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4 13:0:2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在長跑比賽時,運動員的體內會發生復雜的生理變化,如機體大量產熱、出汗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60引用:19難度:0.7
          • 2.大量的組織液積累在細胞間隙會導致組織水腫,下面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組織水腫的是(  )
            ①毛細血管壁破損
            ②長期堅持素食
            ③小蛔蟲進入淋巴管
            ④花粉、海鮮等引起過敏反應使血漿蛋白透過毛細血管進入組織液
            ⑤腎小球腎炎導致血尿

            組卷:75引用:15難度:0.7
          • 3.下列關于神經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9引用:3難度:0.7
          • 4.下列描述中錯誤的是(  )

            組卷:6難度:0.6
          • 5.多巴胺是腦神經細胞分泌的一種神經遞質,使人產生興奮愉悅的情緒,多巴胺發揮作用后由轉運載體運回突觸前神經元。而吸食毒品可卡因后,可卡因會與多巴胺競爭轉運體而導致機體持續興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28引用:8難度:0.7
          • 6.如圖甲為某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后膜電位變化情況。神經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與通道蛋白關系緊密。Na+-K+泵是神經細胞膜上的一種常見載體,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濃度梯度將3分子的Na+泵出細胞外,將2分子的K+泵入細胞內,其結構如圖乙所示。下列根據上述資料作出的分析,正確的是(  )

            組卷:26難度:0.7
          • 7.人體的體溫調定點,在正常生理狀態下為37℃。如果體溫偏離這個數值,則通過反饋系統將信息傳回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此中樞會整合這些信息并與調定點比較,相應地調節散熱機制或產熱機制,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體溫調定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正常人體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如圖為發熱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0引用:3難度:0.7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計60分)

          • 20.如圖為小明同學建構的種群知識框架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③⑦分別表示表示
             
            、
             
            。
            (2)種群的“J”型曲線增長數學模型:Nt=N0λt中,λ值與增長率的關系是:增長率=
             
            。
            (3)利用方法⑦調查田鼠種群密度時,若一部分被標記的田鼠被鼬捕食,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為了驗證種群數量的“S”型增長,小明又做了“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與時間的變化關系”的實驗。在用血球計數板(1mm×1mm方格)對某一稀釋10倍的樣品進行計數時,發現在一個小方格內(蓋玻片下的培養液厚度為0.1mm)酵母菌平均數為6,據此估算10mL培養液中有酵母菌
             
            個。
            (5)下列有關“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一個選項是
             
            。
            A.培養酵母菌時,必須去除培養液中的溶解氧
            B.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時,方格內和壓在方格線上的細胞均要計數
            C.營養條件、溫度、pH均可能影響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的K值
            D.從試管中吸取培養液時,應注意從試管底部吸取,以得到更多酵母菌

            組卷:5引用:2難度:0.5
          • 21.為研究機械壓力在豌豆幼苗出土時對上胚軸生長的影響,科研人員完成下列實驗。

            (1)在植物生長過程中,
             
            等環境因素參與調節植物的生長。對出土的豌豆幼苗而言,機械壓力具有重要影響。
            (2)科研人員將若干豌豆幼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施加機械壓力,對照組不施加(如圖1),測定幼苗的乙烯產生量,實驗結果如圖2。
            請結合圖1,解釋圖2兩條曲線異同的原因
             

            (3)科研人員進一步實驗,給豌豆幼苗施加機械壓力(分別覆蓋厚度為60mm、90mm、120mm的玻璃珠)或施用不同濃度乙烯處理(單位為ppm),得到圖3所示結果。
            ①由實驗結果分析,
             
            可導致豌豆上胚軸縮短變粗。
            ②綜合上述結果,科研人員推測機械壓力導致豌豆上胚軸縮短變粗依賴于乙烯,論證依據
             

            (4)由此可見,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是由
             
            共同完成的。

            組卷:54引用:5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