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武威三中聯片教研九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7/1 9:0:14
一、積累與運用(共49分)
-
1.1925年,梁啟超于《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生同學錄》上題寫了下面的詞,勉勵大家珍惜時間,勇于承擔歷史使命。請賞讀這幅書法作品,將其內容用楷體正確、規范地書寫在田字格內。
組卷:1引用:1難度:0.9 -
2.你是否具備新聞寫作的基本素養,是否是報社需要的人才呢?請你完成以下文字文學素養檢測吧!
_______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沖 通訊員 楊燚鋒 陸怡 孫亞玲 編輯 潘駿??10月13日,2023寧波旅游節暨寧波國際旅游展開幕式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市民們翹( ①)首以盼的2023寧波旅游節主干活動就此拉開序幕。重點推出寧波國際旅游展、“百縣千碗?甬菜百碗”廚王爭霸賽、愛心旅游直通車等zhānɡ( ②)顯寧波特色的活動。市民游客可以享受空中文化體驗之旅,云中líng( ③)聽寧波故事;觀看競技海鮮網紅菜賽事,品味舌尖上的寧波味道;逸舟夜游甬城,驚詫三江匯流的奇觀。未來三天,我們將相聚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碇港,聽七千年前河姆渡邊悠悠骨哨的回響。一起在寧波國際旅游展中尋海絲文化、享海灣風情、品海鮮美味,感悟“旅游,讓生活更美好”的真諦。
(改編自《錢江晚報》)
(1)請補充上述文字中的字音與字形。
①翹
A.qiáo
B.qiǎo
C.qiào
②
③
(2)請給這則新聞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5字)。組卷:5引用:1難度:0.5 -
3.下列各組詞語中,漢字書寫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制裁 鮮妍 付庸風雅 言不及義 B.旁鶩 秘訣 自慚形穢 富麗堂皇 C.飄逸 濡養 彬彬有禮 鳩占雀巢 D.廣袤 劫掠 相得益彰 忸怩作態 組卷:7引用:1難度:0.8 -
4.【病句辨析】下列句子摘抄自某同學的影評,其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①歷史劇《覺醒年代》形象地再現了新文化運動時期風起云涌的歷史畫卷。②這部劇之所以大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它沒有對歷史人物進行臉譜化的塑造,而是比較嚴謹地依據時代背景和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群像。③這部劇的成功說明只要打破束縛,多接地氣,才能產生觀眾喜歡的好作品。④希望創作者用更多優秀的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A.① B.② C.③ D.④ 組卷:78引用:3難度:0.9 -
5.下列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在初三年級組織的語文“二診”考試中,部分學生答卷書寫潦草,錯別字連篇,老師們心急如焚,而學生卻對這些問題不以為然。 B.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每位共產黨員都必須堅持原則,保持純潔的黨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絕不能首鼠兩端,更不能見風使舵。 C.在我國第二艘航母的設計建造過程中,工程師們充分發揚鍥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個又個難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D.為探明我國天然氣的儲量,廣大地質工作者不畏嚴寒酷暑,走遍千山萬壑,獲得了大量的數據,為后期的開采利用奠定了基礎。 組卷:513引用:7難度:0.7 -
6.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下列各項中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當于“您”,表示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C.“君與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D.“小弟”是稱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兒”是稱呼自己的兒子。 組卷:999引用:5難度:0.7 -
7.下列句子組成語段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舒緩的音樂能減緩脈搏、心跳及呼吸速度,降低血壓并放松肌肉,使緊張情緒得以緩解。
②大自然音樂由自然韻律組成,比如淅淅瀝瀝的雨聲,叮咚纏綿的泉水聲,千回百轉的鳥鳴聲等,給人純凈、一塵不染的感覺,讓人身臨其境,喚起心中美好的感覺。
③其次,與人的身體產生“互引作用”,就像產生了共振。
④大自然音樂,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呢?首先,引發回憶和聯想。
⑤而這種頻率的腦電波是大腦處于平靜放松狀態下的理想波動頻率。
⑥另外,聆聽自然聲音,如流水聲,能誘發大腦產生更多的α腦電波。A.④①⑥③⑤② B.②⑥④①⑤③ C.④②③①⑥⑤ D.②⑤③①⑥④ 組卷:44引用:4難度:0.8 -
