
研究結果表明,輕度和中度的訓練能有效提高成績和生理功能,而在過度訓練階段,盡管訓練負荷增加,但身體功能指標無明顯改善。在恢復階段之后,當訓練負荷急劇減少時,人體性能達到峰值。與身體表現的動態反應相反,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無論訓練階段如何,最大耗氧量都持續增加。
此外,研究還觀察到過度訓練后線粒體呼吸減少,線粒體密度標記物補償性增加。這與運動訓練帶來的經典細胞反應(線粒體數量和呼吸能力的增加)不同。過度訓練會降低葡萄糖耐量,同時在葡萄糖負荷期間保持代謝活性。盡管骨骼肌糖原儲備增加,但過度訓練會減弱對劇烈運動的糖調節反應。另外,最高強度的訓練可導致受試者的葡萄糖耐受量及胰島素分泌水平的顯著降低,同時實驗也顯示線粒體功能受損及葡萄糖耐受量降低伴隨著Nrf2的表達降低,Nrf2是參與抗氧化防御的重要因子。最后,研究團隊還評估了世界級耐力運動員的連續血糖水平,發現與匹配的對照組相比,他們的血糖控制受損。
總之,在不破壞代謝穩態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的強化鍛煉量是有上限的。超過這個限度,線粒體部分關閉引起的對代謝健康和身體表現適應的負面影響就會開始顯現,并且在高水平的耐力運動員身上觀察到血糖控制受損現象。
(1)以上兩則材料介紹了哪些內容?請簡答。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能否刪除?為什么?
這提示了多做家務活可能有益于老年人的大腦健康。
(3)材料二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五、(50分,其中含書寫分5分)
-
18.進入初中,語文書上一單元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請你學習他們優美的語言和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也用自己的筆,用心去描繪出我們校園里美麗的秋天吧!
請以“秋天的校園,原來這么美”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材料可以選擇秋天校園里的人或事或景。內容要有詳略。
2.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并在你使用比喻、擬人的句子下面畫上浪線。
3.文章中不得出現校名、班級、人名,一旦出現一律作零分處理。
4.字數不少于650字,每少50字扣3分,扣完為止。組卷:11引用:2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