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振華中學中考化學診斷試卷(5月份)
發布:2024/11/29 17:0:2
一、單項選擇題(包括20小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今年,“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下列關于愛護水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的總水儲量很少,所以要節約用水 B.為了節約用水,提倡直接用工業廢水灌溉農田 C.生活污水應逐步實現集中處理和排放 D.為了防止水體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 組卷:574引用:35難度:0.5 -
2.我國于196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結晶牛胰島素是( )
A.糖類 B.油脂 C.維生素 D.蛋白質 組卷:291引用:3難度:0.8 -
3.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二個氮分子—2N B.氦氣—He2 C.二硫化碳—CS2 D.鋅離子—Zn+2 組卷:10引用:3難度:0.9 -
4.口罩之下,天使的戰“疫”烙痕讓人心疼。圖中相關材料不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
A.鈦合金眼鏡框 B.橡膠彈力耳繩 C.聚丙烯纖維布 D.塑料防護眼鏡 組卷:250引用:11難度:0.6 -
5.下列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部分操作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
A.
檢查氣密性B.
加熱立即收集C.
收滿后移出集氣瓶D.
結束時停止加熱組卷:3885引用:114難度:0.5 -
6.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③屬于同種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常見化合價為+1價 C.硒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4 D.③④為穩定結構 組卷:812引用:21難度:0.5 -
7.下列與氧氣有關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黑色固體 B.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 C.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需加催化劑才能反應 D.足量的紅磷在密閉容器中充分燃燒,可使空氣體積減少約 15組卷:307引用:3難度:0.5 -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纖維素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葡萄糖在人體內緩慢氧化釋放熱量 C.蛋白質受熱凝固屬于化學變化 D.淀粉和油脂都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組卷:742引用:18難度:0.5 -
9.推理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在化學變化中離子也不能再分 B.洗滌劑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所以氫氧化鈉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 C.CO2使飽和石灰水變渾濁是化學變化,所以升溫使飽和石灰水變渾濁也是化學變化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所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 組卷:806引用:12難度:0.5
二、解答題(共8小題,滿分60分)
-
27.酸堿的研究是重要的課題。
(1)氫氧化鈉俗稱苛性鈉、燒堿,是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肥皂、造紙等工業。
①分別配制20.0g 5%、10%和20%的氫氧化鈉溶液,以下操作合理的是
A.稱量前,在天平左、右兩個托盤上分別墊兩張濾紙,將氫氧化鈉放在紙上
B.用20mL量筒量取水并仰視讀數
C.盛放溶液的試劑瓶為細口瓶且貼上標簽
②小明在a、b、c比色皿中分別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試液。溶液顏色的變化曲線如圖1。請你觀察如圖回答問題。
說明:溶液無色時色度值(透過率)為100%。
寫出兩條規律性結論
(2)在生活、生產中改良酸性土壤、中和廢水、治療胃酸過多等均是酸堿中和反應原理的具體體現。在實驗課上,發現有部分中和反應現象并不明顯。
【提出問題】以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為例,如何證明它們發生中和反應了呢?
【設計實驗】
方案一:甲同學利用酸堿指示劑的變色來證明兩者反應,進行了下列操作。
①步驟一、取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于小燒杯中,滴加2-3滴無色酚酞試液;
步驟二、用膠頭滴管吸取稀鹽酸,逐滴滴入燒杯中,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直至看到
【實驗反思】
②乙同學取適量甲同學實驗后的溶液于試管中繼續探究,下列方法能說明兩者是否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A.再滴一滴稀鹽酸,溶液呈無色
B.再滴一滴稀鹽酸,溶液呈紅色
C.再滴一滴氫氧化鈉溶液,溶液呈紅色
D.再滴一滴氫氧化鈉溶液,溶液呈無色
方案二:有同學認為,可以通過檢驗是否有氯化鈉生成來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的反應,于是用玻璃棒蘸取甲同學實驗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燈上蒸干,發現有白色固體析出,從而得出結論:氫氧化鈉溶液確實與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鈉。
【提出質疑】
③同學們立即表示反對,白色固體會不會是氫氧化鈉呢?大家經過商量決定將白色固體溶解于少量水中,再檢驗白色固體成分,下列藥品可行的是
A.CuSO4溶液
B.稀鹽酸
C.FeCl3溶液
D.稀硫酸
【拓展延伸】還有同學想到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于是利用水的生成來說明酸和堿反應。
【查閱資料】
Ⅰ.變色硅膠吸水后由藍色變為紅色。
Ⅱ.無水醋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醋酸鈉和水。
同學們經過討論設計了如圖2所示三個實驗:
④證明無水醋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現象是
⑤造成丙中U型管左側液面降低、右側液面升高的原因有: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或者
【反思總結】
⑥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終于找到了證明中和反應發生的方法,主要通過兩條途徑:
一、證明反應物被反應掉了;
二、組卷:106引用:1難度:0.6 -
28.丙酸鈣為白色固體,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劑,國家標準規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點時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小組同學實驗探究其性質和防霉的效果。
Ⅰ.探究丙酸鈣的性質
【進行實驗】用如圖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完成實驗,記錄如下:序號 ① ② 裝置 現象 試管內壁有水霧 注入酸后,有氣泡產生,石灰水變渾濁
(1)②中現象說明有CO2產生。CO2與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查閱資料得知丙酸鈣與鹽酸反應無氣體生成。由實驗②可得出的結論是
Ⅱ.探究丙酸鈣防霉的效果
【進行實驗】分別按下列①~⑧的配方蒸制8個饅頭,冷卻后置于密封袋中,記錄如下:組別 第1組 第2組 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配方 面粉/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酵母/g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0.75 蔗糖/g 0 0 0 0 5 5 x 5 丙酸鈣/g 0 0.06 0.10 0.15 0 0.06 0.10 0.15 開始發霉時間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3)設計第1組實驗的目的是
(4)第2組,⑦中x為
(5)對比第1組、第2組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
【反思與評價】
(6)某同學認為“制作面食、糕點時,丙酸鈣用量越大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觀點,并說明理由:組卷:658引用:1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