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6/30 22:0:14
一、積累與運用(24分)
-
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載著希望,乘著夢想,我們跟隨朱自清探尋春的足跡。有的人說春在潤濕的空氣里( ),【甲】有的人說春在鳥兒的宛轉的曲子里,【乙】又有的人說春在( )的笛聲里與春風流水應和著,【丙】還有的人說春就如小姑娘亭亭玉立,楚楚動人,【丁】而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截然不同。他沒有春的( ?。?,夏的粗獷,秋的( ?。?,冬的咄咄逼人,而是充滿溫情的。人們徘徊在古老的濟南,澄清的河水,秀氣的小山,藍色的天空,這些景象從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現了冬天的濟南的美麗,這真是一個理想的境界,喜愛之情花團錦簇。
(1)依次填入文段括號內的詞語讀音和字形都正確的一項是A.醞釀liànɡ 嘹亮 驕媚 靜謐nì B.醞釀liànɡ 瞭亮 嬌媚 靜謐nì C.醞釀niànɡ 嘹亮 嬌媚 靜謐mì D.醞釀niànɡ 瞭亮 驕媚 靜謐mì
A.亭亭玉立
B.截然不同
C.咄咄逼人
D.花團錦簇
(3)將“春就是一幅幅充滿古典情韻的水墨畫,美不勝收。”一句放入文段,銜接最恰當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組卷:7引用:2難度:0.8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獲得快樂,其實需要一點智慧: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①站在陌生的舞臺上,無論是生旦,還是凈丑,盡心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
②是鯉魚,就在自己的清流里盡情遨游;是雄鷹,就在自己的藍天里任性飛翔;是駿馬,就在自己的草原上自由馳騁
③減少一點欲望,減少一點苛求,不走極端,不求完美,盡力就好
④因為人的能力有大小,人的水平有高低,不必拿第一來壓自己,不用拿別人來逼自己,不要用名次來惱自己A.③④①②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組卷:267難度:0.7 -
3.下面甲、乙,丙、丁四幅書法作品,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4.在對聯中常常出現“諧音”。現有下聯“草間蚱蜢,還同不系之舟”,結合“小貼士”中的說明,你覺得作為上聯最合適的一項( ?。?br />小貼士:小蝗蟲謂之蚱蜢,小舟謂之舴艋,音似,這就是“諧音”。
A.筵上枇杷,本是無聲之樂 B.庭中青梅,未必可酸之欲 C.盤中春筍,原是無花之君 D.荷端蓮子,當為無火之實 組卷:38引用:3難度:0.5 -
5.根據語境,補寫出古代詩文名句。
(1)《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巧妙用典,發出了世事變遷、恍如隔世的感慨的詩句是:“
(4)《醉翁亭記》中“
(5)《岳陽樓記》中表現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句子是:組卷:3難度:0.5 -
6.揣摩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仿寫。要求內容出自有關課文,語意相符,句式大體一致。
初中三年的語文之旅,我們欣賞著沿途的風景,接受著心靈的熏陶,受益匪淺:漫步蘇州園林,自豪于我國園林建筑的杰出成就;走進黃土高原,驚嘆于安塞腰鼓熱烈奔放、震天動地的磅礴氣勢;登上地球之巔,組卷:57引用:2難度:0.7
二、閱讀(46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蠶與蜘蛛 ①世界上有兩種會吐絲的動物,它們吐絲,都在敘述著美麗的心境。蠶吐絲成繭后,將身子幻化其中,做了一個“能入能出”的美夢;蜘蛛吐絲成網后,置身其外,定了一個“能進能退”的戰略。它們都替自己做了精細的盤算。
②蜘蛛是肉食主義者,一出手即顯強悍,從東到西,從豎到橫,所拉的每一根絲都將置他人于死地。它選擇通風的天井,或者艷花枯枝之間,占住必經的要津,布下羅網,不怕對方不送上門來。盤算既定,就算秋風一再地把網刮破,它也陰沉沉地耐心重做。等到蛛網既成,它就在網中央逡巡,每天總是擒獲、殺戮無數,并為之躊躇滿志。
③蠶乃素食主義者,秉性保守節儉,吃桑葉時沿著葉緣掃食,連一點碎屑都舍不得浪費,涓滴不漏地吃光,所以叫作“蠶食”。它生性坦蕩,只顧自己的成長與蛻化,把粗糙的桑葉化成細韌的絲線,把臃腫的身軀化作蛹,化作能飛的蛾。它不像蜘蛛那樣今日斬獲今日享用,只顧當下的苦樂;蠶寄希望于實現未來理想,完成化蝶的夢。
④但不知為什么,古往今來的許多詩人同情蜘蛛,譏笑著蠶。有人從“網疏”“網密”上著眼,說蜘蛛結的網疏,春蠶結的網密。網密,自以為護住了身體,沒想到絲綿卻被別人用來取暖;網疏,反倒沒人去摘取,便有了享用美味的可能。所謂“密織不上身,網疏常得食”,真是令人始料不及:算計得太精的密網,反而落了個空,不如疏疏的網、似有似無,饗食無窮!
