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長江中學八年級(上)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9 7:0:8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
1.目前,“宅”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心理學家和健康學家對這種過于脫離社會的生活方式頗有微詞,“宅”是不利于身心健康和未來生活的。“宅人族”可能退化基本的社交技能,甚至會患上“電腦自閉癥”,導致心理障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 )
①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環境
②脫離社會僅僅對個人的健康不利
③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④個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組卷:9引用:5難度:0.6 -
2.“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子女;在學校里,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這說明(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
②每個人都能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③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④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組卷:15引用:5難度:0.8 -
3.近日,南通市文旅部門以“觀摩紅色文化資源”為主題,倡導徒步游學的形式,引領青少年深入南通的紅色紀念館等,如南通革命紀念館、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等,深度感悟南通的紅色故事。從“在社會中成長”的角度來看,這次活動的意義是( )
①便于青少年社會身份的早日確定
②有利于青少年獲得成長的精神滋養
③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
④有利于青少年積極關心與融入社會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組卷:72引用:7難度:0.6 -
4.2021年12月11日,在新華社智能化演播室,通過利用5G跨屏+沉浸式技術呈現立體空間場景,把中國空間站“搬進”了演播室,間隔400公里的兩個空間無縫交融對接,中科院專家和“太空教師”同步做實驗,帶你“沉浸式”感受科學奧妙。這體現了( )
A.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B.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平臺 C.網絡拓寬了人際交往的朋友圈 D.網絡大大拓寬了人們民主生活的渠道 組卷:73引用:19難度:0.8 -
5.有人闖紅燈被交警攔下了,交警問他:“看到了紅燈,你怎么還闖?”司機:“但我沒有看到你啊!”交警:“同志,你要遵守的是交通規則,不是交警規則啊!”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
①司機必須敬畏規則,遵守規則
②我們要積極地改進和完善規則
③過紅綠燈時要留意有沒有交警
④遵守規則需要發自內心的自律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組卷:99引用:10難度:0.7 -
6.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身在異國他鄉的中國人,勠力同心,將一批批急需的防護物資全速送往抗疫一線,極大地緩解了物資告急的艱難局面。這告訴我們培養親社會行為要( )
①主動了解、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實踐
②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③犧牲個人利益,在物質上給予他人支持和關懷
④愛崗敬業,傾其所有,盡可能提供物質的幫助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組卷:34引用:7難度:0.8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20分)
-
17.初中學生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將對人的成長產生較大的影響。
疫情期間,各地各學校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組織學生參加網上學習。與此同時,學生們的“手機依賴癥”也隨之爆發,部分學生以上網課為由,沉迷網絡游戲、網絡上各類不良APP的比比皆是,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請為同學們克服“手機依賴癥”提出相關的建議。組卷:4引用:2難度:0.5 -
18.八年級(1)班學生圍繞“社會?成長”展開探究,請你一起參與。
2020年3月17日,一名澳籍華人女子在返回北京后,不按規定居家隔離,而是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面對社區防疫人員的勸說,該女子不但不聽勸告,還發出“跑步是我的自由,你們無權干涉”等不當言行,該女子后來受到被要求限時離境的處罰。
請運用自由與規則的關系分析該女子的不當言行。組卷:0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