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7.1 單音與和聲》2021年同步練習卷(2)

          發布:2024/12/10 13:0:2

          一、選擇題

          • 1.某學校規定禁止游食,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禮儀,塑造良好形象,但很多學生卻表示難以適應,感覺被剝奪了樂趣。上述事例說明(  )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2.學校進行衛生大檢查,七年級(1)班的小亮發現本班清潔區還有一堆垃圾,于是趕緊把垃圾掃到相鄰班級的清潔區。他的這種行為(  )
            ①是極端個人主義的表現
            ②會腐蝕集體
            ③是在維護本班利益
            ④是將局部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

            組卷:29引用:4難度:0.7
          • 3.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我要永遠的記住,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干,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這揭示的道理是(  )

            組卷:108引用:27難度:0.9
          • 4.東南快報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我省各地要嚴格落實中小學生宿舍“封閉式”管理和24小時值守、巡查制度,學生對此感到不滿。造成學生不滿的原因可能有(  )
            ①基于一方有不正當或不合理的要求
            ②老師為了貪圖享受
            ③學生不聽從學校管理
            ④個人和集體的需要不同

            組卷:8引用:5難度:0.7
          • 5.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該(  )
            ①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
            ②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
            ③堅持集體主義
            ④通過一切手段維護自身利益

            組卷:4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16.據了解,目前很多中小學基本都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教育部門對中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學生手機用于緊急聯系占10%,短信、微信聊天33%,通話聊天20%,玩游戲30%,下載圖片鈴聲5%,拍數碼照片2%.由此可見,學生帶手機主要用于娛樂。自控能力差的學生,日益對學習失去興趣,以致荒廢學業。因此,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弊大于利,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勢在必行。
            (1)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關系是怎樣的?
            (2)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產生沖突的原因是什么?
            (3)怎樣化解二者之間的沖突?

            組卷:153引用:12難度:0.2
          • 17.材料一:火車之所以能夠奔馳千里,是因為它始終不離開軌道;風箏之所以能高高飛翔,是因為它總是情系著手中的線;宇宙間無數顆恒星亙古不變地燦爛,是因為它們都按照自己的軌道運行。人類社會也是如此,軍隊的戰斗力來自于鐵的紀律,企業的競爭力來源于嚴格的規章制度,同樣,學校的生命力則來自于嚴格的校紀校規。
            材料二:新生張華(化名)滿心喜悅地準備去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報到時,新生群里卻忽然傳來一個令他震驚的消息:入學先理發,理到符合標準,才能注冊。而標準是:男生寸頭,長度不能超過1厘米,女生不能有劉海兒,自然卷或者發質偏黃都要去醫院開證明,證明沒有燙發、染發。
            (1)材料一說明了什么道理?
            (2)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規定的?
            (3)結合兩則材料,請為材料二中的新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平衡點。

            組卷:7引用:4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