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5年山西省呂梁市部分學校中考語文模擬試卷(6月份)

          發布:2025/6/27 16:0:16

          一、古典之美。(27分)(一)

          • 1.根據課文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描繪了唐代西北邊塞的奇麗風光,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依依惜別之情。詩中,從視覺角度來看,色彩鮮明、紅白相映的句子是“
             
             
            ”;寫北方風狂雪早的詩句是“
             
             
            ”;以春花喻冬雪的詩句是“
             
             
            ”。
            (2)《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極言潼關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的語句是“
             
             
             
            ”。
            (3)《十五從軍征》一詩中和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
            (4)《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看江水東流,發思古幽情的句子是“
             
             
             
            ”。

            組卷:89引用:0難度:0.7
          • 2.以下兩幅“飛揚青春”是為活動準備的題字,小深、小宇的意見不一,請把他們的對話補充完整。

            小深:我覺得楷書好,楷書結構方正,講究橫平豎直,書體端莊,就像我們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宇:楷書是不錯,但我覺得草書更適合,
             

            組卷:41引用:2難度:0.8

          (二)

          • 3.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乙】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海運:海水運動
            B.《齊諧》者,怪者也 志:記載
            C.子之不知魚之樂, 全:完全,完備
            D.請其本 循:按照
            (2)對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當它發怒起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好像懸掛在天空中的云。
            B.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
            C.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D.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先是以頂真的形式對鯤鵬的外形進行了描述,接著寫鵬鳥的活動。文中大鵬的形象,生動而具體,讀來令人激情澎湃,蕩氣回腸。
            B.乙文主要由對話構成。二人反復辯難,輕松閑適,詩意盎然。莊子力辯、求真、拘泥,惠子巧辯、尚美、超然,讓人讀后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C.《莊子》的文章以汪洋恣肆著稱,甲乙兩文均能體現這個特點。甲文想象雄奇瑰麗,帶有浪漫色彩;乙文辯論機智巧妙,富有生活情趣。
            D.甲文中的大鵬形象與乙文的“濠梁之辯”都在中華文化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在活躍在我們書面與口頭表達中的“鯤鵬展翅”“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等成語就是深受《莊子》的影響。

            組卷:241引用:2難度:0.5
          • 4.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文中畫線處應填的句子是
             
             
             

            (2)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不以千里
             

            ②故有名馬
             

            (3)選出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組
             

            A、①一或盡粟一石 馬者
            B、①雖有千里之 ②安求其千里也
            C、①之不以其道 ②執而臨之
            D、①策不以其道 ②食不能盡其材
            (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
            文中的“伯樂”比喻
             
            ;“千里馬”比喻
             
            ;“食馬者”比喻
             

            (5)文中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作者借此表現出
             

            (6)我國古典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其中對談及人才的詩句更是不勝枚舉,請寫出這樣的名句。

            組卷:122引用:1難度:0.7

          二、文學之約。(27分)(一)

          • 5.綜合性學習。
                  現代社會,上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重要內容。據報載,2013年全國就約1億未成年人使用手機上網。中小學生10歲以前觸屏、觸網的占到了61%,超過八成的中小學生每天上網,上網目的主要是學習、聊天交友和玩網游。
                  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數字終端有豐富的應用程序,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發微信、欣賞影視劇,還可以隨時隨地查閱信息。要學外語,可以下載相關的學習軟件幫你翻譯、幫你發音,還能智能的記住你的錯題。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電腦網絡對青少年進行積極影響的同時,將一些負面影響帶給了青少年。在我國現有網民中,有78%的網民是青少年,很多人患上一種新的疾病--網絡成癮癥,患這種病的人在心理上對網絡產生一種強烈的依賴性,不能自拔,摧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還誘發多種違法犯罪。據報道,我國某地未成年人勞動教養管理所公開一條數據,該所里的未成年勞教人員中,有80%曾沉迷于網絡游戲。
                  為了凈化網絡環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網絡,學校擬開展“讓青春在e時代閃光”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幫助完成以下任務。
            (1)為學校本次活動擬一條宣傳標語。
            (2)為辦好此次活動,學校已設計好了兩種活動形式,請你再設計出兩個。
            ①舉辦“網上健康行”知識講座。
            ②舉行“綠色上網,健康成長”主題辯論會。
             