8.下列各組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風箏(zhēng) 嗡嗡(wēng) 安適(shì) 發髻(jì) B.應和(yìng) 嘹亮(liáo) 澄清(chéng) 窄(zhǎi) C.抖擻(dǒu) 醞釀(yùn) 健壯(jiàn) 害羞(xīu) D.肌膚(fū) 寬敞(chǎng) 空靈(kōng) 毯(tǎn)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9.名著閱讀。
那個謳歌土地
謳歌太陽的詩人
走了走了
那個大堰河的兒子
那個土地的兒于
走了走了
他的詩沒有走
還留在我們的心頭
趕也趕不走——趙春華(1)這首詩中寫到的詩人是
(2)下面對《艾青詩選》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A.《礁石》中“含著微笑,看著海洋”的礁石,象征著堅韌不拔、高傲自負的人們。
B.從“活著就要斗爭,在斗爭中前進”可以體會到詩人對革命的崇高熱情、不懈努力,以及為革命奉獻生命的偉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沒有來臨,把能量發揮干凈”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贊嘆、贊賞,以及奉獻自己、貢獻力量的偉大情懷。
D.“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E.在《盆景》中,塑進了盆景痛苦的形象,為的是塑造那個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當然,這是藝術的再現。詩人是通過對盆景的間接描繪描繪來實現的。組卷:14引用:1難度:0.5 -
10.班級開展“我愛科技?樂享生活”綜合實踐系列活動,本次聚焦“一次性產品消費”,請你參與。
【活動一:走訪社區】鄰居楊阿姨說,家中的老人生病住院,在外地工作的女兒主動從網上為她買來口罩、酒精濕巾、餐具、紙尿褲、馬桶墊、蒸汽眼罩……這些一次性產品幫她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也幫她熬過了辛苦陪床的時間。此后,她發現一次性用品遠不止上述那些,廣泛涉及衣食住行、醫療等各方面,已被大家普遍接受。她覺得太浪費了,女兒卻覺得性價比不錯。女兒還說,如果大家都不用,該有多少人失業呀。
【活動二: 】《科學大眾》刊載:一次性筷子制作過程中須經過滑石粉打磨、硫磺熏蒸、雙氧水漂白,所以使用過程中遇熱會釋放硫磺,侵蝕呼吸道黏膜并對消化道造成腐蝕。一次性用品過了保質期很可能滋生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等。我國每年大約使用450億雙一次性筷子,需占用林地約184萬畝。一次性筷子、外賣塑料盒、塑料袋等的處理,直接或間接地污染了大氣、水、土壤。我國每年如果減少一次性筷子使用量的10%,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3萬噸。
【活動三: 】如何處理使用過的一次性產品呢?同學們來到當地化工廠請教工程師,了解到我國目前主要采用填埋或焚燒的方式。不過有的一次性用品可以回收制成其他物品,從而循環使用。例如:現在很多飲料瓶是由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回收處理后可成為地毯、船帆等許多產品的原材料,5個PET飲料瓶就可以做一件T恤衫。
(1)請仿照【活動一:走訪社區】的命名方法,為活動二、三命名。
活動二:
活動三:
(2)你參加了班級的辯論賽,辯題為“‘一次性產品消費’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請寫出你的觀點并陳述理由。
(3)“小貼士”是一些小的提示、幫助、建議、小竅門等。你準備在家中張貼一張“一次性產品”使用小貼士,請對其內容進行設計。
①
②
③
(每條不超過12個字)組卷:84引用:3難度:0.5 -
11.默寫。
(1)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表達戍邊將士“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衛國志向的句子是:“
(2)詞原來是配合音樂歌唱的歌詞,又稱“長短句”。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
(3)在浩瀚如海古詩歌中,處處能聽見“報國建功”的鏗鏘之音,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一寄之》中“
(4)《滿江紅》(小住京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表達詞人因悲嘆無知音而落淚的語句是“
(5)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寥廓的意境與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組卷:25引用:1難度:0.8
二、文言文閱讀(共13分)
-
1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
(出自《萬事莫貴于義》)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不若手足之貴也
④予子冠履
(2)下列各組句子加點詞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B.所欲有甚于生者/萬事莫貴于義
C.故不為茍得也/必不為。何故?
