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八年級(上)診斷道德與法治試卷(二)
發(fā)布:2024/7/14 8:0:9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請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填涂)
-
1.如框時事新聞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印發(fā),于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執(zhí)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義務教育改革發(fā)展成效: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A.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B.改革開放,共同發(fā)展 C.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D.自主創(chuàng)新,合作治理 組卷:0引用:2難度:0.7 -
2.從如圖信息可以推斷出國家相關部門的做法( )
①體現對未成年人實施網絡保護
②有利于引導未成年人遠離網絡
③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ǎng)教育
④為了更好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27引用:3難度:0.7 -
3.下列新聞解讀與時事新聞相匹配的是( )
序號 新聞事件 新聞解讀 ① 2022年全國夏糧生產喜獲豐收 表明中國人在吃飯問題上可以高枕無憂 ② 中國空間站首個科學實驗艙問天實驗艙發(fā)射成功 我國在科技發(fā)展水平上已經發(fā)展成為世界強國 ③ 國務院發(fā)文:將國防教育融入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學校考試內容 青少年是國防建設的后備力量,強化國防意識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④ 國家將體育科目納入初中、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范圍 為增強青少年體育健身意識,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和體魄強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0引用:2難度:0.5 -
4.“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這句諺語啟示我們( )
A.每個人都是社會的重要一員 B.個人可以脫離社會獨立存在 C.個人不可以離開社會而存在 D.人的身份在社會關系中確定 組卷:77引用:3難度:0.5 -
5.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師”王亞平在中國空間站用折紙花為廣大青少年演示了水膜張力實驗,其女兒也通過屏幕認真聽講。王亞平母女社會關系的變化表明( )
A.開展水膜張力實驗,有利于促進母女情感的交流 B.一個人的能力越大,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越大 C.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D.不同的社會關系中,人們具有不同的身份和責任 組卷:115引用:7難度:0.6 -
6.山西某中學開設編織、縫紉、社會體驗、自然觀察、農產品加工、面食制作等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臻美課程,讓學生們在勞動中成長。開展此類課程有利于學生( )
①增強勞動觀念,鍛煉實踐能力
②快速走上工作崗位,自食其力
③體驗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
④開闊知識視野,提高綜合素養(yǎng)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組卷:7引用:9難度:0.8 -
7.在復習過程中,“智慧之光”小組的同學們用圖表示概念之間的關系。下列圖示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組卷:37引用:72難度:0.7 -
8.以下是一些社區(qū)居民生活的感受。
居民甲:我們小區(qū)新設了蔬菜便民服務點,居民在家附近就能買到新鮮蔬菜,真方便。
居民乙:社區(qū)建了文化中心,還有免費的圖書閱覽室,周末去看看書真舒心。
居民丙:以前小區(qū)周邊違建密集,一旦著火,后果不堪設想,今年城管聯合街道拆除了違建,現在住著可安心了。A.通過享受便利,我們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B.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yǎng) C.減少違法行為,就能夠建設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 D.在不同的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 組卷:137引用:24難度:0.6 -
9.一段時間以來,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全國包括鄭州在內的不少城市紛紛對使用老人機、沒有微信、無手機等無法掃碼或出示健康碼的群體開辟專門服務通道,解決他們進出一些場合的通行問題。對此,下列評論正確的是( )
A.尊重與善待他人有利于提升城市溫度 B.這彰顯了管理人性化,實現了人人平等 C.這是對規(guī)則的隨意更改,有違疫防要求 D.此舉決定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和諧程度 組卷:133引用:24難度:0.7 -
10.文明就在我們的身邊,它蘊含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下列日常行為與之相背的是( )
A.來客人,主動去問好 B.參加升旗儀式,衣衫不整竊竊私語 C.乘車時,自覺排好隊 D.進老師辦公室,輕輕敲門喊報告 組卷:20引用:11難度:0.6
二、非選擇題:請根據下列各題要求,回答問題。共5題,共50分。
-
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為幫助同學們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某中學開展了一系列法治專題活動,請你來一起參與。
法治新聞一:15歲的陳某本是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自從結識了一群網絡“高手”后,他逐漸無心學習,曠課、夜不歸宿,受到學校的紀律處分;他不僅沒有悔改,反而經常盜竊他人財物,被公安機關拘留。最后,他伙同群里的“高手”,實施網絡詐騙,最終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五年六個月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5萬元人民幣。
(1)看完新聞一中陳某的經歷,有一位同學寫下了如上筆記,請你把①、②補充完整。
法治新聞二: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網絡保護”一章。在應對網絡欺凌方面,該法規(guī)定,遭受網絡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筑牢網絡安全“防火墻”。
(2)運用所學知識,聯系新聞二,當遭遇網絡欺凌,你會怎么做?組卷:0引用:2難度:0.4 -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22年第27個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的主題是“共防共治學生欺凌,共建共享和諧校園”。某校八年級(1)班設計制作了一期平安校園的簡報。【聚焦案件】
初中生丁某因言語不和與同學張某發(fā)生爭執(zhí),課間丁某多次辱罵張某。放學后丁某糾集同學毆打張某,最終致其重傷。【織密法網】
經法院審理,初中生丁某等霸凌者觸犯了《刑法》均被判處有期徒刑。
(1)你知道我們國家為了預防初中生丁某的這種行為而制定的一部法律是:《【鏈接熱點】
某市關于100名未成年人犯罪基本現狀的調查統(tǒng)計情況。【追蹤究底】
社會對校園暴力問題的高度關注,然而社會往往只關注校園暴力頻發(fā)的現象和身處暴力陰影的孩子,卻鮮少注意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齡化和復雜化。
(2)請你根據【鏈接熱點】的數據,分析近年來青少年犯罪持續(xù)攀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知法導行】
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向校園欺凌說“不”,加強自我防范,爭做文明守法的學生。
(3)請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從道德和法律兩個層面,作出以下承諾:
道德:
法律:組卷:5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