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潘橋中學八年級(上)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7/27 8:0:9
一、選擇題:本小題共16小題,每小題2分,共32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有許多規定,如“考場嚴禁考生作弊”“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上車”等。每個公民都必須遵守這些規定,因為( )
A.社會中人們很多行為都是不自覺的 B.良好的社會秩序限制了人們的自由 C.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運行需要秩序 D.社會公共的規則比法律更有約束力 組卷:2引用:4難度:0.7 -
2.2018年1月,浙江公安機關破獲一起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案件。趙某某等7人,為達到個人利益目的,對重點工程項目竭力阻撓,多次聚眾擾亂政府機關辦公秩序。當地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
②社會正常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
③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④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組卷:4引用:3難度:0.7 -
3.2021年3月21日上午,田樸珺狀告微信號“獸樓處”名譽侵權案在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公開宣判,判決結果為:被告在判決生效后七日內將發表的文章內容予以刪除,并在微信公眾號首頁和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連續發布致歉聲明十五天。被告在判決生效后七日內賠償原告田樸珺精神撫慰金、財產損失等共計6萬元。此案的判決說明( )
①自由不是隨心所欲的
②言論自由應當以守法為前提
③建立規則是為了限制人們的自由
④違反規則要受到相應的處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組卷:2引用:2難度:0.8 -
4.慎獨,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德修養的一種方式、一種境界,是指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能嚴守道德準則,“止于至善”。下列行為屬于“慎獨”表現的有( )
A.小偉在父母的督促下做家務 B.乘坐無人售票車,小明向投幣機投廢紙 C.自習課時小華偷跑到網吧打游戲 D.考試時老師不在,小薇克制自己不看同學的答案 組卷:11引用:4難度:0.7 -
5.如圖漫畫所示現象反映了網絡( )
①發揮監督作用
②豐富民主形式
③提升經濟活力
④增加人民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50引用:7難度:0.5 -
6.網民、網校、網上購物、網上閱讀、電子商務等詞語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這表明( )
A.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具有兩面性 B.網絡豐富日常生活 C.網絡交往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D.不管什么人,只要上網就會成癮 組卷:2引用:7難度:0.9
二、非選擇題:第17題11分,第18題6分,第19題11分,共28分。
-
18.教材情境來自生活,試題答案來自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李銘同學在2019年10月某一天的生活片段一一
情景一:周六早上6點30分,李銘和爺爺到公園去晨練。
情景二:上午8點20分,李銘和媽媽到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
情景三:下午3點15分,李銘和同學們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機。
情景四:晚上7點10分,李銘和爸爸一起看有關《平“語”近人》電視片,交流對于一些國家大事的看法
閱讀材料,運用本期所學,思考回答:
(1)李銘是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生活的?
(2)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如何?組卷:114引用:4難度:0.5 -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良好的社會秩序需要良好的規則。下面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部分規則。規則一 在學校里主動向老師問好;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孕婦讓座;在家里主動孝敬父母,積極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規則二 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專心聽講,勤于思考,認真完成作業;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不罵人,不打架 規則三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國家采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于網絡
(2)如果生活中沒有上述規則將會出現哪些問題?(答出三點即可)
(3)在實現良好社會秩序的過程中,上述規則發揮著怎樣的作用?組卷:6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