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廣州市仲元中學高二(上)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5/1/1 6:0:2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6小題,1-10題每小題2分,11-16題每小題2分,共44分)注意:每道選擇題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用鉛筆在答題卡上作答。錯選、不選、多選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給分。

          • 1.下列反應中,反應物總鍵能大于生成物總鍵能的是(  )

            組卷:21引用:1難度:0.7
          • 2.對某一可逆反應來說,關于升高溫度的作用的描述一定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1難度:0.5
          •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15引用:6難度:0.6
          • 4.下列操作中,能使電離平衡H2O?H++OH-,向右移動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組卷:58引用:3難度:0.9
          • 5.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組卷:18引用:1難度:0.7
          • 6.在一密閉容器中,反應xA(g)+yB(g)?zC(g)(其中x、y、z為化學計量數)達平衡后,平衡時測得A的濃度為0.5mol?L-1。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容積擴大為原來的兩倍,再達到平衡時,測得A的濃度為0.2mol?L-1。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3引用:5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包括4小題,共56分)

          • 19.乙烯可用于制備乙醇:C2H4(g)+H2O(g)?C2H5OH(g)ΔH<0。向10L某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2molC2H4(g)和amolH2O(g),發生上述反應,測得C2H4(g)的平衡轉化率與投料比
            X
            [
            X
            =
            n
            C
            2
            H
            4
            n
            H
            2
            O
            ]
            以及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從開始分別進行到A、B、C點時,
             
            (填“放出”或“吸收”)的熱量QA、QB、QC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2)T1
             
            (填“>”、“<”或“=”)T2;已知該反應的反應速率表達式為v=kc(C2H4)?c(H2O),v=kc(C2H5OH),其中k、k為速率常數,只與溫度有關。若其他條件不變,則溫度從T1變化到T2的過程中,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填標號)。
            A.k減小的倍數大于k
            B.k減小的倍數小于k
            C.k增大的倍數大于k
            D.k增大的倍數小于k
            (3)若A點對應的體系中,反應從開始到達到平衡所用時間是2min,則0~2min內H2O(g)的平均反應速率v(H2O)=
             
            。T2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
             

            (4)B點對應的體系中,a=
             
            ;A、B、C點對應體系的氣體總壓強pA、pB、pC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氣體均看作理想氣體)

            組卷:22引用:6難度:0.7
          • 20.碘及其化合物在人類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問題:
            (1)“大象牙膏”實驗中,將H2O2、KI和洗潔精混合后,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泡沫。其反應過程分為兩步:
            第一步:H2O2+I-=H2O+IO-ΔH1>0  慢反應
            第二步:H2O2+IO-=O2↑+I-+H2O  ΔH1<0  快反應
            ①該反應的催化劑為
             
            ,總反應方程式為
             

            ②在圖中畫出有KI參與的兩步反應的能量歷程圖
             


            (2)已知:25℃下,
            (ⅰ)I2(s)?I2(aq)K1=1.0×10-3
            (ⅱ)I2(aq)+I-(aq)?
            I
            -
            3
            (aq)K1=6.4×102
            (ⅲ)I2(s)?I2(CCl4)K3=1.1×10-1
            其中,反應ⅱ的平衡時c(
            I
            -
            3
            )隨溫度的變化如圖:

            燒杯甲:將mgI2(s)加入20mL水中(含I2沉淀);
            燒杯乙:將mgI2(s)加入20mLKI溶液(含I2沉淀)。
            ①甲中存在平衡ⅰ,乙中存在平衡ⅰ和ⅱ,不考慮碘與水的反應以及其它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燒杯乙中剩余的I2沉淀質量比甲的I2沉淀質量小
            B.室溫下,甲中加少量水,溶液中I2(aq)濃度一定減小
            C.乙中通入少量Cl2
            I
            -
            3
            濃度降低
            D.升高溫度,反應ⅱ的平衡常數大于640
            ②為了探究乙中溶液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進行實驗:恒溫25℃向10mL一定濃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10mL0.10mol?L-1KI溶液(混合后的體積變化可忽略),反應結束后硝元素的微粒主要存在平衡ⅱ,相關微粒濃度如下:
            微粒 I- I2(aq)
            I
            -
            3
            濃度/(mol/L) a b c
            其中a×b=
             
            (用含c的代數式表示),若a+2b+3c<0.05,說明平衡體系中
             
            (“含”或“不含”)I2沉淀。
            ③計算25℃下I2(aq)?I2(CCl4)的平衡常數K=
             

            組卷:21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