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四川省成都十二中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9月份)
發布:2024/9/2 12:0:9
一、選擇題(共18題,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共54分)
-
1.下列是《麻省理工科技理論》發布的2023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中的四項,其中與化學研究范疇關聯密切的是( )
A.
改變一切的芯片設計B.
制作圖像的AIC.
電池回收利用D.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組卷:96引用:5難度:0.8 -
2.中華民族的發明創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古代發明及應用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h2>
A.
陶瓷燒制B.
火藥使用C.
糧食釀酒D.
甲骨刻字組卷:2488引用:63難度:0.9 -
3.為了經久耐用,在燈泡中可填充的氣體是( ?。?/h2>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組卷:938引用:128難度:0.9 -
4.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下列生產生活中用到的氣體不是來自空氣的是( ?。?/h2>
A.用于生產氮肥的氮氣 B.作為燃料電池燃料的氫氣 C.用于醫療急救的氧氣 D.用于飛艇的氦氣 組卷:235引用:10難度:0.8 -
5.酸雨、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空洞是當今三大環境問題,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 ?。?/h2>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氧氣 組卷:6引用:1難度:0.6 -
6.鎂條在氧氣中燃燒發生了化學變化,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變化中放出大量的熱 B.看到耀眼的白光 C.有白色固體生成 D.鎂條變短了 組卷:480引用:24難度:0.9 -
7.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由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h2>
A.液氮制造低溫環境 B.氧氣用于醫療急救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銅用于制作導線 組卷:173引用:4難度:0.8
二、填空題(共5題,共46分)
-
22.酒精的工業生產方法有發酵法和合成法,發酵法即人們熟知的釀酒。采用發酵法的生產流程如圖。
(1)采用發酵法釀酒所用的原料是
(2)某釀酒廠一天產生的二氧化碳為3噸,可回收二氧化碳
(3)生活中酒精的用途
(4)75%的酒精可有效殺滅新冠病毒,裝運酒精的包裝箱應張貼的標志是組卷:7引用:1難度:0.5 -
23.為提高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精確度,科學興趣小組對課本實驗進行了創新改進。
【實驗步驟】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膠塞將一端密封;
②將食品脫氧劑粉末迅速裝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標為A,彈動玻璃管使脫氧劑粉末分布均勻且緊密,脫氧劑的上端標為O,如圖甲所示;
③水平滾動玻璃管,使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右端標為B,如圖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測量出AO段和AB段的長度,并計算出AB與AO的比值,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⑤洗滌、干燥實驗裝置,重復上述實驗。實驗次數 AO/mm AB/mm AB/AO 1 523.5 109.5 0.2092 2 525.5 110.0 0.2093 3 527.0 110.5 0.2097
(1)若把AO看作空氣的體積,則AB相當于
【思考討論】
(2)實驗步驟③中,將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3)步驟③中水滴向右移動的原因是
(4)如果測量結果偏小,可能原因是
a.食品脫氧劑已變質
b.食品脫氧劑量不足
c.第②步脫氧劑粉末分布不緊密
d.第③步未等水滴靜止就測量
【反思評價】
(5)改進后的實驗與原實驗相比的優點是
(6)根據實驗原理,在方便操作的前提下實驗中使用的玻璃管越
老師利用圖甲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結合現代傳感器技術,測得過程中容器內氣體壓強、溫度、氧氣濃度的變化趨勢如圖乙所示。
(7)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表達式為
(8)該同學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9%,與理論值21%相比較,產生誤差的原因很可能是
(9)結合曲線,解釋AB段氣體壓強變化的原因是
(10)反思應用:圖丙實驗與圖甲實驗相比,優點是組卷:4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