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省鎮江市八校中考化學一模試卷
發布:2024/7/7 8:0:9
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
1.下列屬于純凈物的是( ?。?/h2>
A.雨水 B.干冰 C.石油 D.黃銅 組卷:98難度:0.5 -
2.《天工開物》所述下列過程,主要由化學變化引起的是( ?。?/h2>
A.煤炭燒磚 B.耕耙土地 C.沙里淘金 D.楠木制舟 組卷:81引用:2難度:0.8 -
3.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與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h2>
A.用金剛石切割玻璃 B.用銅做電線 C.用活性炭作除味劑 D.用醋熏消毒 組卷:130難度:0.5 -
4.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安全、綠色、舒適”生活理念的是( ?。?/h2>
A.食品防腐,硫磺熏蒸 B.油鍋著火,鍋蓋蓋滅 C.垃圾分類,資源再生 D.高溫煮沸,殺菌消毒 組卷:18引用:2難度:0.6 -
5.下列歸類正確的是( )?
選 項 歸 類 內 容 A 金屬材料 生鐵、硬鋁、玻璃鋼 B 常見的堿 氨水、純堿、熟石灰 C 營養物質 糖類、油脂、維生素 D 化石燃料 煤氣、石油、天然氣 A.A B.B C.C D.D 組卷:45引用:2難度:0.5 -
6.如圖是除去氯化鈉樣品中的碳酸鈉的部分操作,其中對應操作正確的是( )
A.
溶解B.
除雜C.
測pHD.
蒸發組卷:56引用:3難度:0.6 -
7.下列實驗方法正確的是( ?。?/h2>
A.用灼燒的方法區別蠶絲和羊毛 B.用pH試紙測白醋的酸堿度 C.用酚酞試液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 D.用活性炭使硬水轉化為軟水 組卷:29難度:0.5 -
8.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h2>
A.地殼中元素含量: OAlSi由高到低B.氮元素質量分數: NaN3NaNO2NaNO3由大到小C.金屬活動性順序: ZnAgCu由強到弱D.物質的溶解性: ?CaCO3Ca(OH)2CaCl2由大到小組卷:25難度:0.6 -
9.下列指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h2>
A.用磁鐵礦煉鐵:Fe2O3+3CO 2Fe+3CO2高溫B.黑火藥爆炸:S+2KNO3+C K2S+N2↑+CO2↑點燃C.乙炔在O2中完全燃燒:2C2H2+3O2 2H2O+4CO點燃D.用石灰石漿處理二氧化硫:2SO2+2CaCO3+O2=2CaSO4+2CO2 組卷:51難度:0.6 -
10.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終生成乙酸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甲、乙完全燃燒的產物不同 B.轉化②中乙和氧氣的分子個數之比為2:1 C.轉化①和轉化②都是化合反應 D.丙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大于甲物質 組卷:99引用:7難度:0.5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0分)
-
29.現有一包不純的 Na2SO4固體,可能含有Fe(NO3)3、CaCO3、NaCl、MgCl2、Ba(OH)2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如下實驗:
(1)取少量固體溶于足量水,過濾得白色固體A和無色濾液B,則原固體一定不含
(2)取固體A,加入足量稀HCl,固體完全溶解,則原固體一定不含
(3)取少量濾液B.滴加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則原固體一定不含
(4)另取少量濾液B,先滴加過量組卷:498引用:4難度:0.5 -
30.從古至今,金屬及其化合物一直被人類廣泛應用。
一、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應用
(1)“三星堆遺址”出土了黃金面罩、象牙、青銅藝術品、殘存的絲織品等重要文物,其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有
a.黃金面罩
b.象牙
c.青銅面具
d.絲織品
(2)《呂氏春秋?別類篇》載有“金(銅)柔錫柔,合兩柔則剛”,表明青銅的硬度比純銅
(3)文物中的“黃金面罩”依然金光閃閃,而“青銅面具”則布滿銹斑,由此現象可知金的化學性質比銅更
(4)《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其反應原理可用化學方程式
二、用黃鐵礦(主要成分是FeS2,在空氣中焙燒生成Fe2O3和SO2,其雜質不溶于水且不參加反應)制備氯化鐵晶體主要流程如圖:
(5)SO2的排放會導致酸雨,酸雨是指pH<
(6)酸溶的化學方程式
(7)“一系列操作”包括:蒸發濃縮、
(8)以下措施不能提高FeCl3?6H2O產率的是
a.把黃鐵礦研磨成粉末
b.延長稀鹽酸溶解時間
c.把過濾、洗滌后的濾液加入混合溶液
d.氧化時加熱到持續沸騰
三、紅褐色固體的熱重分析:
蒸發氯化鐵溶液獲得了紅褐色固體。經查閱資料獲知,該固體是Fe(OH)3和堿式氯化鐵晶體[Fe(OH)Cl2?xH2O]的混合物。稱取紅褐色固體7.18g,在科研人員的指導下用圖2裝置進行熱分解實驗。
【查閱資料】
①堿式氯化鐵晶體在50℃時開始分解,在200℃完全分解為Fe2O3、H2O、HCl。
②在500℃時,Fe(OH)3分解為Fe2O3。
③無水氯化鈣為干燥劑,不吸收HCl氣體。
(9)加熱前后及過程中均通入N2,200℃加熱后通N2的目的是
(10)控制不同的溫度對裝置A中固體加熱,測得裝置B、C中的質量變化如表:溫度/℃ 室溫 220 520 B裝置/g 200.00 201.98 m C裝置/g 200.00 201.46 201.46
②原紅褐色固體中各成分的質量比為
③x=組卷:173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