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5/1/1 22:30:2
一、本部分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血漿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組織細胞間形成組織液 B.內環境成分中含有尿素、抗體、激素、神經遞質等 C.H2CO3/NaHCO3是維持細胞外液pH穩定的緩沖物質 D.血漿滲透壓與蛋白質含量有關,與無機離子含量無關 組卷:35引用:3難度:0.7 -
2.將與生物學有關的內容按照序號填入如圖中,隸屬關系不正確的是( )
序號選項 1 2 3 4~6 A 體液 細胞內液 細胞外液 血漿、組織液、淋巴液 B 神經系統的細胞 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元 胞體、樹突、軸突 C 中樞神經系統 脊髓 腦 大腦、小腦、腦干 D 免疫細胞 漿細胞 淋巴細胞 B細胞、輔助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 A.A B.B C.C D.D 組卷:51引用:8難度:0.7 -
3.如圖為a處接受刺激時神經纖維上興奮的產生和傳導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處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增大使其內流 B.a處處于興奮狀態,b、c處處于靜息狀態 C.興奮在神經纖維膜內的傳導方向為a→c→b D.興奮由a向c傳導后,a處不再恢復靜息電位 組卷:34引用:3難度:0.7 -
4.為研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心臟搏動的支配作用,分別測定狗在正常情況、阻斷副交感神經和阻斷交感神經后的心率,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實驗處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況 90 阻斷副交感神經 180 阻斷交感神經 70 A.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臟搏動減慢 B.阻斷副交感神經對心率變化影響更大 C.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是相互協同的 D.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均屬于自主神經系統 組卷:76引用:6難度:0.7 -
5.科研人員分別在1~5時間段內以不同方式刺激圖1中字母A、B、C對應的軸突末梢,通過微電極記錄得到圖2所示結果。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軸突末梢C的突觸前膜釋放的遞質為抑制性遞質 B.輸入胞體的3個突觸傳遞的效應是疊加后輸出的 C.時間段4中膜電位變為外正內負是鈉離子外流導致 D.1~3時間段未形成動作電位的原因是刺激未達到閾值 組卷:32引用:1難度:0.7 -
6.如圖示人體排尿反射的相關神經結構(虛線內為脊髓中的結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的功能是將刺激信號轉化為神經興奮 B.正常人的①產生興奮,不一定引起⑤興奮 C.排尿反射不僅受脊髓控制也受大腦皮層調控 D.④處給予適宜電刺激,大腦皮層會產生感覺 組卷:23引用:3難度:0.7 -
7.以下關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都以反射弧為作用途徑 B.都能實現遠距離調控 C.都存在分級調節的現象 D.都有傳遞信息的物質 組卷:56引用:5難度:0.7 -
8.為研究某職業的職業緊張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研究者調查從業者的職業緊張情況,檢測他們的甲狀腺相關激素水平。研究者根據工作時長、工作強度和精神緊張程度等因素將這些被調查的從業者進行分組,每組相關激素水平見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從業者 促甲狀腺激素平均值(μIU/mL) 甲狀腺激素含量平均值(μg/L) 非職業緊張組 0.81 67.31 輕度職業緊張組 0.82 68.99 中度職業緊張組 0.71 74.24 重度職業緊張組 0.65 77.52 A.促甲狀腺激素和甲狀腺激素都是甲狀腺分泌的 B.檢測甲狀腺激素水平時通常抽取組織液來測定 C.結果顯示職業緊張能夠使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 D.結果表明從業者是甲狀腺疾病高發的危險人群 組卷:24引用:3難度:0.6
二、本部分共6題,共60分。
-
25.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是一種DNA病毒,它能入侵神經系統并長期潛伏感染。研究人員對HSV-1的感染機制進行了探究。
(1)在正常個體中,入侵機體的感染性病毒顆粒迅速被清除,這體現免疫系統的
(2)在未被免疫系統完全清除的情況下,HSV-1會侵染上皮細胞,自上皮細胞釋放后進一步侵染神經元。已知正常神經元中細胞核至神經末梢的物質運輸是通過驅動蛋白沿著微管蛋白運輸的,研究人員因此提出,HSV-1需招募上皮細胞中的驅動蛋白,幫助病毒自身運輸至細胞核。為驗證該假設,研究人員進行實驗。
①研究人員首先培養HSV-1,實驗組用
②用實驗組和對照組培養的HSV-1分別侵染正常神經元,以
③HSV-1利用驅動蛋白將病毒自身運輸到細胞核是由于病毒需要在細胞核內
(3)HSV-1通過其衣殼上的P蛋白結合并“捕獲”上皮細胞的驅動蛋白。你認為預防或阻斷HSV-1對神經元的侵染,有哪些可行的藥物研發思路:組卷:37引用:2難度:0.4 -
26.記憶最初在海馬體(大腦皮層的一個區域)中形成,然后轉移到其他大腦區域進行長期存儲。海馬體中可塑性突觸的形成、鞏固和消除對記憶起著關鍵作用。
(1)學習與記憶產生過程中,當興奮傳至軸突末端時,引起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
(2)研究發現,重復刺激海馬體突觸前神經元時,位于樹突上的突觸后膜出現如圖1所示變化,從而建立神經元之間穩定的增強聯系,形成記憶。請據圖1描述,記憶形成過程中突觸后神經元發生的變化是
(3)科研人員通過一定的技術得到實驗小鼠(M鼠),當啟動特定光發射器使M鼠的海馬體細胞暴露在光下時,能消除新建立的增強聯系,抹除記憶。如圖2所示,盒子A與盒子B右半部分的情境(背景、空間等)不同,會被M鼠識別為不同的盒子。當M鼠進入兩個盒子的左半部分時,均會受到電擊刺激。實驗分兩天進行,記錄在不同處理下,實驗組和對照組M鼠放入盒子右側后,從右側穿越中間的小門進入左側前所用的時間,得到圖3所示結果。
①第1天,盒子A、B中對照組與實驗組M鼠穿越小門前所用時間
②第1天,盒子A中的M鼠兩小時后被轉移到盒子B中,發現穿越小門進入盒子左側前所用的時間與盒子A相近,說明M鼠
③結合第1天和第2天的實驗結果,可初步形成的結論是
(4)進一步研究發現,小鼠在接受學習任務刺激時以及隨后的睡眠休息階段都可以激活圖1所示過程,并且二者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獨立的。這對你健康有效地學習生活的啟發是組卷:43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