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中考化學模擬試卷(二)

          發布:2025/1/7 6:30:2

          一、單項選擇題(40分)

          • 1.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16引用:4難度:0.9
          • 2.下列關于我國的科技成就的描述過程中一定存在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458引用:7難度:0.5
          • 3.下列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

            組卷:23引用:1難度:0.6
          • 4.下列物質由離子構成的是(  )

            組卷:28引用:3難度:0.6
          • 5.加油站、面粉加工廠、煤礦井內、紡織廠必貼的圖標是(  )

            組卷:388引用:21難度:0.7
          • 6.不會使蛋白質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是(  )

            組卷:354引用:21難度:0.7
          • 7.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組卷:268引用:11難度:0.6
          • 8.下列化學用語所表達的意義正確的是(  )

            組卷:27引用:1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60分)

          • 24.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煅燒、加入稀鹽酸都能產生二氧化碳。研究小組圍繞石灰石和二氧化碳進行了以下探究。
            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
            【實驗1】取一小塊石灰石用酒精噴燈煅燒(如圖1所示,雜質煅燒時不發生變化)。
            (1)煅燒石灰石時,在火焰上方倒扣一個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石灰水變渾濁,產生渾濁的化學方程式為
             
            。此實驗能否推斷石灰石煅燒產生二氧化碳,并說明理由:
             

            (2)將煅燒后的固體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并滴加酚酞,生成的生石灰與水反應使酚酞變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組同學對酚酞試液變紅是否存在其他因素產生了疑問,進行了下列實驗。
            【實驗2】取少量碳酸鈣粉末加入2mL水,振蕩,制成碳酸鈣懸濁液,滴加2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加熱后,溶液紅色變淺,經測定pH減小。另一組同學測得在常溫下五種混合體系的pH,如表所示。
            混合體系 ①Na2CO3溶液 ②NaCl溶液 ③CaCl2溶液 ④CaCO3懸濁液
            pH 11.6 7.0 7.0 10.1
            (3)根據實驗2,你認為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填序號)。
            A.CaCO3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B.CaCO3懸濁液中有少量碳酸鈣溶于水,形成碳酸鈣的不飽和溶液
            C.分析上表各混合體系的pH可知,CaCO3懸濁液使酚酞變紅與其結構中的
            CO
            2
            -
            3
            有關
            D.加熱時部分碳酸鈣發生了分解反應
            Ⅱ.石灰石煅燒溫度的探究
            小組同學測定石灰石煅燒產物(CaO)的活性度(數據見下表):取一定質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濃度的鹽酸中和,記錄所消耗鹽酸的體積(單位為mL),消耗鹽酸的體積越大,“活性度”越高。
            溫度
             活性度
            時間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2min 790 836 868 808 454 412
            16min 793 856 871 845 556 530
            20min 795 863 873 864 617 623
            (4)石灰石煅燒的最佳溫度范圍為1100℃~1200℃的證據是
             

            Ⅲ.利用石灰石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5)若組裝簡易啟普發生器制CO2,應選用圖2中
             
            (選填編號,固定裝置忽略)。該裝置還能制備的氣體是
             
            。用圖3裝置收集CO2時,空氣從
             
            (選填“a”或“b”)端排出,驗滿方法是
             

            Ⅳ.二氧化碳的捕集與資源化利用
            (6)在載人航天器中利用Sabatier反應實現回收CO2再生O2,其反應過程如圖所示:

            ①寫出宇航員呼出的CO2與氫氣在催化劑條件下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②我國化學工作者對該反應的催化劑及催化效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載人航天器中利用Sabatier反應實現回收CO2再生O2,其反應過程如圖所示,這種方法再生O2的最大缺點是需要不斷補充
             
            (填化學式)。
            ③調整氣體流速研究其對某一催化劑催化效率的影響,得到CO2的轉化率(%)如下:
            氣流速度/mL?min-1 180℃ 200℃ 220℃ 280℃ 300℃ 320℃ 340℃ 360℃
            10 11.0 25.1 49.5 90.2 93.6 97.2 98.0 98.0
            30 4.9 11.2 28.9 68.7 72.7 79.8 82.1 84.2
            40 0.2 5.2 15.3 61.2 66.2 71.2 76.6 79.0
            50 0.2 5.0 10.0 50.0 59.5 61.2 64.1 69.1
            分析上表數據可知:相同溫度時,隨著氣體流速增加,CO2的轉化率
             
            (填“增大”或“減小”),其可能的原因是
             

            ④一種新的循環利用方案是用Bosch反應代替Sabatier反應。Bosch反應中CO2和H2生成了C和H2O,從原子利用率的角度來看,相比Sabatier反應,Bosch反應的優點是
             

            組卷:91引用:1難度:0.4
          • 25.酸堿中和反應是初中階段重要的一類反應,請你參與一起探究。
            【實驗1】從能量變化角度探究酸和堿的反應
            某小組同學測量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觀察到溶液溫度升高,因此,得出兩者能反應的結論。有同學發現此結論不夠嚴謹,在室溫下設計了以下實驗:
            ①10mL一定濃度的鹽酸與10mL蒸餾水混合,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
            ②10mL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與10mL蒸餾水混合,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
            ③10mL一定濃度的鹽酸與10mL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
            用數字化實驗技術測得3個實驗,溶液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1所示。
            (1)由圖1可知,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稀釋時均
             
            (填“放熱”或“吸熱”),但它們稀釋時溫度的變化量遠
             
            (填“大于”或“小于”)兩溶液混合時溫度的變化量。
            (2)從微觀角度分析,此中和反應的溫度變化主要是由于
             
            (填離子符號)兩種離子反應放出熱量的緣故,由此說明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中和反應。
            (3)在10mL溶質質量分數為10%NaOH溶液(密度為1.1g/mL)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密度為1.0g/mL)的體積
             
            mL,就能使反應后溶液的pH等于7。(結果保留整數)
            【實驗2】從溶液電導率變化角度探究酸和堿的反應
            小組同學根據圖2進行相應實驗操作,利用電導率傳感器分別測定A試管和B試管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電導率變化,電導率的大小能反映離子濃度的大小。
            (4)A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試管B中
             
            (填“有”或“無”)明顯現象。
            (5)表示A試管中溶液電導率變化的是
             
            (填“圖3”或“圖4”)。
            (6)圖4中電導率的變化
             
            (填“能”或“不能”)說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
             
            (填微粒符號)。

            組卷:161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