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一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5/23 8:0:8
一、選擇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為防治茶葉蟲害,常在茶園中放置一張張書本大小的黃板——誘蟲板。在板中央放有誘芯,誘芯可以釋放昆蟲信息素,將害蟲吸引過來,再用誘蟲板粘住,讓蟲子“有來無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利用誘蟲板防治害蟲屬于生物防治 B.誘芯釋放的昆蟲信息素屬于化學信息 C.采用防治措施前害蟲的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 D.誘蟲板的使用一般不會改變茶園的物種豐富度 組卷:42引用:5難度:0.7 -
2.下列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相匹配的是( )
研究方法 研究內容 A 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劃線并培養 計數某種微生物的菌落數目 B 誘變劑處理愈傷組織細胞并觀察其分裂 特定基因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分配 C 標記重捕法進行調查 非本地鳥類種群的年齡結構 D 標記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 轉入的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達 A.A B.B C.C D.D 組卷:42引用:3難度:0.6 -
3.科學家對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天然湖泊的能量流動進行了一年的定量分析,能量流動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年中生產者的凋落物有一部分可能屬于未利用的能量 B.一年中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大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C.圖中12.6J/(cm2?a)的能量都是屬于第三營養級的能量 D.因多數能量未利用所以無法體現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 組卷:42引用:4難度:0.7 -
4.科研人員從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采集到的大熊貓糞便中提取DNA,通過PCR技術擴增DNA來區分不同大熊貓個體,進而統計大熊貓種群密度。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野生大熊貓種群密度調查不適合用標記重捕法 B.PCR擴增的序列應在大熊貓的不同個體間存在差異 C.大熊貓糞便中的脫落細胞可為PCR提供模板DNA D.不同糞便樣本的PCR擴增結果一定存在明顯差異 組卷:60引用:2難度:0.7 -
5.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強度是隨種群密度而變化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對種群數量起限制作用,但是作用的強度與種群密度無關,這些因素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屬于密度制約因素 B.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數量的影響可能是通過反饋調節來實現的 C.傳染病與病毒、細菌的傳播能力有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 D.種群數量的“S”形增長與種群密度無關 組卷:62引用:5難度:0.6 -
6.如圖表示甲、乙兩種群先后遷入該生態系統后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在0~t2階段,甲種群的增長率逐漸下降 B.在t3之后,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因乙種群的遷入而下降 C.在t4之后,乙種群的種群數量呈周期性波動 D.甲、乙種群之間的競爭,是影響甲種群數量波動的外源性因素 組卷:49引用:6難度:0.7 -
7.“碳中和”是指化石燃料使用及土地利用變化導致的碳排放量與陸海生態系統吸收及其他技術方式固存的碳量之間達到平衡。我國政府宣布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列不利于達成此目標的是( )
A.增大生態足跡 B.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C.倡導綠色出行 D.增加水電、風電等能源占比 組卷:40引用:3難度:0.8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64分。
-
21.破傷風類毒素單克隆抗體可以用于破傷風的快速檢測及治療。如圖是我國科學工作者制備破傷風類毒素單克隆抗體的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單克隆抗體與常規的血清抗體相比,最大的優越性是
(2)過程⑤所用的HAT培養基從用途上看屬于選擇培養基。該培養基選擇的結果是
(3)過程⑥中將雜交瘤細胞多倍稀釋,接種在96孔板的細胞培養,使每孔細胞盡量只接種組卷:5引用:2難度:0.7 -
22.研究表明來源于大腸桿菌的蘇氨酸輸出蛋白(由rhtA基因編碼)能夠識別5-氨基乙酰丙酸,并將其輸出至細胞外。為探究蘇氨酸輸出蛋白對5-氨基丙酸合成的影響,研究人員從大腸桿菌的基因組DNA中擴增出rhtA基因,并構建出相應的重組質粒,獲得轉rhtA基因的工程菌,其基本操作流程如圖1所示,已知引物A、B的序列分別是:5′-AGGAAACAGACCATGGAATTCATGCCTGGTTCATTACGTAAAATG-3′、5′-GCCAAGCTTGCATGCCTGCAGTTAATTAATGTCTAATTCTTTTATTTTGCTC-3′。
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獲取大量rhtA基因要經PCR技術擴增,若要擴增出N個rhtA基因,需要引物A、B各
(2)過程②⑤在操作時,一般需用鈣離子處理大腸桿菌細胞,使細胞處于一種
(3)將正確的質粒導入A19后,后續的步驟是組卷:17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