             

            (3)請你以校長的身份,給學生提出兩點上網的要求。

            組卷:168引用:16難度:0.7

          (二)

          • 6.名著閱讀。
            《西游記》里的豬八戒有很多缺點,但也不乏閃光之處。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往往就是這樣,優缺點并存。請從下面文學形象中任選一個,結合具體情節,說說他的優點和缺點。
            ①林沖(《水滸傳》)②尼摩船長(《海底兩萬里》)③祥子(《駱駝祥子》)

            組卷:215引用:10難度:0.7

          (三)

          • 7.校電視臺邀請同學們參加“如何看待影視作品對于原著的改編”的討論。閱讀同學們收集的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作家談改編
                  一方面,我的作品本就不適宜改編;另一方面,影視有時候會起到壞作用,可能會讓作者本人失掉更多讀者。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剛發售那會兒狂賣了400多萬冊,電影上映后小說銷量急速下降,電影的差口碑反而影響到小說的行情。
            ——余華      電影是小說的遠房親戚。遠房親戚常走動是正常,但不常走動,則更為正常。
            ——蘇童      我不太希望人家把我的長篇小說改成電視劇。你們想要拍成電視劇,我可以寫原創的劇本,不要找人去改我的長篇小說,最后改得牛頭馬面,失去了文字的味道。
            ——嚴歌苓      改編應該也是一種創作,需要有生活和自己的親身體會,原封不動地照抄原著的對話和場面是寫不好的。如果自己不熟悉生活,只根據小說中提供的生活來改編劇本也是不行的。
            ——曹禺【材料二】網友說改編

            【材料三】經典源改編
                  《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而主人公奧斯卡?辛德勒是歷史真實人物。該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余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辛德勒的名單》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故事背景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面對絕境,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該片曾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27屆華鼎獎中國最佳影片獎、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改編作品獎。
            (1)以下是同學們對材料的解讀,其中合理的一項是
             

            A.小語:余華和曹禺“談改編”的角度不同,余華從創作的角度,曹禺從作品銷量的角度。
            B.小文:蘇童用形象的比喻指出電影和小說的關系密切,應該多把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
            C.小天:嚴歌苓和網友“yoyo”一致認為改編會和原作出現較大差異,傷害原著的文學性。
            D.小藍:《辛德勒的名單》《流浪地球》《解憂雜貨鋪》都是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的典范。
            (2)請你結合上述材料,概括“原著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利與弊。
            (3)小文最近愛上了刷“十分鐘看完一部名著改編的電影”的短視頻,還跟小語說,看名著太費時間。如果你是小語,請結合上述材料給予回應。

            組卷:33引用:2難度:0.5

          三、現實之思。(26分)(一)

