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華南師大附中高二(上)段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28 20:0:4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1-12題每小題2分,13-16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 1.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測一些相關指標,下列指標中不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

            組卷:338引用:31難度:0.8
          • 2.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有的患者血漿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會減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375引用:14難度:0.7
          • 3.情緒活動受中樞神經系統釋放神經遞質調控,常伴隨內分泌活動的變化。此外,學習和記憶也與某些神經遞質的釋放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98引用:19難度:0.7
          • 4.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調節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304引用:8難度:0.6
          • 5.植物激素通常與其受體結合才能發揮生理作用。噴施某種植物激素,能使某種作物的矮生突變體長高。關于該矮生突變體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測合理的是(  )

            組卷:309引用:24難度:0.7
          • 6.雞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細胞的發生場所。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雛雞后,可導致法氏囊嚴重萎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338引用:16難度:0.7
          • 7.在脊髓中央灰質區,神經元a、b、c通過兩個突觸傳遞信息;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07引用:6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 20.人體缺乏尿酸氧化酶,導致體內嘌呤分解代謝的終產物是尿酸(存在形式為尿酸鹽)。尿酸鹽經腎小球濾過后,部分被腎小管細胞膜上具有尿酸鹽轉運功能的蛋白URAT1和GLUT9重吸收,最終回到血液。尿酸鹽重吸收過量導致高尿酸血癥或痛風。
            目前,E是針對上述蛋白治療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常用臨床藥物。為研發新的藥物,研究人員對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進行了研究。給正常實驗大鼠(有尿酸氧化酶)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劑,獲得了若干只高尿酸血癥大鼠,并將其隨機分成數量相等的兩組,一組設為模型組,另一組灌服F設為治療組,一段時間后檢測相關指標,結果見圖1。

            回答下列問題:
            (1)與分泌蛋白相似,URAT1和GLUT9在細胞內的合成、加工和轉運過程需要
             
            及線粒體等細胞器(答出兩種即可)共同參與。腎小管細胞通過上述蛋白重吸收尿酸鹽,體現了細胞膜具有
             
            的功能特性。原尿中還有許多物質也需借助載體蛋白通過腎小管的細胞膜,這類跨膜運輸的具體方式有
             

            (2)URAT1分布于腎小管細胞刷狀緣(如圖2,示意圖),該結構有利于尿酸鹽的重吸收,原因是
             


            (3)與空白對照組(灌服生理鹽水的正常實驗大鼠)相比,模型組的自變量是
             
            。與其它兩組比較,設置模型組的目的是
             

            (4)根據尿酸鹽轉運蛋白檢測結果,推測F降低治療組大鼠血清尿酸鹽含量的原因可能是
             
            ,減少尿酸鹽重吸收。為進一步評價F的作用效果,本實驗需要增設對照組,具體為
             

            組卷:609引用:8難度:0.6
          • 21.坐骨神經由多種神經纖維組成,不同神經纖維的興奮性和傳導速率均有差異,多根神經纖維同步興奮時,其動作電位幅值(即大小變化幅度)可以疊加;單根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存在“全或無”現象。
            欲研究神經的電生理特性,請完善實驗思路,分析和預測結果(說明:生物信號采集儀能顯示記錄電極處的電位變化,儀器使用方法不要求;實驗中標本需用任氏液浸潤)。

            (1)實驗思路:
            ①連接坐骨神經與生物信號采集儀等(簡圖如圖,a、b為坐骨神經上相距較遠的兩個點)。
            ②刺激電極依次施加由弱到強的電刺激,顯示屏1上出現第一個動作電位時的刺激強度即閾刺激,記為Smin
             
            ,當動作電位幅值不再隨刺激增強而增大時,刺激強度即為最大刺激,記為Smax
            (2)結果預測和分析:
            ①當刺激強度范圍為
             
            時,坐骨神經中僅有部分神經纖維發生興奮。
            ②實驗中,每次施加電刺激的幾乎同時,在顯示屏上都會出現一次快速的電位變化,稱為偽跡,其幅值與電刺激強度成正比,不影響動作電位(見圖2)。偽跡的幅值可以作為
             
            的量化指標;偽跡與動作電位起點的時間差,可估測施加刺激到記錄點神經纖維膜上
             
            所需的時間。偽跡是電刺激通過
             
            傳導到記錄電極上而引發的。
            ③在單根神經纖維上,動作電位不會因傳導距離的增加而減小,即具有
             
            性。而上述實驗中a、b處的動作點位有明顯差異(如圖2),原因是不同神經纖維上動作電位的
             
            不同導致b處電位疊加量減小。
            ④以坐骨神經和單根神經纖維為材料,分別測得兩者的Smin和Smax。將坐標系補充完整,并用柱形圖表示兩者的Smin和Smax相對值。

            組卷:353引用:6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