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江蘇省揚州市市直學校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14 5:0:10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答案,每題2分,共40分)

          • 1.我國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

            組卷:488引用:41難度:0.7
          • 2.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記載的下列過程,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

            組卷:17引用:5難度:0.8
          • 3.吃火鍋時,廚師提前將土豆去皮切片并泡在水中,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其變褐變黑,這與空氣中的哪種物質有關(  )

            組卷:21引用:2難度:0.5
          • 4.下列方法不能區分氧氣和二氧化碳兩瓶氣體的是(  )

            組卷:23引用:2難度:0.6
          • 5.下列元素名稱與元素符號書寫都正確的是(  )

            組卷:43引用:2難度:0.5
          • 6.下列儀器名稱正確的是(  )

            組卷:235引用:7難度:0.7
          • 7.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8.下列對點燃蠟燭時的實驗現象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組卷:58引用:3難度:0.7

          二、填空題(除表達式外,每空1分,共60分)

          • 25.某學習小組對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如下兩個方面的探究。
            (一)第一小組用如圖一所示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測定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實驗開始時他們通過分液漏斗將20mL稀鹽酸快速全部加入錐形瓶中并關閉活塞。記錄實驗過程中量筒中水的體積,數據如表: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量筒讀數/mL 0 40 50 55 58 60 60

            (1)寫出圖一甲中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圖一丙中量筒最好選
             
            (選填“50mL”或“100mL”或“150mL”)。
            (3)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圖一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會使測定結果
             
            (選填“偏大”或“偏小”)。
            (4)根據以上實驗數據分析,該實驗中最終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約為
             
            mL。
            (5)在圖二中繪出0~6min內量筒中水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二)第二小組用如圖裝置驗證二氧化碳有關性質。
            實驗步驟:
            ①連接好裝置,向外拉動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時間后松開手,活塞回到原處;
            ②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鹽酸,連接在如圖位置,再從中間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將瓶裝滿,最后塞上帶壓強傳感器的橡膠塞;
            ③先后將兩注射器中試劑快速全部推入三頸燒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蕩三頸燒瓶,壓強傳感器測得三頸燒瓶中壓強變化如圖四。

            (1)實驗步驟中第①步的目的是
             

            (2)在第②步中如何檢驗三頸燒瓶中已充滿二氧化碳氣體
             

            (3)在第③步中最先推入三頸燒瓶的試劑是
             
            ,這時三頸燒瓶中發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
             

            (4)在第③步中第二次推入試劑后三頸燒瓶中出現的現象是
             
            ,這時三頸燒瓶中壓強變化對應于圖四中的哪一段
             
            。(選填:“ab”或“bc”或“cd”)

            組卷:47引用:1難度:0.3
          • 26.氧氣和氧的化合物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一)工業制氧氣
            (1)工業上需要大量的氧氣時,一般采用的分離液態空氣法,該方法所利用的原理是
             

            (2)打開盛有液態空氣的保溫瓶,并將燃著的木條置于瓶口上方,可觀察到
             
            (填字母)。
            A.木條熄滅
            B.木條燃燒更旺
            C.木條先熄滅,后燃燒更旺
            (二)生活中的氧氣
            (3)某家庭制氧機上有濕化瓶裝置。人吸氧時觀察到瓶中有氣泡。濕化瓶裝置類似于如圖。關于該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填字母)。

            A.b導管連接制氧機
            B.b導管連接人吸氧氣的塑料管
            C.使用該裝置可以觀測是否有氧氣輸出
            D.使用該裝置可以觀測氧氣輸出的速率
            (三)漁業制氧氣
            (4)運輸活魚時用過氧化鈣(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小明提出下列猜想并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

            【猜想】CaO2與H2O反應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
            實驗過程: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向試管中加入CaO2和H2O后,有極微量細小氣泡緩慢放出。將導管伸入集氣瓶中,幾乎收集不到氣體。放置到第二天,集氣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氣體,振蕩試管后仍有極微量細小氣泡緩慢放出。
            【實驗結論】CaO2與H2O反應
             
            (填“能”或“不能”)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
            【分析與反思】
            通過查閱資料,CaO2與H2O反應的生成物是氫氧化鈣和氧氣,請寫出CaO2與H2O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四)潛水員供氧氣
            (5)潛水員使用的供氧裝置是用過氧化鈉(Na2O2)和呼出的CO2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選擇過氧化鈉作供氧劑的優點是:①節約能源,②
             
            。過氧化鈉還可以與水反應。該小組組裝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實驗中還觀察到,伸入燒杯中的導管有氣泡冒出,其原因可能是
             


            (五)探究制取氧氣的適宜催化劑。實驗方案如下:
            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種催化劑分別與海藻酸鈉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鈣溶液制成含等質量催化劑、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鈉微球,備用。
            Ⅱ、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鈉微球,采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改用其他三種微球分別重復上述實驗。得到如圖的錐形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

            (6)試分析:
            ①用含MnO2的海藻酸鈉微球進行實驗,60s時壓強瞬間回落,其原因可能是
             

            ②從實驗曲線看,催化效果較好、反應溫和的催化劑是
             
            (填物質名稱)。
            ③請寫出過氧化氫溶液在Cr2O3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氣反應的化學式表達式
             

            組卷:48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