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上海市楊浦區六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五四學制)
發布:2025/7/1 6:0:11
一、古詩文(24分)
-
1.默寫。
(1)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2)悠哉悠哉,
(3)氣蒸云夢澤,
(4)安得廣廈千萬間,
(5)
(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來鼓勵和安慰朋友,表達作者送別友人時的曠達胸襟和真摯友情的句子是:
(7)我們常常會在公園里曲折迂回的小路上,欣賞被花木濃蔭遮掩著的房屋,這讓人不禁想到了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的句子:組卷:19引用:2難度:0.5 -
2.《卜算子?詠梅》“卜算子”是這首詞的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
壬寅歲①,余游天臺石梁,四面崒者崔嵬,重者凝立,皆環梁遮囿。梁長二丈,寬三尺許,若鰲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來自華頂②,平疊四層,至此會合,如萬馬結隊,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撓必怒,怒必叫號。以崩落千尺之勢,為群磥砢③所擋秘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聲雷震,人相對不聞言語。余坐石梁,恍若身騎瀑布上。走山腳仰觀,則飛沫濺頂,目光炫亂,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將與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廣,下寺曰下方廣。以愛瀑故,遂兩宿焉。
(節選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記》)(注釋)①壬寅歲: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②華頂:天臺山峰名。③磥砢:石眾多而亂。④擋秘:阻擋撞擊。⑤拗怒:抑制憤怒。
(1)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
①雖乘奔御風(
②屬引凄異(
③為群磥砢所擋秘(
④遂兩宿焉(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自三峽七百里中 水來自華頂 B.絕??多生怪柏 哀轉久絕 C.每至晴初霜旦 至此會合 D.故漁者歌曰 以愛瀑故
①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②余坐石梁,恍若身騎瀑布上。
(4)說說(甲)(乙)兩文所寫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5)(甲)(乙)兩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處?組卷:563引用:3難度:0.6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余拏一小舟
②擁毳衣爐火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是金陵人,客此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②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B.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C.本文將記敘、描寫、議論相結合,寫出了湖心亭超凡脫俗的雪景和湖心亭的奇遇。
D.引用舟子的話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癡”情人不止“我”一個,包含了對“癡”字的稱贊。
(4)著名學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同是游西湖,請寫出選文和鏈接材料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鏈接材料】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①夢中初遇洛神②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選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記》)【注】①東阿王:曹植。②洛神:洛水的女神。組卷:12引用:1難度:0.5
二、現代文(30分)
-
5.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①讀書之樂,得于目的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書中日月長。書中有秦漢的冷月,唐宋的樂舞,明清的悲歌,將世事蒼桑人生百態盡展眼底。在有月或沒月的夜晚去會見曹雪芹,去拜訪羅貫中,去聆聽魯迅大師的教誨,瞬間完全進入了心靈被凈化的狀態。以書為伍[A]少了一分浮躁[B]多了一分清純[C]少了一分庸俗[D]多了一分儒雅。仿佛與圣賢相對而坐,聆聽教誨,感到心靈充實豐盈,思想豁然開朗。
②讀書之益,增知、獲趣、雅致。打開一部古書,猶如 一部歷史的長卷, 歷史的脈搏, 人生的甘苦;翻開一冊文學經典,如同走進一片風景勝地,詩情畫意呼之欲出,猶如置身其中。李白的孤傲,陳子昂的愁懷,魯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全都
在面前,心境與文字互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隨作者進入如詩如畫的意境。所論述的古賢今哲廣泛空間,縱橫萬里,上下千年,讀之益人心智,發人深省,陶冶性情。
③讀書之喜,結交良師益友。【甲】書是良師,讀舊書如見故人,看新書如遇新知。【乙】以書為師,似與先賢對話,如同今哲低語,以明凈的心靈與智者娓娓道來,忘記了一切得失榮辱,有的只是一份恬淡求知的心境,一份祈求解讀的人生心靈,心緒得到安詳寧靜。【丙】書又是益友,當你痛苦時,書給你撫慰;當你困惑時,書給你解疑。【丁】
(1)下列加點字的字音和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A.蒼桑
B.教誨(huì)
C.浮躁
D.豐盈(yíng)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A.展開 聆聽 品嘗 出現 B.描繪 諦聽 品嘗 呈現 C.描繪 聆聽 咀嚼 出現 D.展開 諦聽 咀嚼 呈現
以書為伍[A]少了一分浮躁[B]多了一分清純[C]少了一分庸俗[D]多了一分儒雅。
A.。
B.,
C.;
D.,
(4)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修改,正確的一項是
所論述的古賢今哲廣泛空間,縱橫萬里,上下千年,讀之益人心智,發人深省,陶冶性情。
A.所論述的古賢今哲廣泛空間,縱橫萬里,上下千年,讀之益人心智,發人深省,熏陶性情。
B.古賢今哲所論述的廣泛空間,縱橫萬里,上下千年,讀之發人深省,益人心智,陶冶性情。
C.古賢今哲所論述的廣泛空間,縱橫萬里,上下千年,讀之發人深省,益人心智,熏陶性情。
D.古賢今哲所論述的廣泛空間,上下千年,縱橫萬里,讀之益人心智,發人深省,陶冶性情。
(5)將“與書為伍,如有良師益友指路導航,目光可以穿越歷史的漫長隧道,徹悟人生的真諦。”一句還原到第③段中,最恰當的一處是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組卷:50引用:3難度:0.5 -
6.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夏
梁衡 ①夏天到了。
②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汽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huá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做著最后的沖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間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⑤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yì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1)根據拼音寫漢字。
①春huá秋實
②閑情yì致
(2)第③段中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
(3)通讀全文,說說作者筆下的“夏”有哪些特點。
(4)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③段說夏天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是因為夏天正當春華秋實之間,成熟的正在豐收,未成熟的正在蓬勃生長。
B.第③段作者明寫繪畫用色的道理,暗含了對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贊美。
C.第④段由景及人,通過寫農民的勤勞忙碌來抒寫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機的真正力量源泉。
D.第⑤段結束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與文章開頭照應。
(5)第⑤段寫歷代文人對春花秋月的贊美有何作用?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組卷:7引用:2難度:0.5
三、名著閱讀(6分)
-
7.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節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備——白帝城托孤(《三國演義》) B.武松——倒拔垂楊柳(《水滸傳》) C.簡?愛——做家庭教師(《簡?愛》) D.孫悟空——大鬧天宮(《西游記》)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
8.“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是清朝文學批評家毛宗崗對《三國演義》中關羽的贊譽。小說中,下列哪個人物也當得起這樣的評價?說說你的理由(50字以內)。
A.趙云 B.呂布 C.諸葛亮 D.劉備。組卷:27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4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長是奇妙的旅程,每個人的內心都在這旅程中不斷變化,有喜悅,有憤怒,有憂傷,有快樂……,生活的酸甜苦辣,世界的紛繁復雜,有多少事,多少想法藏在你的心里?
請以“心事”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結合自身經歷,寫出真情實感;(2)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班名和地名;(3)字數不得少于600字。組卷:3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