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二(下)零診生物試卷
發布:2024/8/9 8:0:9
一.本卷共40題,每題1分,共40分。下列各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下列有關生命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統 B.一個分子是一個系統,同時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C.成都錦城湖中所有的魚屬于生命系統的生物群落層次 D.高等植物與高等動物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不完全相同 組卷:54引用:4難度:0.6 -
2.如表為四種不同細胞的比較結果,正確的是( )
選項 細胞 細胞壁 染色質 光合作用 細胞核 A 藍藻細胞 有 有 有 無 B 洋蔥根尖細胞 有 有 有 有 C 人成熟紅細胞 無 無 有 有 D 大腸桿菌 有 無 無 無 A.A B.B C.C D.D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3.若用圓圈表示原核生物(a)、真核生物(b)、乳酸菌(c)、硝化細菌(d)、酵母菌(e)、細菌(f),則這些概念的從屬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 組卷:154引用:143難度:0.9 -
4.下列有關DNA和RNA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二者的化學元素組成是完全相同的 B.二者的堿基組成是完全不同的 C.二者不能同時存在于細胞的同一個結構中 D.DNA是單鏈結構,RNA是雙鏈結構 組卷:14引用:7難度:0.9 -
5.下列有關顯微鏡的使用正確的是( )
A.一個細小物體若用顯微鏡放大50倍,這里的“被放大50倍”是指該物體的表面積 B.使用低倍顯微鏡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異物,移動裝片異物不動,則它一定在物鏡上 C.低倍鏡轉換為高倍鏡時,應先轉換高倍鏡頭,再將要觀察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 D.觀察洋蔥根尖細胞分裂裝片時,若要將一個位于視野右上方的典型細胞移至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裝片 組卷:27引用:8難度:0.9 -
6.下列有關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闡述,錯誤的是( )
①C、H、O、N、P、S是蛋白質、ATP、染色質、核苷酸共有的化學元素
②葡萄糖是細胞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③乳酸菌、酵母菌和藍藻的細胞內都有核糖體、DNA、RNA
④線粒體可在有氧條件下將葡萄糖氧化分解為CO2和水
⑤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 D.①②④⑤ 組卷:26引用:2難度:0.7 -
7.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將發芽的小麥種子研磨液置于試管中,加入斐林試劑,即呈現磚紅色沉淀 B.探究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專一性時,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 C.在觀察 DNA 和 RNA 在細胞中分布時,HCl 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 D.紫色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不能發生質壁分離,因而不能用于質壁分離觀察實驗 組卷:21引用:3難度:0.9 -
8.某多肽分子式是C2lHxOyN4S2(無二硫鍵),已知該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某幾種作原料合成的:亮氨酸(C6H13NO2)、天冬氨酸(C4H7NO4)、苯丙氨酸(C9H11NO2)、丙氨酸(C3H7NO2)、半胱氨酸(C3H7NO2S).以下對該多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水解后得到4種氨基酸 B.有3個肽鍵 C.含有氧原子和氫原子的數目分別為5和32 D.只有1個羧基 組卷:12引用:3難度:0.5 -
9.19世紀,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觀察植物的結構,得出細胞是構成植物的基本結構。之后,施旺將這一結論推廣到動物細胞,并提出“細胞是生命的最基本單位”這一概念,由此創立了細胞學說。再之后,魏爾肖提出“所有細胞都來源于已經存在的細胞”理論,從而完善了細胞學說。細胞學說正確的是( )
A.是通過觀察和分離細胞結構后創立的 B.是由施萊登和施旺兩人創立并完善的 C.使人們對生命的認識由細胞水平進入到分子水平 D.使動物和植物通過細胞這一共同的結構統一起來 組卷:40引用:10難度:0.7 -
10.如圖是動物細胞中具膜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結構①和⑤之間可通過結構④實現膜化學成分的轉化 B.結構②中因含染色質而成為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C.結構③中含有多種水解酶,它們可參與消化衰老的細胞器 D.結構⑥中含有多種酶,可以催化葡萄糖分解、DNA復制等過程 組卷:6引用:1難度:0.6 -