          • 8.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收蜂
            傅菲
                  ①大茅山之巔,五峰連綿,形似筆架,山麓古樹參天,是山蜂安居之所。安順每年冬季上結豬嶺和筆架山刮山蜂蜜,從三月掛蜂房,他便盼著刮蜜的日子。
                  ②第一年上筆架山刮蜜,他到了山頂,才知道積雪未化。白雪皚皚,雪重重地壓在樹冠上。山巔之下,森林蒼莽。冬日高懸,陽光凜冽。在高空之下,他覺得自己是那么矮小,小如一棵珍珠楠。他察看了一下,十二箱蜂房有三箱收來了山蜂。蜂房是一個圓水桶,由底桶、繼桶、桶帽(蓋)組成,是他自己箍的。他打開干桶帽,抱出繼桶,看見數千只山蜂在蠕動,他驚訝了。大雪之下,山蜂在頑強地活著,在暖暖的蜂房里冬眠。他抽出底桶,開始刮蜜。密封凍著,奶酪一般,白如麥芽糖漿。
                  ③刮一箱蜜,用了他半個多小時。他把底桶套回去,看見桶底的一窩蜂蛹已被凍死了。安順掏了蜂蛹,不再刮蜜了,他心疼那一坨坨的蜂蛹。
                  ④山區有職業掏蜂蛹的人,不分季節,四處找馬蜂、胡蜂的蜂窩。一個大的蜂窩,可以掏出二十多斤蜂蛹。蜂蛹以豬肉價的八倍,賣給餐館。掏蜂窩,晚上去樹林里,戴著大頭夜燈,用床單包住蜂窩,摘下來,放在熱熱的大鍋里滾。三滾五滾之后,蜂被活活燙死。掏蜂蛹的人捉著蜂窩,往冷鍋里抖,蜂和蛹一起抖下來。
                  ⑤安順從不掏蜂窩,也不掏蜂蛹。作為一個收蜂人,他知道蜂的珍貴。他選擇天暖的冬日刮蜜,這樣蛹不會凍死。收山蜂一年,一箱可刮十二斤蜜,他刮八斤下山,蜂房里留三斤,桶帽涂一斤。他給蜂留下足夠的過冬口糧。
                  ⑥他對蜂舞聲很敏感。他坐在屋檐下曬太陽或打瞌睡,耳朵像綻開的雞冠花。蜂舞聲是一種奇妙的聲音,“嗡嗡嗡”,像森林輕音樂,萬物和諧寧靜。蜂箱有了第一只黃蜂,有了第一批蜂,有了家族,有了成千上萬只蜂。要死掉無數只蜂,蜂才有大家族。昆蟲生命短暫,蜂也無法脫離這個法則。大自然安排了世界的一切秩序,萬物才得以相生、相融。大自然讓有翅膀的、有長途奔襲體力的物種遷徙,讓有根須的物種安營扎寨迎接枯榮,讓有鰭的、浮游的物種隨波逐流。它們彼此競生彼此謙讓,以獨特的面貌、姿態、個性存活于大千世界。
                  ⑦在大茅山,他放了六十多個蜂房,但大多是空箱,沒收到野蜂。蜂在樹椏、在樹洞、在石縫、在農家瓦檐筑巢,或大如筐籮,或小如囊袋。在山塢,尤其在巖石峰嶙峋的向陽處,我時常看到蜂箱。我看過一處懸崖壁下,懸著八個蜂箱。在一棟舊屋,檐廊并列掛了六個蜂箱,但無蜂進出,蜂箱落滿了灰塵,蜂孔都被堵塞了。蜂門沿板上,有幾只死蜂,如一粒粒豆豉。蜂視高貴、潔凈為生命,不會在骯臟的地方營巢。只有高貴、潔凈的生命,才可以釀出存放千年而不變質的蜜。
                  ⑧安順不養家蜂,只收野蜂,由蜂自己安養生息。他要刮天然的蜂蜜,純正的蜂蜜。有一年上山刮蜜、下山時,天突然下蒙蒙雨,野路溜滑,他踩在一塊滑石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當時,如果他扔掉手上的蜜桶,雙手抱住樹,就不會滑下巖石。但他舍不得那一桶蜜,數萬只蜂一年的辛勞,全在這里。
                  ⑨野蜂活動無定所。他每年都要走一遍大茅山。走山是極度消耗體力的全身運動,刮蜜也是。他已經收了二十三年的野蜂了,林中數不清的彎彎野路,消耗著他的腿骨和腿骨支撐的肉身。他想,刮了今年結豬嶺的蜜,以后就不上結豬嶺了,把山腰以下的四五十箱蜂房看管好就算了。當他刮山蜂蜜時,草澀的芬芳蜜香撲著他,他忍不住舀一勺子送進嘴里,舔吮著,咂舌,對自己說:高山之巔出好蜜,我拄著拐杖也要上山刮蜜
                  ⑩每次上山收蜜、刮蜜,安順都走得艱難。他站在院子里,看見冬陽暖照下來,陽光慢慢鋪滿山塢,茅竹搖動著金色的光線,落葉從空中飄旋下來,群山慢慢收攏,聚成一個高昂的山尖,鷂子凌空盤旋。他穿上船底形的大頭皮鞋,毫不猶豫地上山刮蜜了。安順不想辜負被自己收服了的野蜂。野蜂滿腔熱情地活,雖然它們的生命很短暫。
            來源:《微型小說選刊》2023年第3期,命題需要,原文有刪減(1)閱讀選文,完成下面的表格中的空白處。
            收蜂
            情節 心 理
            冬日收蜂見蜂
             
