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實驗高中高一(上)期中地理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40題,每題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2014年10月18日,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黑子活躍區出現了大面積的黑子群,某觀測平臺探測到強大太陽耀斑出現在太陽表面。據此完成1~3題。
            強大耀斑發生在太陽的(  )

            組卷:1引用:0難度:0.80
          • 2.2014年10月18日,美國宇航局的觀測記錄中太陽AR12192黑子活躍區出現了大面積的黑子群,并很快形成大片的黑斑,這也是近24年來較為強大的太陽黑子事件,美國宇航局的太陽觀測平臺探測到10個強大太陽耀斑穿過太陽盤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此次太陽活動可能產生的明顯影響不包括(  )

            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3.2014年10月18日,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黑子活躍區出現了大面積的黑子群,某觀測平臺探測到強大太陽耀斑出現在太陽表面。據此完成1~3題。
            根據所學知識,推測下一次太陽活動的高峰期可能發生在(  )

            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4.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1號”和“嫦娥2號”獲得了大量月球表面影像;“嫦娥3號”月球車在月球著陸并工作31個月,經歷了31個晝夜變化,獲得了大量月面物理化學環境的數據。“嫦娥4號”于2018年12月發射,是世界上首次于月球背面軟著陸;為了維持“嫦娥4號”與地球間的正常通訊,5月21日先行發射了中繼衛星“鵲橋”。讀圖,回答第5~7題。(注:圖中虛線示意電磁波)
            在“嫦娥4號”之前先發射“鵲橋”的原因是(  )

            組卷:6引用:0難度:0.60
          • 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并通過中繼衛星“鵲橋”,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車“玉兔二號”開始在月面上巡視探測。圖1為中繼星衛星位置,圖2為“月兔二號”留下的第一道痕跡形象圖。讀圖,完成4~6題。

            “玉兔二號”留下的痕跡難以消失,其原因推測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0難度:0.70
          • 6.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帶著從月球上獲取的巖石和月壤返回地球。返回艙在距地面高約120km處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下降至預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躍出大氣層。之后,返回艙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艙與大氣層激烈摩擦。如圖示意“嫦娥五號”探測器返回路徑。讀圖,完成1~3題。

            “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上探測不到任何生命物質,主要原因之一是(  )

            組卷:4引用:0難度:0.70
          • 7.全世界關于日全食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尚書》中。如圖為日全食景觀圖。據此,回答第3~4題。
            日全食時太陽被遮擋的部分最有可能是太陽大氣的(  )

            組卷:3引用:0難度:0.70
          • 8.全世界關于日全食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尚書》中。如圖為日全食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圖中外圍發亮的太陽大氣層活躍時,可能發生的現象為(  )

            組卷:3引用:0難度:0.70

          二、綜合題:本部分共4題,共40分。

          • 43.讀“生物進化與環境演變示意圖”和“不同時代生物場景圖”,回答。

            (1)將“生物場景圖”中的序號,按時代的早晚排序。
            (2)地球歷史上屬于重要成煤時期的是
             
            (填序號)。
            (3)描述第四紀冰期時,全球地理環境主要特征。
            (4)何為化石?如何通過化石判斷地層的新老關系。

            組卷:20引用:2難度:0.6
          • 44.在如圖的兩圖中任選其一,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用海陸熱力差異原理說明圖中閉合氣壓區(即低、高氣壓)形成的原因。
            (2)寫出圖中甲、乙兩地的風向。
            (3)寫出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比較甲、乙兩地風速的大小。

            組卷: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