⑤又有詩人從“吐盡”與“藏腹”上著眼,同樣肚里“滿腹經綸”,春蠶全吐了出來,到死方休;而蜘蛛則用多少吐多少,腹內總是盈滿,高深莫測,令人難論長短。爽快吐盡的蠶,注定了悲劇收場,而深藏不露的蜘蛛,卻來去自如,永遠是贏家。詩人郝經這樣評論:“作繭才成便棄捐,可憐辛苦為誰寒?不如蛛腹長絲滿,連結朱檐與畫欄!”他認為蠶不如蜘蛛聰明。
⑥又有人從“藏身”反而“誤身”的角度著眼。蠶費了千絲萬縷去經營,只圖能退藏一已之身,但這世界不允許誰后退,后退的人要找個藏身之所也很難,退藏的想法往往只能“誤身”在自以為“功成”身退的時候,卻被丟到湯火之中。這本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所以曹言純才有“十日身投湯火里,不須回首笑蜘蛛”的惋惜。
⑦不過,我還是很同情蠢的。自己被投入鼎鑊,輕暖卻歸屬別人,縱使結果如此,也無怨無悔,因為蠶有著身上長出翅膀的夢想,而有些夢想本身就值得付出一切苦痛的代價。比起那個只知守在陰暗角落里,用能折射出霓虹色彩的蛛絲誘騙人,只想占人便宜,一生不知做了多少惡事卻全然無夢的現實家伙,蠶活得有意義多了!不是嗎?
(原文/黃永武,基于命題需要改寫)(1)對“蜘蛛吐絲”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蜘蛛吐絲,是為了織成網用以捕食。
B.蜘蛛吐絲,會選擇昆蟲必經的要地。
C.蜘蛛吐絲,結的網眼稀疏不易察覺。
D.蜘蛛吐絲,腹內絲滿所以生命力強。
(2)對“蠶吐絲”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蠶吐的絲來自所吃的桑葉。
B.蠶吐的絲既細密又有韌性。
C.蠶絲能被人類制成保暖品。
D.蠶吐絲只為打造藏身之所。
(3)關于作者從蜘蛛和蠶身上得到的啟示,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算計太過精明,往往會被人利用,落得空歡喜。
B.保持盈滿,深藏不露,才有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C.在弱肉強食的世界里,學會藏身才是生存之道。
D.為了夢想而甘愿付出苦痛,這樣活著才有意義。組卷:6引用:1難度:0.5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聞一多先生上課
汪曾祺 ①聞先生性格堅毅。日寇南侵,清華、北大、南開合成臨時大學(后改為西南聯合大學),在長沙少駐,將往云南。一部分師生組成步行團,聞先生參加步行,萬里長征,他把胡子留了起來,聲言:抗戰不勝,誓不剃須。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謂“山羊胡子”,而上髭濃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張聞先生的木刻像,回頭側身,口銜煙斗,用熾熱而又嚴冷的目光審視著現實,很能表達聞先生的內心世界。
②聯大到云南后,聞先生專心治學,把自己整天關在圖書館里。圖書館在樓上。那時不少教授愛起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齋名叫“猶賢博弈齋”。有一位教授戲贈聞先生一個齋主的名稱——何妨一下樓主人。因為聞先生總不下樓。
③我在西南聯大讀書時,聞先生先后開過三門課:楚辭、古代神話、唐詩。
④楚辭班人不多。聞先生點燃煙斗,打開筆記,開講:“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聞先生的筆記本很大,長一尺有半,寬近一尺,是用毛邊紙特制的。字是正楷,字體略長,一筆不茍。他寫字有一特點,就是愛用禿筆。別人用過的廢筆,他都收集起來,禿筆寫篆楷蠅頭小字,真是一個功夫。我跟聞先生讀一年楚辭,真讀懂的只有兩句“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⑤聞先生教古代神話,非?!敖凶?。不單是文學院的學生來聽講,連理學院、工學院的同學也來聽。工學院在拓東路,文學院在大西門,聽一堂課得穿過整整一座昆明城。聞先生講課“圖文并茂”。他用整張的毛邊紙畫出伏羲、女媧的各種畫像,用摁釘釘在黑板上,口講指畫,有聲有色,條理嚴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揚,引人入勝。聞先生是一個好演員。伏羲女媧,本來是相當枯燥的,但聽聞先生講課讓人感到一種美,思想的美,邏輯的美,才華的美。聽這樣的課,穿一座城,也值得。
⑥能夠像聞先生那樣講唐詩的,并世無第二人。他也講初唐四杰、大歷十才子、《河岳英靈集》,但是講得最多,也講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詩和繪畫聯系起來。講李賀,同時講到點畫派,說點畫看起來只是不同顏色的點,這些點似乎不相連屬,但凝視之,則可感覺到點與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講唐詩,必須本人既是詩人,也是畫家,有誰能辦到?聞先生講唐詩的妙悟,應該記錄下來。我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上課從不記筆記。聽說比我高一屆的同學鄭臨川記錄了,而且整理成一本《聞一多先生說唐詩》,出版了,這是大好事。
⑦我頗具歪才,善胡謅,聞先生很欣賞我。我曾替一個比我低一屆的同學代筆寫一篇關于李賀的讀書報告——西南聯大一般課程都不考試,只于學期終了時交一篇讀書報告即可給學分。聞先生看了這篇讀書報告后,對那位同學說:“你的報告寫得很好,比汪曾祺寫得還好!”其實我寫李賀,只寫了一點:別人的詩都是畫在白底子上的畫,李賀的詩是畫在黑底子上的畫,故顏色特別濃烈。這也是西南聯大許多教授對學生鑒別的標準: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歡人云亦云,只抄書,無創見。
