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遼寧省撫順市清原縣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發布:2025/7/2 0:0:9
一、第一部分選擇題(共10分)
-
1.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如圖古代工藝中,主要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
糧食釀酒B.
航海指南C.
紡線織布D.
活字印刷組卷:24引用:1難度:0.4 -
2.項目式學習小組制作的簡易凈水器(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對水進行殺菌消毒 B.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雜質 C.能把硬水轉化為軟水 D.該裝置得到的水為混合物 組卷:14引用:1難度:0.6 -
3.已知銅、鐵均能與FeCl3溶液反應,反應方程式分別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現將一包銅、鐵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燒杯中仍有少量固體,關于燒杯中物質組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體一定是鐵和銅 B.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體一定含銅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體一定含銅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體一定含銅 組卷:89引用:5難度:0.7 -
4.Cu和稀硝酸可發生如下的反應:3Cu+8HNO3(稀)═3Cu(NO3)2+2X↑+4H2O,試判斷X的化學式為( )
A.NO2 B.N2O C.NO D.N2O3 組卷:21引用:2難度:0.9 -
5.將密封良好的方便面從平原帶到高原后,包裝袋會鼓起來,這是因為袋內氣體分子的( )
A.體積增大 B.質量增大 C.間隔增大 D.個數增多 組卷:55引用:3難度:0.9 -
6.很多成語、俗語、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下列用化學觀點解釋錯誤的是( )
A.“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物質的狀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 B.“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分子在不斷運動 C.“釜底抽薪”——通過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來滅火 D.“人要實,火要虛”——增加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可燃物燃燒得更旺 組卷:30引用:2難度:0.5 -
7.檢測駕駛員是否酒后駕車,可用一種裝有重鉻酸鉀(K2Cr2O7)的儀器.在K2Cr2O7中鉻元素(Cr)的化合價是( )
A.+2 B.+6 C.+3 D.+7 組卷:201引用:12難度:0.9 -
8.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 B.在氧氣中點燃鐵絲,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 C.將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變紅,加熱后溶液變成無色 D.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鎂 組卷:25引用:2難度:0.6 -
9.杭州亞組委9月26日在“綠色亞運”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分享了杭州亞運會綠色理念下的辦會亮點。本屆亞運會秉持“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會理念,其中,“綠色”被擺在首位。下列做法與“綠色亞運”不符合的是( )
A.增加植樹造林面積 B.將農田中的秸稈就地焚燒 C.實行垃圾分類和回收 D.出行方式盡量采用步行,騎自行車,少開私家車 組卷:15引用:1難度:0.6 -
10.史學家陳壽的著作《三國志》中記載: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時發火”降低了”諸船”的著火點 C.“膏油”著火不宜用水滅火 D.“時風盛猛”提供了充足的氧氣 組卷:211引用:13難度:0.6
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0分)
-
11.石灰石有許多重要的用途。
以石灰石為原料,可以生產生石灰,生石灰可做干燥劑,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食品廠某批次包裝完整、粉狀的生石灰成分進行質量檢測。
【提出問題】該批次的生石灰成分及含量是否與標簽相符?(標簽如圖1所示)
【猜想與假設】固體成分為:
A:全部是碳酸鈣和雜質 B:既有碳酸鈣,也有氧化鈣和雜質
C:全部是
【設計并完成實驗】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第一步操作: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適量水振蕩后靜置,再滴幾滴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 說明固體成分中一定含有 第二步操作:再取少量固體于另一試管中滴加過量稀鹽酸 有氣泡生成 說明固體成分中一定含有
【定量 測定】稱取10克該批次的生石灰樣品(圖2),置于錐形瓶中,向其中緩慢加稀鹽酸,直至無氣泡產生,電子天平讀數減小0.88克,將錐形瓶中殘留物進行過濾、洗滌、干燥,得到固體質量為0.2克。試通過計算說明該批次生石灰含量是否與標簽相符,寫出計算過程。
【問題討論】由于生石灰與酸反應放出熱量,導致水蒸氣隨CO2一起從導管口逸出,這一因素使測得的生石灰的最終含量將組卷:8引用:1難度:0.5 -
12.化學興趣小組想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進行探究,完成下列任務。
【提出問題】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進行實驗】甲、乙、丙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收集證據】通過實驗現象甲、乙同學都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等。
【交流評價】(1)
(2)乙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丙同學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拓展探究】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丙的實驗中有大量的氣泡冒出,他們對氣泡的成分進行如下猜想(不考慮氣體的溶解性):
甲:N2
乙:O2
丙:CO2
(4)同學們討論發現組卷:3引用:1難度:0.5 -
13.工業上制取氧氣常見的有“深冷法”和“變壓吸附法”。
(1)“深冷法”(如圖1)是先將空氣在一定條件下液化,再利用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將其汽化分離,該過程中,最先汽化的物質是
(2)將燃著的木條置于盛滿液態空氣的集氣瓶口,觀察到的現象是體積時,其主要成分是110
(3)“變壓吸附法”(如圖2)是利用分子篩吸附氮氣和氧氣能力的差異,通過增壓與減壓的交替循環,實現氮氣和氧氣的分離。
①變壓吸附法制取的氧氣是
②分子篩對氮氣的吸附能力與吸附塔內氣體的
③分子篩
(4)工業上不用過氧化氫或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原因是組卷:95引用:2難度:0.6 -
14.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1)獲取物質
現有如下儀器:
①實驗室中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若要組裝一套二氧化碳的發生和收集裝置,可選擇上圖中的(填寫儀器下方的字母)
②若要檢驗所得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反應的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研究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大理石產地不同,成分也不盡相同。實驗小組的同學們要探究大理石與鹽酸反應中,鹽酸的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請你參與其中。儀器自選,請完成下表:你的猜想 實驗方案
將13g某地大理石(雜質不與酸反應)與80g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待無氣泡產生時,稱得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88.6g。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該地大理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組卷:43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