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上饒市六校高考生物第一次聯考試卷
發布:2024/11/1 18:0:3
一、選擇題:本題共13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7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2021年,我國科研成果顯著。繼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后,又突破了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質技術,創造了22秒工業化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質獲得率最高85%的世界奇跡。以下有關細胞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核酸依據含氮堿基的不同分為DNA和RNA B.抗體、激素和核酸都是由含氮的單體連接而成的多聚體 C.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D.無機鹽和蛋白質都會影響細胞內外的滲透壓 組卷:29引用:1難度:0.7 -
2.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秋水仙素會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和染色體著絲點的正常分裂 B.離體的植物細胞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 C.草履蟲細胞的衰老和個體衰老過程是同步的 D.抑癌基因會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的編程性死亡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3.下列關于遺傳和變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兩條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部分片段,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B.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如A/a可能突變成B/b或D/d C.環境引起的變異屬于不可遺傳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 D.基因型為YyRR的黃色圓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現性狀分離,該變異屬于基因重組 組卷:13難度:0.7 -
4.如圖是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在原核細胞中,B和C過程在時空上完全分開 B.高度分化的細胞中會發生B過程,能產生多個RNA C.tRNA上的密碼子決定了肽鏈上氨基酸的排列順序 D.圖中核糖體的移動方向是a→b,多個核糖體共同合成一條肽鏈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
11.腐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的一種經過微生物發酵的大豆食品。它“聞著臭,吃著香”且易于消化吸收,深受大眾喜愛,其制作方法廣為流傳。腐乳的生產過程一般分為前酵期 (培菌)和后酵期(裝瓶后常溫條件下放置,自然發酵3個月),采集各時段腐乳坯樣品,測定相關物質含量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民間制作腐乳時
(2)吃腐乳時,你會發現腐乳外部有-層致密的“皮”,這層“皮”是
(3)由圖可知,加鹽腌制(腌坯)前,腐乳坯中的游離氨基酸含量
①作為反應物
②防腐殺菌
③調節口味
④析出豆腐中水分
(4)現代工藝生產腐乳是在嚴格組卷:41引用:1難度:0.7
[生物一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
12.核酸檢測陽性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重要標準,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核酸檢測是通過熒光定量PCR檢測受測者體內是否有病毒的核酸。如圖是核酸檢測過程圖:
由圖可知,具體檢測過程是:
(1)首先采集受測者的痰液、咽拭子、血液等樣本,從中提取病毒的
(2)PCR 技術擴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
(3)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過程中常用到滅活的病毒,滅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手段使病毒失
(4)除核酸檢測外,抗體檢測也是篩查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
(5)有報道稱,某荷蘭學者獲得了一種能特異中和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該抗體通過結合冠狀病毒刺突蛋白,改變其結構,使得其無法結合宿主細胞,理論上具有防止多種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力,也可用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檢測與治療。單克隆抗體具有組卷:2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