D.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呼爾而與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萬事莫貴于義也。
(4)兩文都很推崇“義”,請選出下列最符合“義”的品質的一組
①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5)甲文用“舍魚而取熊掌”論證了“組卷:560引用:2難度:0.5
三、詩歌鑒賞(共6分)
-
13.閱讀《飲酒》(其五),完成問題。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在“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詩人寫到了①
(2)關于陶淵明《飲酒》(其五),蘇軾這樣評述:“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你同意蘇軾的說法嗎?說說你的看法。組卷:83引用:3難度:0.3
五、現代文閱讀(共22分)
-
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成由節儉敗由奢 ①儉,即節儉,不靡費。因為節儉,所以清心寡欲,沒有貪念,心地坦蕩,正氣長存。儉,猶如一面鏡子,映出了國與家的興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敗。
②首先,儉可以治國。墨子有言:“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導節儉,看到臣子送他的鏤金床,非常氣憤,說:“這與后蜀亡國之君孟昶用金銀裝飾便壺有什么區別?”立刻命人將它搗毀,又說:“即使富有了,又豈能放縱?即使顯貴了,又豈能奢侈?”一國之君,抑奢倡儉,上行下效,節儉之風由此盛行全國,明朝國勢日益昌盛。
③其次,儉可以持家。司馬光在家訓中,把勤儉節約當作教子的第一要務。他在《訓儉示康》中告誡兒子:“有德者皆由儉來。”漢朝的楊王孫雖然家境富有,卻對當時大辦喪事的陋習深惡痛疾,在病重時立下遺囑:“吾以羸葬(羸葬:不用衣衾棺槨下葬),將以矯世也。”他用裸葬自己的行為樹立了節儉的家風。以儉教子,家風淳正;以儉治家,家業興旺。春秋時期的齊相晏嬰,用一生書寫了“儉樸”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飯,上朝時乘坐的是劣馬拉的破車,卻婉言謝絕了景公賞賜他的駿馬豪車。他身居高位,卻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儉樸,“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儉能興家;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侈能敗家。可見,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與能否厲行節儉息息相關。
④再次,儉可以修身。“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龍崇尚節儉,把“儉以成廉,侈以成貪”當作自己的座右銘。為官幾十年,他始終保持兩袖清風的清廉本色。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時,他常年布衣蔬食,被當地民眾戲稱為“于青菜”。他儉約不貪,克己修身,以節儉的行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觀當今落馬的那些貪官,有多少人因為生活奢侈,滋生貪欲,總覺得錢不夠花,而伸出貪婪的雙手,最終走上腐敗的不歸之途。這正應了顏真卿所說的“不節則志傾”。
⑤一個國家弘揚節儉之風,就會風清氣正,長治久安;一個家庭傳承節儉之風,就會興家立業,蒸蒸日上;一個公民保持節儉本色,就會一身正氣,受人敬重。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
(原文有改動)(1)請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2)請寫出本文的論證思路。
(3)選文第④段畫線句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4)選文第②~④段的順序可否顛倒?為什么?
(5)下面兩則材料哪一則適合充當選文第②段的論據?說說理由。
【甲】隋煬帝依仗國力富強,驕奢淫逸,大興土木。開鑿大運河后,為了出游更舒適方便,他特意建造了高大華麗的“龍舟”。每次出游,他都要帶著數十萬隨從,還下令沿途百里內的百姓都要貢獻食物,勞民傷財。他的奢靡激化了階級矛盾,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終亡國。
【乙】清代和珅,憑借乾隆的信任和手中的權力,肆無忌憚地索取賄賂,盜竊國庫,財富多到了難以統計的程度,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嘉慶即位后,和珅被繩之以法,身敗名裂。組卷:360引用:5難度:0.7 -
15.芭蕉和父親潘云貴??①小時候,我常認錯一些事物,比如幼年在超市水果架上第一次看見香蕉,才知道自己之前吃的都是芭蕉。
??②果皮青澀的芭蕉不能立即吃,需要存放在米缸中一段時日,等它熟透后才能入口。母親愛干凈,見我摘回的芭蕉沾著許多灰塵,便用帕子認真擦拭表皮,之后再放入米缸,在白花花的米缸內挖出一個坑,將芭蕉埋入,再用白米覆蓋,堆了一層又一層,像藏起一個又一個苦澀的秘密。過了三四天,芭蕉就有些熟了,若是嘴饞,也能嘗嘗了,雖仍有些澀味,但舌尖多半品到的已是甜了。
??③那時常和我搶芭蕉吃的是父親。
??④父親吃芭蕉的速度非常快,我剛用小手剝開皮,正想對他得意一笑,卻見他喉嚨一滾,一根芭蕉頓時不見蹤影。接著,父親又看向眼前余下的芭蕉,我立即用手護住。父親那雙水牛似的大眼睛一轉,便有想法了,學著《西游記》中豬八戒偷吃人參果時說的話,跟我說:“剛剛吞得急,忘了是什么味道了,再吃一根,好嗎?”我噘著嘴巴,不理他。他又央求,我便扯下一根最小的給他。
??⑤父親耍賴皮,憑著自己力氣大,一把奪走我手里所有的芭蕉,我哇哇大哭起來。母親聽到哭聲,急忙進屋,將父親責罵一通,父親像小孩一般挨著批評,順道遞了個眼神過來,示意都是我害的。我擦干淚花被他逗笑了。