            刮蜜見凍死的蜂蛹
             
             
            舍不得
            收蜜刮蜜很艱難
             
            (2)請從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⑨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草澀的芬芳蜜香撲著他,他忍不住舀一勺子送進嘴里,舔吮著,咂舌,對自己說:高山之巔出好蜜,我拄著拐杖也要上山刮蜜。
            (3)文中寫“收山蜂一年,一箱可刮十二斤蜜,他刮八斤下山,蜂房里留三斤,桶帽涂一斤”,請探究安順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
            (4)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請你談談本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組卷:15引用:1難度:0.5

          (二)

          • 9.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勁      ①關于天才,大小詞典有相仿的釋義:有卓絕聰明才智的人。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漸漸質疑甚至厭煩 起這種說法來。
                  ②古今中外無數事例幾乎都與詞典上的釋義相左: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30年時間;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用了37年時間;歌德寫《浮士德》用了60年時間;諾貝爾研制無煙炸藥,屢敗屢試,煎熬8年才出成果;陳景潤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拖著病體,頂著壓力,于斗室之中、油燈之下埋頭演算……真令人感嘆!
                  ③以上人物,都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按通常的理解,他們都有卓絕的聰明才智,都屬于天才。然而,我讀他們,非但沒有讀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反而讀出了他們的傻勁。寫一部書,有的幾乎用了畢生精力,能說不傻?有的除了瘋狂地埋頭于自己的選擇,簡直不知世上還有其他可愛的事物,能說不傻?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數不勝數。許多聰明的人,有條件享受的,就去享受;沒有條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創造條件享受。哪像他們,糊涂到這般地步,不僅連常人最基本的享受都隨便放棄了,而且千方百計自找苦頭來吃。
                  ④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憑傻勁還是靠聰明?
                  ⑤一生擁有1300多項發明專利的天才發明家愛迪生肯定地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現代人才學家也開始關注這一問題,他們研究得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其專業知識或技術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這其他方面都與“傻勁”有關:執著、正義感、責任感……這個結論同樣把聰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⑥如此看來,詞典里的天才釋義有些偏頗,建議對“天才”的釋義重寫,盡量強調有益于人類的成就,盡量突出“傻勁”的意義,淡化聰明才智的作用。
            (1)對本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觀點鮮明。
            B、作者認為“天才”就是有非凡毅力、刻苦精神、聰明才智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
            C、文中“傻勁”是不會享受、糊里糊涂的意思,作者認為天才需要這樣的“傻勁”。
            D、作者列舉了不少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較強的說服力。
            (2)若第②段的省略號前另外補充類似的事例,下列事例中,不能證明的是
             

            A、徐霞客寫《徐霞客游記》34年;哥白尼《天體運行》36年。
            B、司馬遷從20歲開始漫游,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兀兀窮年,終于寫出《史記》;居里夫人在1350多個日夜里,重復著臟重的體力勞動,才從8噸瀝青鈾礦殘渣中提煉出1克的鐳。
            C、王羲之一生專注于書法,在書法上造詣極深,被后人譽為“書圣”;司馬遷用畢生的精力專注于歷史研究,終于寫出《史記》。
            (3)請簡要談談你對作者觀點的看法。

            組卷:9引用:1難度:0.7

          四、心靈之旅。(40分,含書寫3分)

          • 10.根據要求寫作。
                  發現校園之美,表達對生活的熱愛。請以“校園隨話”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組卷:6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