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德強高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1-25題每題2分,26-35題每題1分,共60分)
-
1.黃鼬主要捕食鼠類,它們體內有臭腺,在遇到威脅時可排出臭氣,在遇到威脅時可排出臭氣麻痹敵人,鼠類聞到臭氣時往往選擇逃離。下列有關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釋放的臭氣是一種化學信息 B.釋放臭氣有利于黃鼬躲避危險 C.這種氣味信息只對黃鼬有利 D.臭氣作為信息可調節種間關系 組卷:17引用:3難度:0.8 -
2.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會形成復雜的食物網,原因是( )
A.食物鏈的每個營養級只有一種生物 B.營養級的層級與消費者的級數相同 C.同一種生物可能捕食不同種的生物 D.一種生物只能被另一種生物所捕食 組卷:5引用:5難度:0.7 -
3.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三大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富營養化水體出現藍藻水華的現象,可以說明能量流動的特點 B.生態系統中物理信息的來源可以是非生物環境,也可以是生物個體或群體 C.巨大的藍鯨以微小的浮游動物為食,可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合理分析 D.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4.羅非魚是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下圖是某僅養殖了羅非魚的人工池塘中的能量流動關系(單位:103kJ/年)。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每年流經該魚塘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約為 1.0332×107 kJ B.人工補充餌料是因為羅非魚所處的營養級高 C.羅非魚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羅非魚同化的能量 D.該人工魚塘的恢復力穩定性高于環境條件優越的自然池塘 組卷:7引用:6難度:0.6 -
5.下列有關生態學原理或規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日照達到一定長度時植物才能夠開花體現了信息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 B.將單位時間內各營養級所得到的能量數值轉換為相應面積(或體積)的圖形,并將圖形按照營養級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個金字塔圖形 C.生態系統中存在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兩個相互獨立的過程 D.大部分生態系統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6.某種海龜的舌尖處有兩條紅色突起,它在捕食時,先張開口并讓舌頭來回擺動,很像小蟲在蠕動。這種信息傳遞的意義是引誘獵物,以利于捕食。蚜蟲的糞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稱為“蜜露”。螞蟻非常喜歡吃“蜜露”,常用觸角拍打蚜蟲背部,通過拍打產生的振動頻率促使蚜蟲分泌“蜜露”。蚜蟲受到其天敵瓢蟲襲擊時,會從尾部發出報警信息素,將危險信息通知其他蚜蟲,同時螞蟻接收到報警信息素就會趕來驅除蚜蟲天敵。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海龜利用舌尖的紅色突起引起獵物的注意;螞蟻拍打蚜蟲背部產生的振動頻率都屬于物理信息 B.化學信息可以在同種或異種生物間傳遞 C.螞蟻吃“蜜露”,蚜蟲的同化量傳遞到螞蟻 D.信息傳遞可以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組卷:21引用:2難度:0.8 -
7.如圖為一富營養化河流生態修復工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曝氣可增加厭氧微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能力 B.吸附基質增加了微生物附著的表面積,提高了凈化效果 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體氮、磷的能力,可減少富營養化 D.增加水體透明度,恢復水草生長是該修復工程的目標之一 組卷:55引用:19難度:0.7 -
8.蘿卜等根菜類蔬菜常用于制作泡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家庭制作泡菜時主要利用植物體表面天然的菌種 B.泡菜壇加蓋并水封,會抑制厭氧型生物的呼吸 C.泡菜腌制一般要超過10天,前期亞硝酸鹽含量較高 D.泡菜壇內的白色菌膜所含菌種與變酸的果酒表面的菌種不完全相同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9.啤酒生產需經過制麥、糖化(主要是將麥芽中的淀粉等有機物水解為小分子)、發酵等主要環節,主要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大麥萌發時僅產生淀粉酶,不會產生蛋白酶 B.淀粉不能直接被酵母利用,需淀粉酶等將其轉化為可利用的糖 C.糖化過程中,淀粉水解速度與采用的溫度呈正相關的關系 D.釀造啤酒的過程中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10.研究人員以蘋果為原料,先接種酵母菌,發酵96小時再接種老陳醋的醋醅(含醋酸菌)進行發酵,釀造蘋果醋。如圖為發酵液中酒精含量和總酸含量隨發酵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發酵24~96小時內在酸性且含酒精的發酵液中,雜菌生長受抑制 B.96小時后發酵溫度應適度升高 C.果酒和果醋制作過程中發酵液pH均逐漸降低 D.缺氧時,醋酸菌可將乙醇轉化為乙醛,再轉化為乙酸 組卷:3引用:3難度:0.7 -
11.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醫藥、工業等方面的用途非常廣泛。某同學想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開始發酵前,先將新鮮葡萄清洗干凈,之后除去枝梗 B.酵母菌與醋酸菌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場所完全相同 C.制作果酒時,圖中的充氣口應保持打開 D.用該裝置制作果醋時,需要將發酵瓶裝滿發酵液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12.如圖是篩選果膠酶產生菌實驗中獲得的變色圈(果膠經果膠酶分解后的產物能與培養基中的特定成分反應,產生變色圈,培養基本身無色),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篩選果膠酶產生菌的培養基只含果膠和瓊脂 B.變色圈越大的菌落產生的果膠酶的活性越高 C.實驗中采用的接種方法為稀釋涂布平板法 D.配制好的培養基要先進行滅菌,之后調pH 組卷:0引用:3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30分)
-
37.某生態研究小組為了從纖維素分解菌中獲取纖維素酶,以便將農作物秸稈作為釀酒工業的原料,設計了如下操作流程分離提取較純的纖維素分解菌。請分析回答問題:
①土壤取樣→②選擇培養→③梯度稀釋→④將樣品接種到鑒別纖維素分解菌的培養基上→⑤挑選菌落
(1)②纖維素分解菌選擇培養的培養基該如何設計?
(2)圖甲所示接種方法常用的接種工具是接種環,對其通常用
(3)若選擇培養后預估錐形瓶中細菌細胞數為2×107個/mL,若要在鑒別平板上涂布0.1mL稀釋后的菌液,且保證每個平板上長出的菌落不超過200個,則至少應將錐形瓶中的菌液稀釋
(4)圖乙中出現的無透明帶的菌落,其代謝類型(同化作用類型)最可能是
(5)流程圖中步驟⑤的操作中,應挑選產生了組卷:8引用:2難度:0.7 -
38.科學家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將番茄葉片細胞制成的原生質體和馬鈴薯塊莖細胞制成的原生質體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如圖1所示,其中①~⑤表示過程,a~f表示細胞、組織或植株。育種工作者還利用番茄進行了如圖2所示的三組實驗。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的過程②中,所用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中化學方法有
(2)圖2過程I培育植物體A的過程主要應用的原理是
(3)番茄是二倍體,體細胞中共24條染色體,馬鈴薯是四倍體,體細胞中共48條染色體。則圖1中的雜種植株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含有組卷:13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