??⑥父親那時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爸爸,卻仍像個男孩,少年心性還未泯滅。
??⑦再長大些,我們家如一艘擱淺的船,泊于生活的泥沼,父親似乎一夜之間成熟起來。因封山管制,無法再上山采石,村里眾多石匠都失業了,父親也是其中一個。在那個微涼的黃昏里,他一直蹲在家門口,鴿群盤旋,他沒忍住哭了出來,直到見我們放學回來,隨即擦掉淚花,站了起來。那天過后,父親臉上的笑容,像一條條的魚被日子漸漸捕光。
??⑧為了減輕負擔,身體瘦弱的母親開始到街上擺攤賣食雜,整日起早貪黑,面容愈發憔悴,而父親也因暫時找不到工作,便跟著母親一道早出晚歸做這小本生意,擱淺的船暫時又駛進了生活的海洋。
??⑨高考那年,我的情緒反復無常,整個人像一匹陷入荒漠找不到方向的駱駝。深夜,我埋頭于無止境的作業里,窗外的棚布被敲擊得噗噗直響,我的情緒糟糕透頂。如將自己囚禁于籠中,那種壓抑感使我掙扎起來,奔到陽臺上淋著大雨,似乎才舒服些。
??⑩父親見狀,如一只老鷹撲過來,將我護在他的翅膀下。用那雙布滿繭子、粗糙的手幫我擦眼淚,說:“有爸爸在,堅強點兒,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現實境況將人逼至死角,我束手無策,幸好有父親在,給我溫暖和力量,使我足以在那年六月一一還擊。
???在之后的人生路上,我漸漸離開父親,獨自奔波。時常被這世界欺凌,碰過壁,受過傷,只能一個人熬過四季的諸多時辰。
???讀大學時,讓我難以忍受的是室友們經常玩鬧到深夜和每晚此起彼伏的呼嚕聲,這如山壓在我胸口,想到拖著行李箱離開家那天,在心里對自己說的話:“19歲了,不許再依賴父母,必須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世界!”不久后,我搬出了學校寢室,一個人來回折騰,處理好所有事情。在簡陋的出租屋里,我將一株綠蘿擺放好后,看著屋內的布置和鏡子中的自己,感慨萬分。
???工作后,有天帶著學生們外出采風,卻在重慶解放碑迷路了,中途還收到領導因我一次課上的無心之失發來的處罰通知。當時,無助的我一抬頭就看到高樓如巨人般屹立在面前,心里想著:所有的過往都已回不去了,多希望父親能來拉我一下……那個夜里,支撐我帶著學生們匆匆奔向重慶北站的,是想到父親身上對他的孩子的愛與責任感。我看著學生們的瞳孔里那一道自己的身影,像望見了父親曾經的樣子。
???回憶起幼時被放入米缸的芭蕉,為了成熟,進入黑暗,經過溫度的起伏、壓力的考驗,最終抵達我們舌尖。它們用最后的香甜表達著對自己這一路成長的感謝。
???一想到這世間所有的草木都在歲月的園中瓜熟蒂落,總覺得父親會站在某一棵芭蕉樹下,等我前來,把這些在風雨中長好的果實一一放到我手里。
???他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跟我搶奪這些芭蕉,也不會再把我弄哭,而是認真挑出表皮已顯金黃的幾根芭蕉給我,并輕輕說道:“吃吧。”
???父親嘴角微微上揚,笑容里種滿了陽光和風。
(1)本文記敘了有關父親的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2)請按要求,賞析文中畫線句。
①深夜,我埋頭于無止境的作業里,窗外的棚布被敲擊得噗噗直響,我的情緒糟糕透頂。(提示:環境描寫的作用)
②那天過后,父親臉上的笑容,像一條條的魚被日子漸漸捕光。(從修辭角度)
(3)結合全文,分析?段畫線句的含義。
(4)下面這兩段文字,在人物塑造的方法上有何不同,請簡述其作用。
??父親見狀,如一只老鷹撲過來,將我護在他的翅膀下。用那雙布滿繭子、粗糙的手幫我擦眼淚,說:“有爸爸在,堅強點兒,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芭蕉和父親》)??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說:“外祖母大人因年老的關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回憶我的母親》)組卷:71引用:5難度:0.5
五、作文(共60分)
-
16.“文字宣發”小組:同學們,本次評選活動已近尾聲。為進一步豐富公眾號報道內容,也為聆聽更多真實的故事與心聲,我們特向大家發起征文活動。請仔細閱讀征文要求哦!
寫作表達。
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聆聽故事、品讀“可愛”,收獲自己的感悟與成長。其實,用心觀察、體會,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有他們突出的“可愛”特點。他可能是你長期相處的伙伴、長輩,也可能是你崇拜的真實或虛構的偶像……總之,他值得你喜歡或尊敬。請以“他(她)是我心中最 的人”為題,為他/她寫一篇文章。
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
(2)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現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組卷:7引用:1難度:0.7 -
17.根據以下信息,寫一段文字介紹下列文化名人。要求:①信息準確、有效;②語言簡明符合文體要求;③介紹有條理;不超過200字。
魯迅 (1)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2)魯迅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3)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4)魯迅對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5)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6)魯迅代表作品有:《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編》《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組卷:10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