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中考化學二診試卷

          發布:2024/7/28 8:0:9

          一、(本題包括1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人工制墨是我國古代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藝,對后世影響較大。下列制墨過程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189引用:10難度:0.8
          • 2.我國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03引用:6難度:0.8
          • 3.2021年3月22日是第29屆世界水日,下列有關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65引用:2難度:0.5
          • 4.化學用語是獨特的化學語言,關于下列符號或圖示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H
            ②Ca+2


            組卷:102引用:8難度:0.6
          • 5.脫氧劑常用于食品保鮮,如表是兩種鐵系脫氧劑的成分:
            鐵系脫氧劑 成分
            鐵粉、二氧化硅、氯化鈉、活性炭、水
            鐵粉、氯化鈉、氯化鈣、亞硫酸鈉、活性炭
            下列各成分所屬類別正確的是(  )

            組卷:63引用:5難度:0.7
          • 6.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沒有直接聯系的是(  )
            選項 性質 用途
            A 銅具有優良的導電性 用于制作導線
            B 乙醇能夠燃燒放出熱量 用作燃料
            C 鹽酸能與某些金屬反應 用于金屬除銹
            D 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質 用于加工堅硬的物件

            組卷:111引用:7難度:0.6

          四、(本題包含2個小題,共15分)

          • 18.航母驅動是利用齒輪傳動原理,能有效提高能量傳遞效率。如圖中每個齒輪代表一種物質,齒輪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可實現六種物質間的依次轉化。已知:甲~己是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甲可用于制造玻璃、洗滌劑,乙、丙是同一類別的物質,丙為藍色沉淀,通常情況下丁為液體,已為氣體,回答下列問題:

            (1)乙的俗名為
             
            。丙→丁的化學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2)已→甲的化學方程式為
             

            (3)保持各物質和位置均不變,齒輪
             
            (填“能”或“不能”)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實現物質間的依次轉化。
            (4)利用廢舊機械齒輪(銅鋅合金)回收Cu單質和制取ZnCl2的流程如下(反應條件已略去)。

            ①固體C是
             
            ,步驟Ⅲ中加入過量鋅的目的是
             

            ②A~D中含Cu、Zn元素的是
             

            組卷:42引用:1難度:0.5

          五、(本題只有1個小題,共10分)

          • 19.研究性學習小組對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實驗。
            【提出問題】采用互滴法,使碳酸氫鈉溶液、碳酸鈉溶液與酸反應的現象一樣嗎?
            【設計與實驗】
            (1)等濃度的碳酸氫鈉和碳酸鈉溶液,pH值分別為9和12,則碳酸鈉溶液的堿性更
             
            (填“強”或“弱”)。
            等濃度的碳酸氫鈉和碳酸鈉溶液分別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反應,操作和現象如表:
            序號 操作 現象
            實驗① 碳酸氫鈉溶液逐滴加入鹽酸中 立刻產生氣泡
            實驗② 碳酸鈉溶液逐滴加入鹽酸中 立刻產生氣泡
            實驗③ 鹽酸逐滴加入碳酸氫鈉溶液中 立刻產生氣泡
            實驗④ 鹽酸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中 滴加一會后才有氣泡產生
            并利用手持傳感器測定反應中溶液pH變化,四個實驗的pH變化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2)圖4表示的實驗是
             
            (填表格中的實驗序號)。
            (3)比較圖3與圖2發現:圖3中的陰影部分與圖2疊合后,圖象基本重合。則圖3中的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所以,鹽酸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中,要滴加一會后才有氣泡產生。
            【實驗結論】
            (4)比較圖1與圖3發現:不同的操作有不同現象,試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反思與應用】
            (5)從節約藥品的角度考慮,只用稀鹽酸來鑒別一瓶溶液是氫氧化鈉還是碳酸鈉時,應如何操作?
             

            【拓展延伸】某興趣小組采用如圖5裝置模擬索爾維法制備碳酸氫鈉,進而制得碳酸鈉。原理如下: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實驗操作如圖:
            ①關閉K1,打開K2通入NH3,調節氣流速率,待其穩定后,打開K1通入CO2
            ②待三頸燒瓶內出現較多固體時,關閉K2停止通NH3,一段時間后,關閉K1停止通CO2
            ③將三頸燒瓶內的反應混合物過濾、洗滌、低溫干燥,并將所得固體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熱,記錄剩余固體質量。
            加熱時間/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體質量/g 未記錄 15.3 13.7 11.9 10.6 10.6
            (6)飽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7)三頸燒瓶上連接的長頸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有同學認為應該在長頸漏斗內放置一團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8)根據實驗記錄,計算t2時NaHCO3固體的分解率
             
            (已分解的NaHCO3質量與加熱前原NaHCO3質量的比值),請寫出計算過程。若加熱前NaHCO3固體中還存在少量NaCl,上述計算結果將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組卷:334引用:2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