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3.1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2023年同步練習卷(24)
發布:2024/7/18 8:0:9
一、選擇題
-
1.在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中,肺炎鏈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最為經典,下列有關兩個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兩實驗的成功都離不開細菌培養技術的支持 B.兩實驗設計思路都是設法將DNA與其他物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研究它們各自的功能 C.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了“轉化因子”的存在 D.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質量較小的T2噬菌體顆粒 組卷:10引用:2難度:0.7 -
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S型肺炎雙球菌的菌落為粗糙的,R型肺炎雙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型菌的DNA經加熱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從病死小鼠中分離得到的肺炎雙球菌只有S型菌而無R型菌 D.該實驗未證明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組卷:792引用:15難度:0.7 -
3.“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細菌”實驗過程如下:標記噬菌體→32P標記的噬菌體與細菌混合培養→攪拌→離心→檢測放射性高低。對此過程的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為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應進行長時間的混合培養 B.進行攪拌和離心的目的是為了使DNA和蛋白質分離 C.攪拌和離心后只可能在沉淀物中才會有放射性物質32P D.選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質和DNA 組卷:6引用:8難度:0.7
二、實驗題
-
9.某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了“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后也重復了相關實驗,并提出了新的問題進行探究.
(1)配制培養基:通常加入瓊脂或明膠以便形成固體培養基.
(2)重復實驗:A組實驗接種正常R型細菌;B組接種正常S型菌;C組接種加熱殺死的S 型菌:D組接種加熱殺死的S型菌和正常的R型菌的混合液.培養結果如下.
(3)實驗結論及分析:
①本實驗中設置的對照組是
②觀察D組實驗結果后,有同學提出D組實驗的結果出現可能是實驗時對S型細菌加熱殺死不徹底造成的?根據
③根據實驗結果可推測出
(4)興趣小組又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則小鼠存活的情況依次是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組卷:106引用:2難度:0.3
三、解答題
-
10.據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中,用同位素31P、32P和32S、35S分別對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的成分作如下標記。噬菌體 大腸桿菌 脫氧核苷酸 32P 31P 氨基酸 32S 35S
(1)用32P標記噬菌體的大致操作過程。
①
②
(2)材料一中,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中含以上4種同位素有
(3)若材料一中的噬菌體和大腸桿菌分別換成煙草花葉病毒和煙葉細胞,則能說明
(4)分析材料二,A~D的結果中,哪項不正確?組卷:18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