(有刪改)(1)文章第①段說“熾熱而又嚴冷的目光”“很能表達聞先生的內心世界”,這里所表達的聞先生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
(2)文章第①段和第②段用了兩個事例來體現“聞先生性格堅毅”,請簡要概括這兩個事例。
事例一:
事例二:
(3)文章為了突出聞一多上課的風采,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4)汪曾祺為同學代筆寫的讀書報告為什么會受到聞一多的贊賞?
(5)本文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哪些特點?(答出三點即可)組卷:7引用:2難度:0.5 -
9.閱讀回答問題。
【甲】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br />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節選【乙】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①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③走。
【注】①或:有人。②志:記。③還:轉身。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說乎
②博學而篤志
③匹夫不可奪志也
④王生好學而不得法
⑤王生益慍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
(3)【乙】文中李生認為“
(4)如果從【甲】文中選一個句子作為座右銘,你選哪一句?請說明理由。組卷:8引用:1難度:0.5 -
10.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問題。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這首詩歌的前兩句點明時間、環境,描繪了一幅
(2)重章疊句是《詩經》典型的藝術特色,請簡要分析《蒹葭》這首詩中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組卷:23引用:2難度:0.3 -
11.閱讀下面名著片段,回答問題。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慳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過山,就送還你。我是個志誠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還的小人。”
羅剎又罵道:“潑猢猻!好沒道理,沒分曉!奪子之仇,尚未報得;借扇之意,豈得如心!你不要走!吃老娘一劍!”
(1)這段文字節選自《西游記》,是
(2)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西游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如果從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中,選擇其中一個作為自己的朋友,共走漫漫人生路,你會選擇哪一位?請結合小說情節和人物形象,說說你的理由。組卷:193引用:5難度:0.5 -
12.《朝花夕拾》中,魯迅提及不少他丟失了的東西:藤野先生幫“我”修改的講義、長媽媽買給“我”的木刻“三哼經”“我”上課時偷偷描畫的《蕩寇志》《西游記》的繡像……這些丟失的物品,魯迅一直念念不忘。
請你任選其中一件物品,結合文章內容,解析其背后蘊含著的情感。組卷:87引用:5難度:0.8
三、作文(50分)
-
13.作文。
??秋天的校園
??要求:①抓住秋天的景物特點描寫校園,600字左右。②運用恰當的描寫順序,如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等;運用恰當的寫作手法,如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還可調動多種感官。組卷:5難度:0.5 -
14.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進入初中,我們在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勞動、美育等課程中汲取知識、涵養德性;我們在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種類繁多的課后服務項目中鍛煉能力、塑造性格……我們度過了快樂而又美好、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少年時光,我們漸漸長成少年應該有的模樣。
請以“少年的模樣”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中心突出,感情真摯;不得抄襲,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或師生姓名;不少于500字。組卷:7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