11.水溶性染色劑PI是一種熒光染料,與DNA結合后可發出紅色熒光,常用于細胞凋亡檢測。將待檢測的細胞浸于一定濃度的PI中,觀察發現僅有死細胞出現紅色熒光,而活細胞未出現紅色熒光。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死細胞出現紅色熒光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細胞核位置 B.活細胞中觀察不到紅色熒光,是因為活細胞能分解染色劑PI C.PI檢測細胞是否死亡的原理與臺盼藍的檢測有相似之處 D.在人鼠細胞融合實驗中,也使用了熒光染料進行相應處理的方法 組卷:41引用:5難度:0.7 -
12.葉綠體中的色素為脂溶性,液泡中紫紅色的花青苷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紅色葉片為材料,下列實驗能夠達到目的的是( )
A.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表皮細胞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 B.將紫紅色葉片高溫處理去掉色素后再用健那綠染色觀察線粒體 C.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核糖體的結構 D.用水做層析液觀察花青苷的色素帶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13.某耐鹽植物細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種載體蛋白,能將Na+逆濃度梯度運入液泡,從而降低Na+對細胞質基質中酶的傷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Na+和甘油進入液泡的方式不同 B.液泡膜和細胞膜構成了原生質層 C.Na+的運輸調節了細胞的滲透壓,維持細胞內水分平衡 D.該載體蛋白數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鹽性 組卷:41引用:7難度:0.9 -
14.饑餓狀態下,腸腔的葡萄糖通過SGLT1逆濃度梯度進行跨膜運輸;進食后,小腸微絨毛局部葡萄糖濃度由于二糖的水解而升高,細胞通過GLUT2順濃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速率比通過SGLT1快數倍(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SGLT1和GLUT2都屬于載體蛋白,兩者都應該具有將ATP水解的功能 B.圖中的二糖可能是麥芽糖 C.SGLT1和GLUT2同時存在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D.SGLT1和GLUT2的加工與內質網、高爾基體有關 組卷:9引用:2難度:0.7 -
15.下列過程中,能使細胞內ADP的含量增加的是( )
A.葡萄糖進入人體成熟紅細胞 B.核糖體中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多肽 C.質壁分離的復原過程中細胞吸收水分子 D.水在類囊體的薄膜上分解成氧氣和還原型輔酶Ⅱ 組卷:5引用:1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60分)
-
45.根據現代生物技術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在用蘋果泥作原料探究果膠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條件和最適用量時,通過
(2)對分離的能分解尿素的細菌進行鑒定,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加入
(3)已知某樣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種蛋白質分子,其分子大小、所帶電荷的性質和數量情況如圖所示。?
①將樣品裝入透析袋中透析12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內,則分子
②若用凝膠色譜柱分離樣品中的蛋白質,則分子
③若將樣品以2000r/min的速度離心10min,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則分子
(4)提取胡蘿卜素常用有機溶劑萃取的方法,萃取的效率主要取決于組卷:6引用:1難度:0.5 -
46.基于健康生活的理念,某公司研發一款高效抑菌洗手液,科研人員檢測了甲、乙兩種抑菌物質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請回答:
(1)可用
(2)先用甲、乙抑菌物質分別浸泡若干無菌的圓紙片,后將浸泡的無菌圓紙片放入接種種了細菌的平板表面,再將平板置于恒溫培養箱培養,一段時間后,測量抑菌圓直徑并求平均值,結果如表所示:?
抑菌物質
細菌類型抑菌物質處理后形成的抑菌圈直徑(mm) 甲 乙 大腸桿菌 17.0 32.5 金黃色葡萄球菌 21.6 27.0
(3)為使實驗更具說服力,設置對照組的思路是
(4)若要進一步探究抑菌物質在洗手液中的最佳添加濃度,該探究過程的基本思路是組卷:6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